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领归园田居 “线下”种果“线上”卖

梅州日报 2019-07-23 10:08

文/图本报记者何碧帆

梅县区丙村横石大窝山的一个大约100亩的山坡上,种满了红心柚、沙田柚、鹰嘴桃、李子、火龙果、枇杷等各种果树。这里是苑燕家庭农场,也是农场主陈燕玲的花果山以及她作为新农人的梦想放飞之地。

中年逐梦

放弃副总职位投身农业

炎夏的一天,顶着烈日,陈燕玲正忙着将成熟的鹰嘴桃摘下。今年又是好收成,虽然汗流浃背,但陈燕玲的内心却充满喜悦。

六年前,38岁的陈燕玲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会回到家乡,成为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她告诉记者,她原本在 大埔 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因为工作出色,职位连连晋升,成为该公司的副总兼会计。一次,她被公司派到梅县农校培训。在现场,她听着大家意气风发地讲述未来农业的发展前景,陷入了深思。

培训会后,陈燕玲作了一个重要决定,她要做新农人,开展自己的事业。陈燕玲对记者说:“我本身从事这一行业,对农业的前景也有所了解,那次培训和大家思想碰撞以后,更加坚定了自己创业的决心。”

2013年,她向老总辞职,放弃高薪,舍弃公司为她配的车子,从办公室的白领正式转变农民……周围的朋友开始都以为她疯了,只有陈燕玲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同年底,她在自己家乡丙村物色了一块山地,请来挖掘机师傅到山上开荒,拿起锄头开启了农民生涯。

盲目种植

只见耕耘不见收获

2014年12月25日,苑燕家庭农场成立了。陈燕玲前期投入30万购买了600株红心柚树苗、几十吨豆菇和几十吨有机肥,开始种植柚树,同时进行修水泥路、建山场水池、搭建房子等基础建设。

做农业靠天吃饭远比想象中辛苦。为了减少雇佣的人工支出以及出于环保安全考虑,陈燕玲坚决不用除草剂,每天五点半就起来给树苗割草,细嫩的双手很快就起了血泡,磨出了一个个老茧;割完草,她又将自家产的兔粪、猪粪拿到水池去沤肥,全身弄得臭烘烘的也毫不在意。陈燕玲说:“除了购买有机肥,我都自己沤肥,自己的东西自己知道,安全有保障。沤上一年就是上好的有机肥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陈燕玲这里却是只见耕耘不见收获。2006年,一般柚园第二三年就有收成,可陈燕玲的柚园却是颗粒无收。养的几百只即将出栏的鸡鸭也因为天气原因莫名其妙地死掉。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就这样打了水漂,接连而来的打击让陈燕玲萌生了退意:“真的是农字不出头吗?”

她找到农业专家为她的柚园把脉,专家告诉她,柚园的问题是柚子树没有修剪和环割,而且树苗之间隔得太密,造成柚树不会长大,自然也不会结果。陈燕玲说:“之前凭着一腔热情全靠自己掌握的一点经验在管理柚园,没有深入学习,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

另辟蹊径

朋友圈“吆喝”喜丰收

虽然认识到失败的原因,但陈燕玲早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今没有收成,后续发展还需更大的投入,资金缺口从哪里来?

陈燕玲发现,朋友圈的微商门槛不高,销售量也不错,便有了想法。她从丙村当地联系了几个农户,经过实地勘察,确认了产品的质量,向他们收购了数百斤的番薯、玉米、沙田柚等。让陈燕玲意想不到的是,产品一经朋友圈发布,订单如潮,还有不少过去的朋友、顾客帮她转发,甚至有了一些外地的订单。不到三天,陈燕玲收购的农产品就销售一空,稳稳地赚了一笔。

从此,陈燕玲的微商路子越走越宽,甚至有不少农户主动找她帮忙销售。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多了。随着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陈燕玲只能通过样品确认产品的好坏,这就让一些投机取巧的人钻了空子。陈燕玲告诉记者,她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带来一些玉米,这些玉米软硬适中,口感软糯。同学让她帮忙卖200斤。出于对她的信任,陈燕玲在朋友圈帮她都卖掉了。没过几天,一位老主顾发微信对她说:“这次的玉米太生了,别让不良产品砸了你的招牌!”之后,这个老主顾再也没有和陈燕玲买过东西。这次玉米事件,虽然陈燕玲积极去补救,给客户退款道歉,但很多客户却从此再没光顾过。

为保质量

自己种果自己卖

陈燕玲说:“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老顾客那句"别让不良产品砸了你的招牌"更是字字珠玑,让我毕生难忘!”陈燕玲告诉记者,从此,她又有了新的想法:自己种果自己卖,自己的产品自己保证。陈燕玲又开垦种植了玉米、番薯、李子、西瓜、枇杷、鹰嘴桃等果树。这一次,她积极请教农业专业人士,为自己的果园把脉问诊,通过深耕细作,她的红心柚有了年产10万多斤的好收成,各种果树种植也越来越成熟,收成越来越好!她还养了几十头香猪。这些香猪一次产10几条崽,个个都是她朋友圈的“网红”,给她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如今,陈燕玲俨然是花果山美猴王,她未来的打算是带动周围农户一起致富,让家乡的农产品飞到全国各地,把苑燕家庭农场品牌做强做大。

新闻推荐

田家炳祖居拱辰楼

■何日胜7月10日是我们敬重的田家炳先生辞世一周年纪念日。日前,笔者走进先生的祖居拱辰楼,感受“中国百校之父”的慈善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