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炯故居无赫斋
●何日胜
无赫斋,又名天炯楼,位于兴宁市石马镇新群村荷秀坡10号,由何天炯建于民国九年(1920)。何天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爱国诗人、孙中山革命时期同盟会第一任会计(财政部部长)、总统府高级顾问。无赫斋坐北向南,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形制为日本古式楼房,据何天炯之孙何达英称“何天炯无赫斋依照中山先生故居同一张图纸建造,只是由六拱改成了三拱。”为石砌木桷瓦顶结构,内有2厅8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天炯(1877~1925),字晓柳,别号桑根,小名日祥,其父及叔为武秀才。其自小聪慧,好学习武,12岁考取第一名童生,1903年去辫东渡日本留学,攻读社会科学,以诗言志,抒写爱国诗篇,先后结识孙中山、黄兴、秋瑾、章太炎、蔡元培等人。1905年率先参加中国革命同盟会,选为会计(相当于财政部部长),为孙中山革命活动之领导骨干,1911年曾协助黄兴策划广州起义,1912年任孙中山中华民国政府驻日本全权公使。1913年组织讨袁护国,同年12月任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广东支部长,1921年复任孙中山政府驻日全权代表,旋又聘为总统府高级顾问。1922年陈炯明叛变,其协助孙中山脱险,后因病告假返乡,休养一年半,其间忧国爱民,在村中创办松园小学,著有《山居一年半》及《革命史衡》。1924年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后扶病出粤参政,1925年再度赴日联络外交,闻孙中山病故而悲恸万分,遂悲愤返国,积劳成疾,同年7月1日病殁于广州。国民政府明令表彰及优恤,在穗举行追悼大会,胡汉民撰《何晓柳先生墓志》,移柩还乡,葬于故居侧山坡之上。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为何天炯修建纪念墓碑,兴宁县人民政府撰《何天炯先生墓志》。1937年其次子将其诗结集《无赫斋诗草》。1940年其遗留同盟会珍贵史料由其次子何承天献交国民党中央国史馆。其多数文物在文革期间遭毁,1983年其存余藏书及孙中山等墨迹由其孙何达英献交兴宁县人民政府。
何天炯故居前门坪宽阔,有何天炯手栽古柏及日本尾铁树。无赫斋位于荷秀坡,依山而筑,门前有良田百亩,其右为旧居亦爱庐及念林围,左侧为其孙新居,再及左之山坡上为其墓园。楼高两层,上下各三拱造型,仿日建筑,格调别具一格,与旁屋迥然不同。一楼大门开于右拱,二楼三拱均开小门。大门之上镶刻“无赫斋”匾额,为居正所题,门联“此是野人家鱼鸟忘机无劳反复惊云雨,谁为名下士山川满目不胜归去话沧桑”,为何天炯民国八年自撰。何天炯故居屋名取意,颇得意境,旧居“亦爱庐”取陶渊明诗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之意,书斋“无赫斋”取汉代“何武无赫赫名,去后令人思”之意,屋联流露主人既有入世愿望,又有出世心态之矛盾心情。
入得大门,见屋中为天井,厅堂较小,然甚是雅致,全屋墙壁、地板及天花多用木料,屋内陈设较为质朴。上楼有木梯,二楼设“何天炯(晓柳)先生革命活动事迹陈列室”,展有何天炯相关图文及少量物件,观之知远,感受先辈革命之精神。
无赫居左侧山坡之上,为何天炯墓园。墓园占地面积350平方米,1985年广东省民政厅转奉省委、省政府批准“为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何天炯修建纪念墓碑”,由兴宁县人民政府拨款兴建。纪念碑由花岗岩构成,庄严肃穆,前筑49级石阶,喻示其49岁逝世。
新闻推荐
读者王先生:新陂镇华新村兴合线康屋处租地种植西瓜、草莓的农民是宁德籍职业农民汤氏夫妇,因病导致生活困难,有什么国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