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以“头雁工程”为抓手,凝聚发展合力,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头雁”展翅领航 聚力乡村振兴
在党建引领下,旧寨村处处焕发出新时代的新气象。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出品:梅州市委农办梅州市扶贫局
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
策划:严亮汤凯锋辜昀玥
统筹:唐林珍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这是焦裕禄的一句名言。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工作的“领头雁”“主心骨”。基层党组织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实现。
近年来,梅州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健全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带头人队伍,凝聚起发展合力,推动着乡村不断振兴发展。
夏至将至,伴着烈日和蝉鸣,驱车驶入广东首批“红色村”——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道路通畅,村容村貌干净整洁。青山绿水间,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格外夺目。
眼下的水美村,乡村风貌天然质朴,红色教育方兴未艾,特色种养产业兴旺,处处焕发着新时代的新气象。“做村干部,最苦最累的是这两年,最有成就感的也是这两年。”该村党支部书记罗苑华说。
罗苑华一席话的背后,是梅州市基层党组织带头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近年来,梅州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通过“撤、选、培、引、管、用”等举措,抓实做优“头雁工程”,带动更多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投身“三农”,凝聚起一股建设村美民富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
通讯员张榆昌刘洪桥丘声财
固本强基
选好培好用好基层党组织书记
“自己用汗水赚的钱,是光荣的,心里也踏实。”说话间,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柚农廖江洪正在柚园里忙活着。黝黑的皮肤,朴素的着装,很难想象眼前勤劳憨厚的廖江洪,曾是一名人人避而远之的赌徒。
“有一回打牌输了几万块钱,我老婆还差点和我离婚了。”廖江洪告诉记者,过去由于精神贫瘠,文化娱乐少,村里开了几间赌档,附近村庄的一些村民也会过来参赌,大黄村一度被外界贴上了“落后村”的标签。这种局面直到2011年才有了改变。
2011年,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外出经商致富,后返乡创业的廖建明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并高票当选村支书、村主任。他下定决心,要带领村党支部大干一场。
为了扭转局面,村“两委”决定发动村民抱团发展,走金柚产业化道路,成立大黄金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但是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又摆在了眼前。于是,廖建明四处奔走,引进客家村镇银行落户。
“只要没有信用问题,由"村两委"担保推荐,便可以获得最高15万元的贷款。”廖建明说,当年全村便获得了800多万元的贷款。
这其中,也包括了廖江洪,而他的担保人,正是村支书廖建明。“我认为,要改变一个村子的村风,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关键的几个人。用他们的转变,用他们的成绩,去带动整个村子,这比什么都有效果。”廖建明说。
头雁领飞,群雁齐追。
在廖建明的鼓励和引导下,廖江洪洗心革面,辛勤劳动。经过几年打拼,他不仅重新装修了房子,买了小轿车,成立了金柚合作社,不久前还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金柚仓储,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如今的大黄村,纠纷少了、赌博没了、乡村美了,村党支部也率先在梅县区升级为村党委。今年4月,该村还获得了客家村镇银行整村授信5000万元,成为了梅州首个“整村授信村”。
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还看领头羊。那么,如何选好、育好、用好领头羊呢?
