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电波指方向 追记南委和闽粤赣边党的电台进驻大东镇枇杷树下村
●廖金龙 邱庆煌邱东岳
大东镇枇杷树下村坐落在大埔东部的原始丛林地带,它的东南面紧靠着闽西南平和县长乐乡的大窠山,南面则是茂密的山林,连着百侯和枫朗。此地地形复杂,山峦山坑相连。自古以来,这里是由闽西南入粤的咽喉。革命战争年代,也是我党我军的军政要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枇杷树下村一直是我党我军的秘密交通要道,更是秘密电台建立、搬迁进出,乃至埋藏隐蔽、坚持斗争的地方。
南委电台辗转建立
1940年前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反共高潮,斗争形势日益严峻。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前身是中共闽粤赣省委)为及时得到党中央的直接指示,经请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副主席同意,建立特委电台。周恩来指派时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电台副台长申光等同志负责携带电台设备,以护送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夫人曾宪植回梅县老家的名义,从重庆辗转来到粤东山区。在梅县接上关系后,由闽西南潮特委书记方方亲自选定梅县雁洋南福村陈卜人家里为电台初设地点。1940年春节前,中共中央南方局又指派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钟尚清同志前来负责电台的工作,特委这边则调童娟、王强到电台学习无线电报务技术。3月间,闽西南潮梅特委电台正式成立了。为加快与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通报联络,5月,南方局又派申光专程来梅县,具体帮助解决通报联络工作中的技术难题。不久,特委机关从梅县迁往大埔县西河镇大溪背村饶德安家里,电台也随之搬至附近的福建省永定县沿田村,安设于地下党员余南盛家里。
1940年秋,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由方方任书记。它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派出机关,代表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华南各省的工作。原特委电台划归南委建制领导,组建成南委电台。中共中央南方局增派一批技术干部从重庆前来南委电台工作。从掩护、保密和生活供应等方面考虑,当时负责领导管理电台和各地交通站工作的原梅县中心县委书记李碧山决定,把电台先迁往大东枇杷树下村,进行安装,试架天线,多次接收发送成功,又经一个多月后再迁仅一山(大窠山)之隔的福建省平和县长乐乡下村。至1941年春完成搬迁任务后,宣告南委电台正式成立。
南委事件后电台隐蔽斗争
南委电台成立之初,正是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之时。南委电台除继续与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电台联络外,主要与党中央(延安军委三局电台)、重庆南方局电台、粤北省委、粤南省委(香港)、江西省委等各地党组织电台联络,差不多每天24小时都有通报工作。1941年四五月间,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给南委电台增拨一部发电机和一部发报机。这时,南委又指示分出少量人员建立一个备份台,以应付紧急情况之需,平时则主要是负责抄收延安新华社播发的新闻电讯和用密码播发的内部资料。在李碧山的亲自布置下,备份台设在大埔县百侯镇(离南委电台约70里)。南委电台成立之后,经历了几次重大事件:1941年夏天,江西省委被叛徒出卖遭敌破坏,电台也为敌特机关所控制。江西省委电台与南委电台联络突然“中断”达半年之久,又突然“恢复”与南委电台联络,诡称:“中断”原因是因机器出故障,现已修好。并以江西省委名义发来不少“报告”,骗得南委的信任,并给他们发出了某些指示和通知等,使党的事业受到损失。但南委电台所在地,却未因江西事件而暴露。1942年6月3日,南委电台警卫人员陈鹤平叛变投敌,带敌保安队夜袭电台,好在交通员雷德兴、温仁宝因有任务半夜由电台所在地下山,途中遇敌,立即开枪反击,电台人员闻声迅速撤退。6月6日,又发生了“南委事件”。南委机关遭国民党敌特反动派的严重破坏,后根据中央南方局决定,南委及其所属华南各省地方被迫暂时停止了党的组织活动,南委电台也停止了工作。
“南委事件”发生后,在方方的安排下,由李碧山具体负责大埔党组织的疏散隐蔽和电台人员的转移安置工作。1942年8月将从平和撤出的电台人员共28人,先后集中到大东枇杷树下村树德堂、永安居等,利用自然环境与群众的保护,一边进行隐蔽斗争,组织学习、总结经验教训,一边分散组成几个生产小组,或开荒种地,或做樟脑油,有的甚至做流动商贩。在枇杷树下村,他们先把妇女小孩疏散出去,电台的外地干部与本地党员干部组成武装工作队,由刘永生任队长,程严任支部书记,一切实行战地生活部队管理。直至1943年5月至8月,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由南方局派来的20多人,除个别如程严为保护埋藏电台而留下地方隐蔽斗争外,其余都陆续调回重庆南方局。
再建边区电台
1944年秋,侵占潮汕的日军为了打通广汕线和防止同盟军在沿海登陆,向潮汕腹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进占了丰顺县汤坑镇,并大有北上侵占兴梅之势。在这危急关头,南委联络员、梅埔地区党的负责人李碧山,决定加紧恢复党的组织活动,并着手组建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积极准备抗击日军可能的入侵。同时,为了得到党中央的指示,决定立足本地区,重建电台。1944年7月,李碧山派地下党员胡冠中打进梅县三青团举办的无线电训练班,学习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经三个月训练毕业后,再回到枇杷树下村,向老报务技术人员程严请教、练习了一段时间,然后按计划来到平和长乐,等候建立电台。
1945年2月13日,李碧山亲自到平和长乐主持誓师大会,宣告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正式成立。当天下午,李碧山即指示程严,负责带领胡冠中等到大东枇杷树下村起运埋藏隐蔽的电台设备,随后又调来饶德安等进行演练。2月17目,电台工作人员重新回到当年南委电台所在地的下村架起天线再建电台,程严任台长,胡冠中任党支部书记。
5月中旬,此时正在成立闽粤赣中心县委机关,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李碧山决定,电台迁到中心县委机关驻地梅县三乡黄泥坑村。搬迁时电台又在大东枇杷树下村作了短暂停留,大东群众进行秘密保护和迎送。
为了尽快取得与中央通报联系,同月,李碧山派王立朝到东江纵队,通过东纵电台报告中央,同时带去与东纵电台通报联络的波长、呼号、时间和密码。至6月份与东纵电台就联络通了。接着,又通过东纵与中央约定好电台联络的密码、呼号、波长、时间。在9月间的一个晚上,终于和中央电台联络上了,并马上收到了中央的复电。从此,闽粤赣边区、粤东梅州地区和延安之间,红色电波往返不止。
在后来几年的解放战争中,作为闽粤赣边区党的电台,也还有过几次较大的进出搬迁,都曾进驻大东,其中较大规模的,一是1945年11月,中共闽粤边临时工作委员会电台迁往永定县南溪乡关山老英子村,途中进驻大东;二是1947年4月,闽粤边区工委电台迁大埔县鹞子石山区;三是1948年4月,闽粤赣边工委电台迁光德上樟村,组建成立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纵。这三次都是与大东枇杷树下村有重大关系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省技术评估组一行日前对梅州市平远、大埔、丰顺3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开展实地检查评估。省技术评估组专家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