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养模式建设足球人才输出丰产田

梅州日报 2019-07-28 10:39

■ 赖柳婷

作为“足球之乡”,梅州孕育了多位顶尖足球人才,民间足球氛围浓郁。当下,梅州正着力创建中国足球特区,笔者认为足球人才培养要以创新青训模式为核心,突破培养制度、人才挖掘、训练水平、体教融合、交流渠道等方面所存在的桎梏束缚,将梅州建设成足球人才输出丰产田。

扎实开展校园足球孕育优秀“幼苗”。联合教育部门、体育部门、足球领域专家学者、职业足球一线工作者汇编具有专业性、前沿性、适应青少年的足球训练科目及相关教材,并围绕训练课程制定相关配套建设计划,形成一整套理念先进、科学实际、完整有序的校园足球发展指导大纲。组织全市体育教师足球教务培训,通过聘请高校足球专业教师授课,让体育教师切实掌握技战术教学、体能恢复指导、比赛执法等方面授课及实操技能。要在中小学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时中安排至少40分钟足球基础训练课时,引导对足球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课余训练班,组织校内足球联赛、校际友谊赛,扎牢基本功。支持现有校园足球场升级改造,配套专业的训练器材和必要的医疗康复软硬件设施,保证学生训练、比赛安全规范。

打造全域青训基地实现优秀球员梯队式输送。要对标国际先进的青训体系,破除人才交流壁垒,破解体教融合难题,将梅州打造成为全域式青训基地。在校园足球良好有序开展的基础上,利用校园比赛、实战演练等方式挖掘优秀足球“幼苗”进入青训中心接受专业足球训练。在校园足球良好有序开展的基础上,利用校园比赛、实战演练等方式挖掘优秀足球“幼苗”进入青训中心接受专业足球训练。青训中心要以国际职业足球为标杆,依据每一位球员的年龄段、基本功、身体条件等各项指标,科学制定训练计划,用好智能训练背心、智能足球等高科技训练器材,采用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手段及时了解分析球员训练情况,使教练团队全面系统掌握球员训练状况并做出调整,逐步提升球员身体素质、技术熟练程度和战术理解能力。创新思维破解体教融合难题,青训中心受训球员可在就近优质中小学入学就读,根据球员学时实际科学量化成绩指标,实现学业与球技齐头并进。

建立足球学院护航青训事业发展。要以应用型专项学院为目标,以培养高层次足球教练员、体能训练师、运动康复师、裁判员、技术官员、管理人员等全链条专业人才为己任,以足球专业科研实验、足球文化品牌推广为重点助推青训事业和足球产业振兴发展。打造重实践、肯钻研的师资队伍,聘请国内外具有丰富青训经验、国际国内竞赛经验、赛事及俱乐部运营管理经验的足球领域一线专业人才,提升学院教研实力。采用“学院+俱乐部+青训基地+中小学”模式,安排在校学生参与球队执教、球赛执法、赛事筹备和球队运营,实现学习和科研成果转化。推进开放式办学和国际合作办学,通过学院交流平台开展访问学习、教学探索和产业研讨,打通人才输送渠道,让越来越多本土足球专业人才活跃在国际国内足球领域。

(作者单位: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梅州市中医医院门口 公交站亭取消了 相关部门表示,受人行天桥工程建设影响被临时拆除

本报讯(记者王丽莉)在医院门口设置公交站亭,极大方便病人、老人等群体搭乘。然而,读者张伯却向本报《民生一线》栏目反映称,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