一直以来,梅州始终把选配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市、县、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市县两级书记直接抓、组织部长具体抓。
在此基础上,梅州以“红色村”、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对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全面摸查,撤换了88名“四不”党组织书记,并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和村(社区)“两委”干部集中轮训,努力建设一支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
放眼梅州,像廖建明这样的优秀“头雁”还有很多,如带领全村率先推动集体经济组织股权亮化试点工作,引进黑木耳等新兴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蕉岭县广育村党支部书记黄忠铎;又如积极引进、服务汉光超顺公司打造农旅园,带领村民脱贫奔康的五华县黄龙村党支部书记钟兵……
借力引智
460名第一书记为期3年驻村帮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冲刺期。然而,现实中还有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书记长期缺职、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有的党组织书记不胜任现职、工作不在状态、严重影响班子整体战斗力。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面对硬骨头,就要敢于硬碰硬,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做群众工作、作风扎实的优秀干部到最基层去。为此,2016年,梅州向全市省定贫困村、涉黑涉恶村(社区)、软弱涣散村(社区)、“红色村”等选派了460名第一书记,开启了为期3年的驻村帮扶。
来自梅州市委组织部的主任科员汪东东便是其中一员,2016年5月,他被选派到大埔县三河镇旧寨村担任第一书记。“至今,我仍记得村里第一次开党员大会的情景,参会人员或翘腿、或抽烟、或闲聊,整体精神面貌较差。”汪东东坦言。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激活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旧寨村建立了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星级党员”考评制度,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立环境卫生监督岗、文明新风宣传岗、外出信息服务岗等8个岗位供党员认领。
“扶贫工作队就两个人,加上5个村干部才7个人。如果村里的党员也积极参与其中,那我们的队伍壮大了,工作也就更好做了,群众也更能看得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了。”汪东东说,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旧寨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逐渐提升。
旧寨村是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第一批示范点,但同时也是省定贫困村,病残是导致该村大部分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如何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汪东东平日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
2017年,在扶贫单位的帮助下,旧寨村党组织发动村民试种有机灵芝,取得了良好成效。“之所以考虑这种产业,是因为其效益高、技术不复杂,且劳动强度较小,贫困户比较容易接受。”汪东东说。
去年,旧寨村党组织牵头组建天子岌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有机灵芝种植基地,并在旧寨村党总支部下设灵芝产业支部,发挥党员示范带领作用,通过引导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党员带头发展种植。当年,有机灵芝种植产业实现了产值50多万元,带动了89名村民就业,入股村民年底还有500元分红。
在梅州,像汪东东这样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他们肩负着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的主要职责,扎根于一线,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撸起袖子,真抓实干,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数据显示,2018年,梅州全市5.28万户14.2万人实现预脱贫,脱贫率94.12%。这些最难啃的“硬骨头”,一点一点被啃了下来。
着眼长远
村推镇选县考察储备基层干部4002名
整洁宽敞的水泥路、配套齐全的休闲健身广场、内容丰富的文化墙……走进梅县区南口镇七贤村,一幅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广场上,七贤村党支部委员黄唐生正在和村民交流谈心。平日里,村民们都喊他“阿唐”。
“基层党组织党员结构老龄化,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需要年轻力量的加入。”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原七贤村第一书记)罗春平说,在村内党员中,黄唐生综合能力较为突出,且有一定群众基础,经过讨论研究,村党支部决定动员其回乡参选村党支部委员。
“今年年初八才正式来村里报到,经过半年,已经适应很多了。”黄唐生笑着对记者说,在此之前,他与妻子一直在新县城从事养生理疗行业,年收入达10多万元。去年,在罗春平的鼓励下,经过组织考察、党员认可,黄唐生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正式成为了一名村干部。
是什么让黄唐生放弃城区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选择回乡当干部?
