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钱出力奔波于闽粤赣边区,挖掘红色记忆,整理红色史料,帮助革命后裔寻根 王继伟:愿做一名红色文化义工

梅州日报 2019-05-30 10:07

2017年6月,王继伟夫妇到龙岩拜见老革命谢毕真李燕华伉俪。今年2月,王继伟到松源与上杭交界的豪猪窝考察红色交通线。2017年,王继伟在桃尧镇采访老革命张安。2017年5月,王继伟夫妇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探望老红军李东明。

●本报记者曾秋玲

作为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对红色文化感兴趣、有研究的民间人士不乏其人,尤其是近些年来人数更多、氛围更浓。今年61岁的梅县区松源金星村人王继伟就是其中一位。

家庭熏陶

从小迷上红色故事

王继伟在梅城月梅经营有机肥料。走进他仓储式的店里,但见160多平方米的空间堆满一袋袋肥料,散发出一种特殊气味,进店左侧辟出一间约25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摆着一台台式电脑,桌上桌下桌后堆满了红色书籍或资料。

王继伟为何会痴迷于红色文化?他自豪地如数家珍地介绍说,松源早在1926年秋成立中共梅县较早的农村党组织松源支部,1928年3月成立中共松江区委,1930年1月成立松江区苏维埃政府;1928-1929年两次打土豪分田地;是1929年10月朱德率红四军入粤的集结地;抗日战争时期,松源区委是闽西南潮梅地区唯一的模范区委;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边区重点游击根据地……他从小是听红色故事长大的。

王继伟1975年高中毕业后进入松源供销社成为一名“计划内临时工”,1982年与同镇田心村蛟花堂的王利芬喜结良缘。妻子的爷爷叫王进秀,是王维(中共七大代表、首任兴梅地委书记)的亲哥哥,也是一位“老革命”。“爷爷对我这个孙婿是"高看一眼"。”王继伟说,每次随老婆回娘家,爷爷从不支使他去干杂活,而是让他陪伴着喝茶,听爷爷讲革命故事。相关部门或个人送给爷爷的红色书籍,他也会要过来翻阅、收藏。

1986年,王继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听的红色故事多了,看的红色书籍多了,相比之下,王继伟觉得,好多书里的记载还不如自己听的故事齐全。他萌发了自己动手整理红色史料,把松源革命历史梳理清楚的想法。“但当时条件还不允许。要养家糊口、供小孩读书……”王继伟说,“我想,还是先多看红色史料,多积累,把基础打好一点再说吧。”

放下生意

四处挖掘红色历史

王继伟1993年调到市粤海进出口公司,2004年下岗,经营自家的有机肥料店。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店里,他“一有闲就看书”。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眼见“老革命”、革命烈士子女等红色历史亲历者、见证者越来越老、越来越少,他也越来越坐不住了。

大约从2008年起,他开始了走访行动,抢救性地记录老人们的口述历史,到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实地调查。“生意是做不足的,钱是赚不完的”,妻子不放心王继伟独自驾车出门,担心他的安全,于是夫妻俩经常放下自家生意,把店门一关,结伴到闽粤赣边如永定、上杭、武平、龙岩、瑞金、大埔、蕉岭等多个市县镇村走访调查。后来,他们干脆让在广州的儿子儿媳带孙子孙女回来,有机肥料店的生意以儿媳为主,老夫妻则以抢救红色记忆为主了。“走访"老革命"、革命烈士家属,几乎都是直去直回,不打扰其他人;每人至少走访2次、多的达十五六次。”王继伟说,上门拜访老人家,一般会准备点“手信”,比如牛奶什么的;见他们生活困苦,还会包个红包聊表心意;第一次走访主要是记录口述历史,回家后经常整理到凌晨二三点,实在困得不行了才上床休息;至少回访一次,把整理下来的资料念给他(她)听,校核一遍;然后还要找人佐证,走访相关的革命旧址,等等。

据粗略统计,至目前,王继伟已走访“老革命”等160多人、革命旧址等200多处,已整理330多名革命先辈的资料,整理文字达130多万字,拍摄照片2.7万多张,收集红色文物200多件。

