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 “揪出”肺部病变

梅州日报 2019-07-11 10:20

近日,梅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一科联合呼吸内镜中心成功开展超声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术,1月来,已完成4例患者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活检均取得良好标本,3例为恶性肿瘤,1例为结节病,其中病理诊断结节病为该院首例。

据该院呼吸内一科副主任医师郭俊华介绍,在我国新近公布的统计数据中,我国2015年肺癌新发病例约73万,死亡病例约61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已成为恶性肿瘤首位。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肺癌指南推荐为肺癌术前评估的重要工具,为肺癌纵隔分期提供了新标准。

据悉,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内镜微创诊断技术,可解决传统技术方法难以完成的气管、支气管外的肺内病变和纵隔病变活检的诊断难题。其优点是创伤小,操作简便,是气管、支气管外病变的有效诊断手段。

超声引导 准确定点取样

记者了解到,该项技术是应用专用的软式支气管镜在前端安置微型线性超声探头,通过清楚显示气管壁结构以及气道外纵隔内血管、淋巴结以及占位性病变的关系。这就像在患者肺部装上了“GPS系统”,精确地将支气管镜的探头深入引导到可疑位置。在此基础上,结合特制的带有可弯曲导管的穿刺针,通过气管镜的活检通道进入气道内,然后穿透气管壁对气管、支气管腔外病变进行针刺吸引,获取细胞或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

整个手术过程,能够实现实时超声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搭载的电子凸阵扫描的彩色超声多普勒确认血管位置,将普通支气管镜的检查范围从气管支气管腔内扩展到管腔外,解决了传统的经气管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的“盲穿”问题。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对周围大血管的损伤,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针吸活检 并发症少、操作安全

“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创伤大、费用高而检查范围相对较小的纵隔镜和开胸探查,减少病人的痛苦,能及早发现肿瘤,术后恢复快。”郭俊华说。和创伤较大的纵隔镜相比,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由于具有超声图像的实时监控,安全性得到保证,可以取得和纵隔镜一样的效果,但更加微创,并发症少,操作更安全。目前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包括: 1、肺癌患者淋巴结分期;2、诊断肺内肿瘤;3、诊断不明原因的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诊断纵隔肿瘤。

据了解,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的成功开展,有助于促进市人民医院呼吸系统内镜诊疗水平和胸部疑难疾病鉴别诊断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江波)

相关链接

梅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一科有医护人员30名,设置病床51张。科室配设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配备电子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测定仪、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等设备。

科室诊治范围: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良恶性肿瘤、急慢性呼吸衰竭、胸膜疾病等疾病。

本期健康护航使者:

郭俊华 :梅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一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顽固性咳嗽、肺部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间质性肺疾病、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的检查及介入治疗技术。

新闻推荐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即将实施,梅州正在积极筹划 普高改革从“新”开始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普通高中迎来重大变化。《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