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宝地 “齐昌”兴宁
故乡的围屋。
兴宁农庄鱼塘。
水塘。
舞狮。
兴宁农庄的鸡鸭鹅。
我的故乡梅州兴宁,位于粤东,是粤、赣、闽三省陆路交通枢纽,号称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大学校长摇篮之乡、中国围龙屋之乡、中国花灯之乡。我想很多时候,文化是逼出来的。兴宁位于山区,旧时交通不便,普通人家的孩子,通过读书来“鱼跃龙门”,才是最好选择。
兴宁是个面积为2100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的县级市,流传着“百员将军出齐昌,千名教授同故乡”的佳话(齐昌是兴宁的旧称,素有“小南京”的美誉)。早在2005年,兴宁就有45位大学校长,包括原广东省省立文理学院院长罗香林,原东北大学校长张如心,原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刘焕彬等。据不完全统计,活跃在国内各条战线的兴宁籍专家、教授达300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60多名,院士(含学部委员)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兴宁籍专家有200多人。
说到“足球之乡”,其实应包括兴宁、梅县、五华、大埔、丰顺、平远、蕉岭7个县区。1956年,“梅县地区”被国家体委授予“足球之乡”称号,梅州球员占据广东足球劲旅的半壁江山,在足球界流传着“北有大连、南有梅县”的说法。兴宁足球队员曾入选中国足球国家队的有谢育新、郭亿军、张小文、蔡锦标、伍文兵、吴伟英(女足)等。
兴宁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50多万人,其中华侨分布在世界5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前客家人“寻食”艰难,很多青壮年冒着生命危险,到海外“淘金”。“旧金山”“下南洋”无不饱含南方(客家)人的血泪史,感觉那悲壮场面比北方人“闯关东”“走西口”更甚。据史载,1922年至1939年间,国人从厦门等港口“出洋”的超过500万。我祖父也是在那个时期“下南洋”,永远离开了故乡。那天巧遇大雾,客家俚语“出门遇朦纱(大雾),永远不回家”竟一语成谶。抗战时武功高强的祖父,被日本鬼子杀害了。
兴宁历史文化久远,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代代传承,饮食文化也得到快速发展。客家菜中的兴宁美食,如砸粽、溜锅粄、石马番豆、鸡颈粄、萝卜粄、田艾粄、酿豆腐、梅菜扣肉、黄粄、蓼花、腐卷、珍珠红、鸡炒酒、乐仙腐竹等,让我回到美好的童年时光。
近年来,随着城乡生活水平提高,客家农庄遍地开花,我家附近就有“长毛农庄”及“永辉农庄”,靠近水源及果园,又在兴宁合湖温泉及汤湖温泉附近。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兴宁人成群结队回乡探亲,与亲戚朋友一起吃顿饭,拉家常,享受原生态的美食,甚至带着家人到附近的温泉泡一下澡,是逢年过节的一道风景。
张伟彬 文/图(作者现居深圳宝安)
新闻推荐
兴宁市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刘海阳摄)●本报记者陈思杰特约记者钟思婷刘海阳兴宁市属原中央苏区范围,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