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也需要“年检”

梅州日报 2019-07-18 11:04

今年50岁的杨先生近来发现自己看东西有些模糊,是不是老花眼了?他来到梅州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医生为他进行了视力检查,测了眼压,并给他做了眼底检查。结果发现杨先生的视网膜上有点状出血及新生血管形成,属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因此询问他:“你是不是有糖尿病?”

杨先生十分惊讶,之后他再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果然发现血糖“超标”。医生嘱咐他,除了要马上开始控制血糖,还需要进行眼科治疗,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如果不加重视,很可能会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终导致失明。

杨先生没想到做了一个眼科检查,竟然能发现他的糖尿病。为什么通过眼底检查能够发现糖尿病的痕迹呢?

眼底检查

不止能发现“眼病”

市人民医院眼一科副主任医师蓝诚红介绍,眼底指的是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及脉络膜。眼底检查可以看到视网膜的血管、黄斑部的颜色、以及视神经乳头的边界、颜色、乳头凹陷的情形,有时可以看到脉络膜的大小血管。

“眼底是全身唯一能用肉眼直接、集中观察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部位,这些血管可以反映人体全身血液循环的动态以及健康状况,许多全身疾病都可以从眼底上反映出来。”蓝诚红说。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会产生全身各部位小血管的变化。这种小血管在全身中,可以在视网膜上直接看到,会在眼底留下“蛛丝马迹”。

这些疾病或有眼底表现

哪些常见疾病可以通过眼底检查发现蛛丝马迹呢?蓝诚红介绍,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早产儿等都可在视网膜上有局部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视力,是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病程5年以下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为38%~39%,病程10年以上者,发病率增至70%~90%。因此,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后的5年内一定要进行一次眼底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后进行首次眼底检查。病变严重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可以观察到眼底血管改变。当高血压病晚期或高血压急症时,血压急骤升高,出现视网膜水肿、渗出和出血。追踪眼底血管变化,对判断高血压的病期、类型和预后有一定价值,尤其是血压长期控制不稳定者,应至少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

对于患有高于600度近视的眼睛称为高度近视眼,高度近视的人群其眼底多有病理性改变。高度近视眼眼轴比普通人更长,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等的概率也比正常人高。定期的眼底检查能及早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等可致视网膜脱离的情况。因此,提醒所有高度近视患者,应至少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以防患于未然。

老年性黄斑变性为眼底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和色觉改变,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当前老年人致盲的主要疾病。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极易忽视延误治疗。因此,50岁以上中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

眼底检查如何进行

眼底病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多对视功能损害较大,大众普遍缺少对眼底病的正确认知,常常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使视力受到不可挽回的损伤,甚至失明。蓝诚红表示,眼科医生可借助一个简单的检眼镜(眼底镜),就能够大致看清眼底的结构,了解眼底概貌。一般来说,眼底检查可分为散瞳和不散瞳检查两种方式,在进行眼底检查前,医生会先评估是否适合散瞳,对无散瞳禁忌者,散瞳后眼底检查可以更好地检查眼底玻璃体及视网膜的变化。

目前的眼底检查简便易行、无创伤,应该引起每个市民的重视。许多时候,通过及时的眼底检查,能够对不少全身性疾病进行病情估计,尽早进行眼科专科治疗,以防病情加重甚至致盲的危险。

(江波)

相关链接

梅州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学科专业齐全,设备优良先进。梅州市人民医院眼一科有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名。科室配备先进的手术显微镜、超乳联合玻璃体切割仪器、超声乳化仪等。

诊疗范围:视光学中心(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整形、眼表角膜及泪器疾病等。

本期健康护航使者:

蓝诚红:梅州市人民医院眼一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白内障、眼底病及葡萄膜炎等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治及手术治疗。

新闻推荐

从号召到行动、试点到推广,由小片区到大范围,梅州正在积极筹划 垃圾分类走进我们生活

西阳镇移民新村社区小朋友学习垃圾分类投放知识。(林翔摄)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不仅对生活垃圾进行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