“在多次返乡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每次回来村里都有新变化。第一书记、扶贫干部都不是本村人,却为了七贤村日夜奔忙,作为本村人却没有出什么力,我感到很愧疚。同时我也感觉到未来农村可以大有作为,充满着期待。”黄唐生坦言,正是这份“愧疚”和“期待”,成为了他返乡支持家乡发展的原动力。
转眼,回乡已经半年。黄唐生告诉记者,相比打理生意,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小到一勺水,大到房子土地,农村工作的每件事都需要耐心沟通处理,自己只能在工作中慢慢摸索方法。“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会调整好心态,为家乡的建设出力,绝不半途而废。”黄唐生说,他的父亲还时常叮嘱他,要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以身作则,当好榜样。
与黄唐生一样,原在梅城做生意的热心乡贤饶坚昌也回到了家乡梅县区南口镇车陂村,竞选成为了村党支部书记。
“以前自己的时间相对自由,当了村党支书后,每天要处理大小村务,忙碌了很多,眼圈也黑了一大圈。”饶坚昌说,虽然常常被繁忙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但看到村子一点一滴的变化,以及村民们的认可和赞许,便从心底里感到满足,觉得一切的辛劳都是值得的。
当前,基层党员干部老龄化、村级后备干部缺乏已经是大部分农村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梅州亦是如此。一方面,广大农村青年大都进城务工,不愿意留在农村;另一方面,现有村级干部老龄化问题突显,思维老旧,接受新事物能力不足。
如何解决优质基层党员干部缺乏的问题,构建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体系,盘活村级干部队伍活力,是当下之急。
梅州正在行动。一方面,全面实施“党员人才回乡工程”,注重从本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休干部中,补充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逐步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薪资待遇,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此外,通过集中培训、联系帮带和实岗锻炼等举措,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
目前,通过“村推镇选县考察”,按照1:2的比例,梅州已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4002名。
■对话
山西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南方三农咨询服务中心特聘首席专家马华:
实施“头雁”工程抓住基层党建“牛鼻子”
近年来,梅州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凝聚起干群合力,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接下来,梅州将如何持续发力,助力“头雁”展翅领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南方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山西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南方三农咨询服务中心特聘首席专家马华。
南方日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加强基层党建,尤其是实施“头雁”工程,有何重要意义?
马华: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抓手,是党对农村各项工作决策部署重要执行者,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推手。抓基层、强基础是党开展农村工作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
实施“头雁”工程,就是抓住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牛鼻子”。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不断创新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选拔培养、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等措施,加强村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才能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决策决断能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真正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心骨”作用。
南方日报:在此过程中,通过坚持“五个一批”,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梅州涌现出一批较为优秀的基层“领头雁”,带动了乡村发展振兴。对此,您有何看法?
马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梅州市坚持“撤换一批、回归一批、培训一批、储备一批、选派一批”,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抓紧抓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系列举措,一方面,整治了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弱化、虚化和边缘化问题,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对广大群众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服务引领作用,确保了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同时,通过完善基层党组织对重大事项的领导决策机制,规范基层党组织工作规程,约束小微权力,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了党对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
南方日报:下一步,梅州应从哪些方面继续发力,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您有何建议?
马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认识。要强化基层党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强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要优化组织构建体系,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构建合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分布体系,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覆盖范围。
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要坚持“选、育、管、用”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同时,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党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素质与能力,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四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一方面,推动组织活动与现代技术融合,将国家政策与农村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既喜闻乐见又富有理论学习、生产教育意义的活动。同时,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解决好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问题。最后,还要做好团结群众工作,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从而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记者观察
厚爱严管并重激发“头雁效应”
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为了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基层党组织则是这项重任的主要执行者。“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这句朴素之言,在实践中道出了发展真谛,只有基层党组织硬起来,引领能力才会强起来,乡村振兴才会实起来。
抓紧抓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抓好带头人,打造基层工作的主心骨。近年来,梅州坚持“五个一批”,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通过“撤换一批、回归一批、培训一批、储备一批、选派一批”等举措,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健全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带头人队伍,凝聚起发展合力,推动着乡村不断振兴发展。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期。越是攻坚克难、爬坡迈坎,越要提振精气神。一方面,各级党委应继续大力选拔优秀干部,出台容误纠错办法,把好“方向盘”,用好“指挥棒”,激励基层干部“唱主角、当先锋、做模范”,努力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同时,建立村干部待遇定期增长机制,推动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为基层干部提供更佳的干事创业环境。
另一方面,从责任、保障和考核等方面着手,制定实施各领域基层党员评星定级量化管理办法,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基层党建各个方面,确保基层党组织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总而言之,各级党委应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其位、有位者有所为,长此以往,方能激发奋斗精气神,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新闻推荐
连日来强降雨对梅州市房屋、道路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相关部门提醒 地质灾害有前兆 发现异状果断撤
暴雨天气致房屋倒塌。(钟小丰摄)连日来的强降雨对梅州市房屋、道路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如何防灾避险成为不少市民关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