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纪念中学推行遵宪“润育”文化体系 和风细雨润桃李

梅州日报 2019-06-24 10:43

黄遵宪纪念中学舞蹈教室内,学生正在学习杯花舞。(吴腾江摄)

“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走进黄遵宪纪念中学,这句九字校训映入记者眼帘。

据了解,该校今年立足实际,以校训为教育教学的导向,提出遵宪“润育”文化体系,延伸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辅以心理健康教育等,以启发式、建构式、浸润式的教育方式进行全纳教育,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与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林婉萍

实 习 生张莹娜

先进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在黄遵宪纪念中学校园内,凡是有宣传板的地方,都可以看见一幅写着“遵宪"润育"文化体系”的树状图,这就是该校总结了多年教育教学经验而得出的一套系统化、精细化教育管理模式。

记者看到,树根部分写着“爱国爱家、全纳励志、面向未来”的育人主旨,三个主树干分别以九字校训“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为主题,分叉托举“德智体美劳”五育以及心育等六个教学方向,分支清楚记录该教学方向的具体措施与平台,由上而下,逐步细化。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该校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我们学校的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理念,像春雨一般,以和风细雨的方式,言传身教,浸润感染学生。”该校校长熊庆龙告诉记者,这一种教育方式主要通过打造丰富多样的锻炼平台,多方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学校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阵地功能的同时,更好地做好全面育人的工作。

有教无类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

据该校副校长林源介绍,黄遵宪纪念中学的生源中,外来工子女、留守儿童占很大比例,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学校以生为本,链接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我们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以课题为引领,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林校长表示,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不一样的个体,学校提倡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定制合适的教学方法,设立多元评价体系,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不断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奋勇争先”。

“我们是普通中学,学生的文化科的基础相对较弱,但他们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有的擅长唱歌、跳舞、画画,有的体育项目拔尖……”该校校长熊庆龙告诉记者,学校秉承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摒弃“揠苗助长”的教学行为,扬长避短,打造多元化平台。“学校现有客家山歌、文学社、小记者站、校园电视台等社团阵地,科创、美术、二胡、杯花舞等第二课堂项目,学生可自愿选择参加。”熊校长说,活动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发掘学生的亮点、长处,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有得学,有所获,甚至为那些有艺术梦想的学生开辟一条成长的道路。

此外,针对生源较为特殊的情况,学校适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及时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普及相关知识,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注重美育传承客家传统文化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校着力推进美育教育的发展,深耕本土文化,引进社会资源,邀请专业老师到校授课、开展相关活动等多形式推动客家山歌、杯花竹板舞“落校”,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给学生一个走近非遗文化、学习传统艺术的机会,从而传承文化,做好传帮带工作。

“如何做好美育工作?如何让客家传统文化"打"入校园,潜移默化让学生有所了解,进而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熊校长告诉记者,学校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美育教育的发展,客家山歌设置固定课时,列入课程表;杯花竹板进入课间操模式等等,用新颖的形式,把传统文化贯穿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为学生所知、所熟悉。

截止目前,该校的客家山歌大课堂、杯花竹板大课间已成为该校美育教学中的特色,并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种比赛和汇演,多次载誉而归,如客语情景剧《梅州盛开文明花》荣获2019年广东省中小学生第六届文艺展演二等奖。

随着学校软硬件的日渐完善,经过多年的探索,该校特色教育已初显成效,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良好办学效益,多元化素质教育效果逐年稳中提高,该校先后被授予“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乒乓球)特色学校”、“广东省艺术教育(客家山歌)特色学校”、“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学校”、“梅州市美育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

新闻推荐

嘉应学院:读书成才的好地方

参加“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三届“两岸心·客家情”粤台百幅书画艺术展在嘉应学院开展。(连志城摄)学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