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强降雨对梅州市房屋、道路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相关部门提醒 地质灾害有前兆 发现异状果断撤
连日来的强降雨对梅州市房屋、道路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如何防灾避险成为不少市民关注的话题。“遭遇滑坡、泥石流、崩塌该怎么办”“如何避免削坡建房产生的危害”……带着这些问题,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
●本报记者严伟涛
通讯员市应急宣
极端天气密切关注预警信息
“遇到极端天气情况,市民首先要做的是关注预报预警信息。”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广大市民群众可以通过报社、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及时了解汛情动态,同时要密切关注应急三防和气象、自然资源、水文等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引,提高防灾避险意识。
“掌握防灾信息只是第一步,要做好强降水防御”。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注意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或网络等渠道关注天气预报,掌握暴雨最新消息,择时出行。如果身处户外,立即停止田间农事和户外活动;居住在各类危旧住房、厂房、铁皮屋、工棚的群众要主动转移避险。不要在临时建筑(如围墙等)、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厂矿企业要采取防范措施,确保职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要做好城乡内涝避险。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要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暗井、地坑等。驾驶员遇到路面或桥洞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当汽车在低洼积水处熄火时,人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要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地质灾害发生前有一定征兆
据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滑坡的征兆是山坡上建筑物变形、树木向一个方向倾斜;斜坡发生垮塌,并且垮塌的边界不断向上发展,局部沉陷;斜坡发生丘状隆起,出现裂缝;水位突然发生明显变化、水质浑浊。同样泥石流多发生于暴雨或连续下雨的山区;溪流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带有较多杂草、树木;沟谷发生巨大的轰鸣声或有轻微的震动感。此外,在发生崩塌前陡坡上有土块、石块掉落,小垮塌不断出现;陡崖不断有响声出现。
对此,市应急管理局总结了如下避灾措施,一是雨季不要在沟谷中或危岩附近长时间停留;二是不要顺坡跑,而应向两侧逃离;三是不要停留在沟谷中坡度大、土层厚的低洼处或躲在滚石、乱石堆后;四是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攀爬树木躲避;五是当发现滑坡、泥石流或崩塌征兆时,应及时报警或报告当地政府,通知临近的村民尽快撤离。
记者了解到,梅州地处山区,在农村地区削坡建房现象相当普遍。由于梅州的花岗岩、变质岩强风化区分布范围广,含砂量大,黏性差,地质环境较脆弱,每年一到汛期,因削坡建房诱发的地质灾害易发。
那么,该如何防范地质灾害呢?市自然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提醒:雨季住下堂。农村住房一般为分上堂、下堂。当崩塌、滑坡发生时,首先冲倒的是靠近后坡的上堂房间。为安全起见,在每年的雨季(4-9月),应搬到下堂居住和生活。其次,较大规模崩塌滑坡发生之前,一般都会先有小崩小塌发生。当下雨发现屋后有泥土崩落时,切忌前去清土,而应立即撤出所有人员。此外,崩塌、滑坡灾害主要是由降雨诱发,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遇到大暴雨等成灾概率较高的灾害性天气,应该主动采取避让措施。
新闻推荐
洪灾面前,干部群众守望相助 梅州人民上下一心凝聚起防汛抗洪的强大力量
房屋倒塌394间,山体滑坡1982处,受灾人口15834人,道路中断,电路瘫痪……6月9日以来连续多日的暴雨,给梅州市带来灾害。在这场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