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理念助推乡村振兴
■ 邱发平
近年来,借乡村振兴的东风,大埔县西河镇整合运用农业基础、生态环境、交通区位、基础设施等资源,以漳溪河为主轴,把漳溪沿线十个村串珠成链,盘活闲置民房发展“共享民房”,建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见《梅州日报》7月6日3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共享”理念发展“共享民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旅游城市而言,发展“共享民房”更是助推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共享民房”首先能有效盘活乡村闲置房屋,使配有优质乡村环境资源的民房获得最大限度的使用,能为当地家庭增加收入。其次,“共享民房”等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和村容村貌的精细化管理。再次,“共享民房”还可以带动特色农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发展新动能,进而进一步推动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更重要的是,“共享民房”作为旅游的重要载体,不仅能满足城市人向往田园休闲生活的愿望,让他们“不拥有乡村房产,也能享受田园生活”,更使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带动乡村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共享民房”的意义在于让农房活起来,也让农村因人的“回归”而活起来,“共享民房”实现乡村的自我增值和发展,进而拉动农业农村的繁荣发展。发展“共享民房”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企业运营”的模式,构筑起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要从财政支持、基础建设、民宿品牌打造、民宿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政策保障。同时,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卓越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引导经营者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民房区块周边的优质资源,打造“共享民房”产业“灵魂”,逐步形成产业支撑。以特色农副产品、特色客家文化形成“共享民房”的个性特征,使农区变景区,提升服务品质,从而吸引游客、留住旅客,让外来游客“一日游”变为“深度游”。
新闻推荐
红色交通站旧址:大埔青溪棣萼楼红色交通线茶阳联络点同天饭店旧址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对各革命根据地联络和指导,于193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