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华城镇创新构建乡村治理“五共”新格局 “党小组+理事会”提升乡村治理行动力
“路通了,更重要的是思想也通了,实现了从不理解到支持、从见面不打招呼到有来有往的大转变。”五华县华城镇铁炉村党支部书记钟大友说,该村乐陂村民小组900米长的村道拓宽并实现硬底化后,村民出行更加方便,村里治理压力也明显减轻了。
铁炉村是华城镇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的一个生动典型。近年来,华城镇大力推行“党小组+村民理事会”工作模式,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行动力,积极构建“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共学”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开创了乡村振兴新局面。
党建引领方向明
谋事创业干劲足
盛夏时节,迎着火辣的太阳走在黄埔村状元路上,两旁婆娑的路树往远处延伸,刚刚修缮完成不久的武状元李威光故居,在田野中显得格外靓丽,成为村里最漂亮的风景线。一年前故居周边脏乱差的现象一去不复还,取而代之的是人行绿道和休闲小公园、小广场,环境提升面积达1500平方米。
据村党支部书记李宪永介绍,状元路和状元故居周边环境提升工程,是该村治理效率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最成功的案例,通过故居修缮和村道建设,重新擦亮了“状元”品牌,打响了“状元”名声。“都是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才实现的。”李宪永说道。原来,村党支部换届时,在深圳发展的外出党员李锋开当选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锋开凭借在深圳发展多年的优势当起了村里的“后勤部长”,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并广泛发动乡贤参与村里的各项事业建设,目前已先后动员乡贤捐资300多万元,李宪永则在村里推动项目落地。“里应外合”分工合作模式,让村里的组织力、战斗力提升了一个档次。
笔者了解到,随着村党支部组织力和战斗力的提升,村民小组和村民理事会也活跃起来了。根据安排,全村99名党员分成4个党小组,每名党员都有挂钩联系户,每个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都有一名以上比较有“威望”的外出乡贤或党员为成员,凡是村里的大小事情,在村党支部的决议下,党员带头执行并负责宣传发动,推动每一个决策落实落地,实现了每一个项目建设“没有争执、没有上访、没有闹事”的良好氛围。“我家捐地是最多的,有300平方米。”今年70岁的李守瑞是下村片理事会成员,他不仅守护状元故居20多年,去年他还动员他的儿子回到村里办起了茶树菇生产基地。
“党建引领一定要从支部抓起。”华城镇党委书记张晓山揭开了黄埔村蝶变的密码,他深有体会地说,党支部强起来了,组织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才有了源源不竭的干劲和动力。
村组干群齐努力
共谋共建成效显
“钟按先3800元、钟远雄2000元……合计收入11018元,本次支出9300元,结余1718元。”在铁炉村乐陂小组村道旁的一座房屋的墙壁上,一张老旧的红榜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该红榜落款日期是今年2月26日,详细记录着14户群众自愿捐款修建村道的总收入和支出情况。这个红榜背后有一段值得记载的故事。
据该小组群众反映,乐陂村民小组不过20户群众,从主村道接入的道路数十年以来一直没有打通,1米多宽的路面没有硬底化不说,更让村里头疼的是,各家各户之间似乎结下了“老死不相往来”的世仇。
春节期间的一个晚上,这一切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在家的13户代表坐在一起讨论,一定要把路打通,有钱的出钱,有地的捐地。”村党支部书记钟大友说起当晚的情形,还觉得十分意外,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记录在会议本上,还按下了手指模、签了名,现场还捐了钱。
这一切来之不易。一直以来,乐陂小组的全体村民都盼望着能够打通那一段路,但没有人敢站出来。村“两委”干部于是选择在春节期间与外出乡贤代表钟涛明商量对策:涉及到别的村小组村民的用地由村委负责协调解决,并邀请技术人员放出施工红线;建设费用除村民捐资外不足部分由钟涛明垫付。这一对策立即得到了所有村民的认可,全长900多米、4米宽路基、3米宽路面硬底化的村道,在全体村民投工投劳中不到2个月就建成了。
“有钱都难搞的事终于搞好了,是因为村委下了决心,村干部做了工作,大家也积极支持。”84岁的老伯钟梅先感动地说,他以为有生之年看不到大路通到家门口,没想到在乡贤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
因为这件事会成为乡村治理工作的一个典型,钟梅先老人和周边的邻居围着笔者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没停。这其中有不少此前是见面不打招呼的邻居,他们相互交流起自家在修路期间发生的一些趣事。“彼此之间的隔阂消除了,终于打破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尴尬了。”钟大友最为高兴,这一件事的意外收获远比路通大得多。
村规民约齐遵守
共享共治共学忙
“自养禽畜必须建围栏、搞圈养。”“每户村民的房前屋后及院内,要做到无垃圾、无污水及积水、无污泥,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这是城镇村东门片挂在墙上的村规民约,和村规民约一起上墙的还有城镇村创建美丽庭院监督委员会名单、东一公园保洁团轮值表以及村民休息时段温馨提示,提示显示午休时间为12时30分至15时30分。
城镇村东一片区位于华城镇中心地段,面积约0.2平方公里,400多人,党员13人,其中东一小公园却是一个参观网红点,先后迎来了省市主流媒体和外县外镇村多次的采访参观学习,更是华城镇构建“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共学”乡村治理新格局的发迹地。
“老人休息时间可能比较晚,才会将午休提示时间上墙。”原来,黄松西老人就住在公园里,鉴于众多外人来参观和玩耍,住户们就商议制定了这个“温馨提示”。
据村党支部书记周景棣介绍,东一片区以党小组为基础,村民理事会参与,累计收集了35份村民意见,最终商议让出800平方米的地方,根据镇政府提供的规划设计方案,拆除了残旧围墙、清理了杂草树木、铺设了污水管网,并进行了绿化提升,各家各户对自家的庭院也进行了简易的修葺,通过一系列的微改造,闹市中的世外桃源成了各村居共同学习的榜样,黄埔村、铁炉村的新貌大部分就是从这里学习取经后建成的。
“建成后就把权属全部交还给村民,日常管理也由他们自己负责。”张晓山认为,这不是推卸责任,更重要的是让村民自觉参与进来,担当起主人翁的责任。这也就有了挂在墙上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现在大家都自觉管理了,谁有空谁就来清扫,愿意一起来扫就一起来扫。”黄松西说,这是大家共同的家园,制度要共同制定,日常也要共同管理,好的环境才能长久保持,更能长久共享。
新闻推荐
网红“萌薯哥哥”蓝运锋带动做大产业打响品牌 年销五华高山红薯近千万斤
蓝运锋最近在多平台直播销售五华高山红薯。●见习记者张怡本报财经版最近报道了“梅州七企业(个人)获评广东省首届农产品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