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制茶大师手把手教茶农现场习得炒茶真经 第二届梅州丰顺高山茶文化节斗茶大赛开办制茶工艺现场教学班
雨后清晨,太阳初升,在海拔650米的马图山上,梯状成排分布的茶树郁郁葱葱。一大早,山里就出现了许多茶企、合作社负责人和茶农的身影,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学习制茶技术。
为切实提升梅州丰顺县整体制茶工艺水平,引导茶企、合作社、茶农生产市场销量好、价值高的茶叶,第二届梅州丰顺高山茶文化节斗茶大赛开办制茶工艺现场教学班。6月25日,首场教学活动在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开讲。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赖兆祥主讲“广东传统炒青绿茶加工技术”课程,向学员们手把手传授炒青绿茶加工知识。
“传统炒青绿茶一般采用中小叶茶树品种,采摘有一定成熟度的鲜叶嫩梢。经过配套加工工艺制成的炒青绿茶,具有滋味醇厚、爽口回甘、香高持久的特点。”课程伊始,赖兆祥围绕传统炒青绿茶的制作流程,从鲜叶、加工流程及参数等方面对课程重点进行梳理,鲜叶的标准及管理、杀青的温度与时间,揉捻的投叶量与压力……任一环节的操作都会影响到最后成茶的品质,可以说处处是关键。
伴随着炒干机的轰鸣声,鲜叶被倒入机器中。赖兆祥一边叮嘱师傅调控机器,一边向学员细心讲解制茶过程的注意事项。炒茶需要及时排出锅中产生的水蒸气,他摘下眼镜靠近炒干机,通过起雾的镜片让学员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并且建议师傅用电风扇加速水蒸气排出。
炒青绿茶需要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炒四青、辉锅、拣剔等步骤。每道工序一完成,学员们就争相上前仔细查看茶叶的质量。来自埔寨镇湖仔尖笔茶厂的吕巧宏感叹:“自己制茶时没有那么多讲究,这次学到了制茶过程中的许多注意事项,也更清楚如何判断茶叶的状态。”
“改善后的加工工艺技术能生产出外形紧结、汤色黄绿明亮、香高持久、滋味浓厚、醇爽回甘的优质绿茶,产品质量稳定。”赖兆祥介绍,制茶工艺现场教学,学员可以直接观察叶片变化,真正了解制茶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完善,切实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以前是土办法,老师讲的是经过科学研究的。”梅州市安盛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陈先生说,其实绿茶做法大同小异,差别就在于细节,“细节和流程很重要,好茶就是这么来的”。丰顺县天赐福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杨先生说:“今天学到的很多知识回去就可以应用到生产中了,收获真的很大。”
据悉,本次斗茶大赛还将举行现场品鉴活动,评选出最能代表梅州丰顺高山茶品质的茶叶,并将之作为首届中国(梅州)国际茶业精英峰会官方手信送出。
新闻推荐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国家卫计委公布我国抑郁障碍患病率最新数据为3.59%,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