平远的“红军墙标”(下) □冯锡煌/文

梅州日报 2019-07-29 10:36

上期讲到,红四军三次挺进平远,留下全省最多最集中的红军墙标。这些红军墙标是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宣传红军政治主张的重要方式。

三、红军墙标是共产党、红四军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真实记录。

在创建闽粤赣边区根据地的斗争中,红四军官兵把井冈山斗争的成功经验和古田会议的《决议》精神用口号形式书写墙标,又以墙标内容指导和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取得了显著成绩。所以说,红军墙标真实记录了当时革命斗争的方针策略和具体行动,红军墙标其实就是平远乃至闽粤赣边区土地革命斗争史的缩影。

墙标用对联式对比法突出书写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红军和白军,在性质、纲领、主张等方面的根本区别,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劳苦大众的政党;红军是帮助工农打土豪、闹革命,翻身过好日子的人民军队;消除了国民党反动派散布的“共产共妻”“红军见人就杀”等反动宣传造成的影响,激发了工农群众热爱共产党,拥护红四军,踊跃参加土地革命,参军参战的热情。红四军进驻平远时,人民群众纷纷为部队腾让房屋,商家积极组织各种货物,挑运粮食,加工大米,宰猪杀羊,做好部队物资供应。此外,全县有20多名优秀青年参加红四军,为部队输送了新鲜血液。

红军墙标鲜明地书写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对内对外的方针政策。对内主要反映:要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反对军阀混战;实行民权革命,实行土地革命;取消苛捐杂税,保障商业发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建立工农武装,扩大红色区域;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对外主要反映: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特权,驱逐帝国主义驻华的海陆军;反对法国帝国主义压迫安南(今越南)革命,走国际共运之路。从而,使人民群众了解革命战争的目的任务,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政治口号,拥护革命和支援、参加革命战争。

红军墙标中着重书写了“建立工农兵政府,实行农村军事化,扩大工农武装,组织少共儿童团组织”等内容,而且按上述内容付诸行动。1930年5月,中共平远县委在红四军指导帮助下,发展壮大了党组织,全县成立了3个区委、24个党支部,党员发展到200多人,为平远革命培养锻炼了一批骨干力量。同时,成立了粤东北唯一由红四军直接指导组建的县级红色政权——平远县革命委员会,并相继成立了仁居、河八、东石、大柘和丹溪五个区革命委员会。组建了平远县模范赤卫队,各乡、村赤卫队亦纷纷组建,全县有3万多人参加了赤卫队,由县赤卫队总指挥部统一指挥。此外,还成立了县、区工会及商会等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各项革命活动。

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只有正确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激发他们支援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革命根据地的积极性。在红军墙标“农民组织农民协会,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的号召下,平远农民纷纷组织农民协会,全县8成以上的贫苦农民加入了乡村农会,城乡上下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打倒土豪劣绅、焚烧契约、废除债务、开仓分粮、没收浮财。以原耕地为基础,采取裁丰补少、抽肥补瘦的办法,开展分田运动,6万多人分到了田地,占全县人口的60%。还为红军筹集了一批粮饷、物资,做好红军部队的各项物资补给工作。

四、红军墙标是永远激励平远人民奋勇前进的不走的宣传队。

1930年5月31日,红四军一纵队奉命从平远回师闽西。为保存新生的红色政权,按红军总部部署,是年6月8日,平远县党政机关和赤卫大队北撤,经福建武平折回江西寻乌县丹溪,配合红军部队,转战在粵赣边界。1931年1月,中共蕉平寻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在寻乌县黄田成立,隶属闽粵赣苏区特委西北分委。平远县委、县革委并入蕉平寻县,平远赤卫大队和各县赤卫队统一整编为红军第十一军独立营,在蕉平寻县委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开展苏区建设。

红四军转移、县党政机关和赤卫大队相继北撤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实行白色恐怖,一批农运干部、赤卫队员被逮捕坐牢或惨遭杀害。反动派又下令铲除、损毁红军墙标。但工农群众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巧妙地用黄泥浆或石灰水把墙标覆盖保护好。大家坚信红军一定会打回来,革命一定会胜利。隐蔽下来的党员、赤卫队员、农运干部坚持地下斗争,贴标语、散传单、剪电线,破坏敌人的交通、通讯,牵制和阻挠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央苏区进犯。同时,加强和扩大送盐队伍,想方设法冲破敌人重重关卡,为中央苏区腹地运送食盐、成药、布匹和各种军需紧缺物资。红军长征后,平远人民依然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加倍珍惜保护当年红军留下的墙标,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许多优秀青年奔赴前线,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英勇战斗,前赴后继,不畏牺牲,夺取革命的全面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平远人民扬眉吐气,小心翼翼地把覆盖在墙标上的黄泥、石灰壳剥开,让红军墙标重见天日,重显英姿,成为革命历史的见证物。省、市、县有关部门及当地党委政府多次组织人力开展红军墙标普查、登记、拍照,在每条墙标旁钉上“革命文物注意保存”的小木牌。组织老农运干部、赤卫队员讲述当年朱德军长及陈毅、林彪等领导人到平远宣传革命,带领大家闹农运的故事。用红军墙标这一得天独厚的革命文物资源,对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红军墙标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留在平远永远不走的宣传队。红军精神在平远代代相传,激励平远人民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富庶文明、和谐美好。(史料审核/姚意军)

新闻推荐

拾金不昧凸显人格魅力

■郑渝川梅州市平远县东石镇大屋村村民黄绪华近日被推荐为第二季度“梅州好人”的候选人。黄绪华在当地从事废品回收生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