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读书成才的好地方

梅州日报 2019-06-24 10:42

参加“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三届“两岸心·客家情”粤台百幅书画艺术展在嘉应学院开展。(连志城 摄)学生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应用研发。(连志城 摄) 嘉应学院官微二维码嘉应学院招生信息网

嘉应学院,位于梅州城区东郊周溪河畔,是世界客都·长寿梅州唯一一所高等学府。漫步在如诗如画的校园内,现代化的教学楼和花园式的校舍相得益彰,那一幅幅美景,一点一滴的校园生活成为多少学子魂牵梦绕的画卷。百年来,嘉园用它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包容四海的胸怀激发着学子不断追逐梦想,扬起学子心中自信的风帆。

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延伸海外”的办学宗旨;打造“根植侨乡,服务地方,弘扬客家文化”的鲜明办学特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大专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办学体系,成为助推梅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输出基地。

实力雄厚的学科教学团队

近年来,嘉应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强师工程”,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许多学科和领域的杰出人才、精英团队和科研骨干。嘉应学院现有教职工1765人,其中,专任教师1270人(教授126人、副教授354人,博士171人、硕士716人)。目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4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7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6人、省级“扬帆计划”4人。与此同时,嘉应学院积极建设省级“教师教育发展中心”项目,争取省市支持建设“客家院士村”,邀请五湖四海的院士在梅州建立“院士工作站”指导嘉应学院加强学科建设。

经过多年的发展,嘉应学院涌现出了被誉为“梅州游记第一人”、经管学院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的何日胜;国家863科技计划评审专家,学校分析化学、应用电化学的带头人唐春保教授,以及曾令存、廖富林、吴华山、张志祥、黄可坤、蔡国芹等大批名师名家。近五年来,嘉应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含子项目)16项,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113项,市厅级纵向科研项目近154项,国家专利83项。获得了服务地方的应用型项目194项。

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发展

当前,嘉应学院正积极实施“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抓住省市共建、中山大学对口帮扶嘉应学院发展机遇,提出了十年内把学校建设成为位居省内外同类高校前列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目标。 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5万多人,设有20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其中省级重点学科8个,本科专业5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化学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生物工程)、省级专业项目22个。其中,客家研究院被列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客家学研究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还有颇具球乡特色的运动训练(足球)本科专业,至今共招生277人,培养了国家级足球运动员6名、国家级足球裁判2名,未来计划成立“足球学院”,为振兴球乡培养输送更多高层次足球专业人才。此外,嘉应学院还成立有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剑英思想研究所等40多个院级研究所及研究中心,形成了20多个科研团队。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0多项,横向科研项目210多项,国家专利130多项。

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实习,现有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430多个,其中13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人,并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开展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及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宽广多元的就业创业升学渠道

近年来,嘉应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指导帮助。创业基地先后入驻四批共68个创业团队,目前在孵创业项目有33个,涵盖了软件与互联网技术、环境科技、日用化工、电子商务、金融服务、艺术设计、文化传媒、商务服务、教育培训、体育健身、餐饮等行业和领域。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平台建设,特别是重视依托政府平台及校友会、各地客家商会、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平台,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每年面向毕业生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3场,中小型校园招聘会百余场次,为毕业生引进用人单位一千多家,提供就业岗位数超过三万个,毕业生生均就业岗位数达5个以上。在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全省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月薪为4071元,其中,全省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4522元,嘉应学院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达4948元,跻身全省公办本科高校20强,历年来就业率位于全省本科高校较高水平。

2019年有300位本科毕业生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日趋完善的奖学助学体系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关心学生成长,不断完善“奖、贷、助、补、减、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获评为“广东省首届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现设有国家、校级奖学金及社会团体、个人捐资设立的奖学金共11项;国家、省、校级助学金及社会团体、个人捐资设立的助学金共8项。

2018年度奖学金总额超过750万元,奖励学生4000余人次;2018年度助学金总额1400万元,惠及学生8000人次。

此外,学校还畅通了国家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贴、勤工俭学等助学渠道。

多彩的社团活动 丰富的校园生活

学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在培养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作用,以校园文化载体创新为切入点,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校园文体艺术、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等为载体,开展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科技学术节、校园文体艺术节、“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嘉?青说、“健康杯”新生篮球赛、学生社团活动等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了校园文化品牌,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取得了可喜成绩,多次受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奖励,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依托梅州良好的足球氛围和自身的运动训练(足球)专业,学校近年来成功举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运动员集训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年度总结活动”,荣获“全国校园足球优秀组织机构奖”。2019年嘉应学院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学习雷锋活动示范点。各二级学院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展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

与18所国际高校合作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国际化办学势头良好。共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大学、台湾联合大学等18所国(境)外高校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开展交流合作。

近年来,学校先后派出学生20多批共500多人次赴国(境)外学习、实习、交流等活动。同时不断输送教师赴国(境)外知名大学学习和交流,聘请海外名师来校任教、讲学,进一步扩大学校招生留学生的规模,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支持、帮助在校大学生拓宽国际交流的平台,提升能够参与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新闻推荐

多单位联合开展电梯安全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 教市民如何正确乘用电梯

活动现场,不少市民对电梯安全知识感兴趣。(王丽莉摄)本报讯(记者王丽莉)昨日,“文明乘电梯安全你我他”电梯安全知识暨《广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