乐行义举

钟情协办红色馆室

王继伟发现,一些“老革命”或革命烈士的家属、后人的生活还比较困苦,一些革命旧址破败、倒塌、废弃,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力量微薄,他还是要尽力给予帮忙。比如,他曾向松源镇政府汇报,帮助新南满田村云松居(当年的松源区委机关驻地、杭武蕉梅机关驻地)堡垒户王添官烈士的妻子陈冬秀,申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清理屋门前的垃圾山,最终在镇委、政府的关心下得到解决。2017年10月,王继伟协助松源园谭旱磜子村(解放战争时期的游击区)打水泥路,他带头捐500元,发动部分松源乡贤共捐了3.74万多元,在村委、镇委、县老促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将旱磜子村1.3公里长、2米多宽的泥土路改造成3.5米宽的水泥路,当年冬通车,“从此,很多人去旱磜子村参观革命旧址”。他还协助五星村发动部分松源乡贤共捐了11万多元,重建了红四军无名烈士纪念碑。

2015年,王继伟自筹资金在新南村田心蛟花堂办起了梅县松源红色革命文史馆,展出了110多位“老革命”史料,免费开放。采访时,王继伟拿出一叠共45页A4纸打印稿,原来是《梅县区松源镇苏区各村红色革命旧址情况表》,第一页是统计表,列出各村“红址”有几处几项,注明“松源镇红址据不完全整理合计:146处,179项”,第二页起则具体列出了各旧址的名称、简介、现状等。“整理这个,花费了我好大心血。”王继伟说,“哪里想建纪念馆室,我可以免费提供史料。”他介绍说,至目前,他已免费为蕉岭县南磜镇三泰村绿禾畲红色革命文史馆、梅江区碧桂园红色革命纪念馆提供了史料。他也将为正在筹备或已进入实施的南磜镇甲华村红色革命纪念室、松源镇五星村红军出击东江首战纪念馆、桃尧镇珠玉村红色纪念馆等免费提供史料。“目前还受珠海市烈士纪念园管理局委托,正计划帮助完善"香洲兵变"27位烈士中的18位梅州籍烈士部分史料”。

有求必应

热心相助红色寻根

这几年来,王继伟把自己整理的240多篇红色史料文章发表在“村村乐”“强国论坛”“闽粤赣边红旗飘”等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至目前,单篇文章的阅读点击量多数达几万,最高的达18万多!”因为文末均附有其联系方式,不少革命后裔看到文章后找上门来,王继伟带着他们到相关的老战场、堡垒户、纪念馆等“红色寻根”。例如,今年3月,王志安刘露辉革命伉俪的子女王丽华等一行5人专程从广州来梅“红色寻根”,他们在王继伟的带领下花了两天时间到父母战斗过的梅县松源旱磜子、蕉岭南磜绿禾畲等地寻访。事后,王家兄妹还写了一首五言古体诗《赞继伟》。

至今,王继伟已接待来自美国以及贵州、上海、陕西、四川、河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海南、广东等20多拨革命后裔红色寻根团队。

很多人对王继伟的事迹深表赞赏、钦佩,甚至不少人表示要捐钱支持他。“我不敢收,收了就变味了。”王继伟说。

末了,记者问王继伟准备何时出书。他回答道:“慢慢来,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手记

单凭热情还不够

王继伟为抢救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做了不少好事,值得肯定和赞扬。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老革命”所写的诸如“请转交……调查处理”的文字,以及王继伟所拍摄的“老革命”阅读他所整理的资料的照片,其实并不具备他所以为的“佐证”作用。记者问他所整理的红色史料是否已经党史部门的核实,他说自己并未提交上去。

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民间涌现红色文化研究热,这是好现象。民间的红色文化爱好者、研究者,总体而言,具有热情高涨、熟悉当地、机动灵活等独特优势,毋庸讳言的是,也存在治史态度不够严谨以及能力水平不足等明显的缺陷,需要真正专业的力量对其加强培训、引导,对其作品加强审核把关。

新闻推荐

无证驾驶套牌车 肇事逃逸被拘留

本报讯无证驾驶、车辆套牌、肇事逃逸,这么多交通违法行为竟然集中在一人身上。近日,大埔警方依法对驾驶员罗某胜进行罚款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