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客家博物馆成为城市文明展示窗口
■ 辛 平
闭馆一年多的中国客家博物馆于6月18日重新开放。升级后的博物馆,在陈列内容上以“大客家”的视野关注客家文化,在形式上更加注重观众的互动体验和展示内容“场景化”。逢周二至周日9时至17时,市民可凭身份证领取免费参观券,在接受安检后入馆参观。
被冠之以“国字号”的梅州客家博物馆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浓缩了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精华,堪称客家文化高地。现在,升级后的中国客家博物馆重新开放,对于充分展示梅州城市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更好地展现梅州城市文化软实力,我们不妨为市民亲近博物馆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博物馆素有“活化石”之称,对增进市民对城市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感知和热爱,提升文明素养不可或缺。做到这一点的重要前提就是要让博物馆尽可能多地吸引观众,让市民自由地吸收博物馆特有的营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次活动契机,以中国客家博物馆为平台,让博物馆成为涵养客家文化、培育城市文明的肥沃土壤。
要让客家博物馆成为城市文明展示窗口,还要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走进博物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梅州,素有“世界客都”之称。中国客家博物馆浓缩了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借助“世界客都”平台,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文化,不仅是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助推梅州文明的题中之义。
美国著名建筑师萨里宁曾经说过:“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那里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让博物馆成为弘扬城市文明的窗口,呼唤政府牵头,方方面面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在亲近自己城市文化的过程中,知我梅州,兴我梅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爱飞通讯员张冠华)6月15日是“除隐患、防事故、保大庆”交通安全整治攻坚战启动日,也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