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庵:明末太子最后归寂地
祥云庵,位于梅江区金山街道金丰村深山密林之中,始建时间不详。然寺存碑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有善信施田,由此推及建庵时间应是更早,至今当有500年历史。祥云庵虽小,然史上曾因两事而闻名:一为清初,住持奯山大和尚暗传为南隐明末崇祯皇帝太子朱慈烺,圆寂后葬于庵后侧,修有墓塔供人朝瞻;二在民国初年,该寺为梅州二大比丘尼庵之一。原庵为土木结构,已破败,2008年千佛塔寺接管,拆除重建,作为静修场所,更名为“祥云禅寺”。
祥云庵风雨五百年,日月有序,世事无常,庵留印记深刻,寺藏古物无多。今仅存四百余年古钟一口、古碑七块及明末崇祯皇太子朱慈烺之墓塔,承载祥云庵非凡之事。
祥云庵留存古石碑七块,计有明崇祯十一年(1638)立《祥云庵义置佛庄碑记》、清雍正十二年(1734)立《真愧比丘记略碑》及《为总持师祖从立当会碑》、清康熙壬午年(1702)立等碑。碑刻记述祥云庵重修扩建外,亦有明末太子朱慈烺住庵之说。《明史》载“太子慈烺,庄烈帝第一子。崇祯二年二月生,三月二日立为皇太子……及贼败西走,太子不知所终。”明末太子朱慈烺究竟命飘何方,正史不明,然经种种史迹及梅州民间传说表明,太子与梅州灵光寺及祥云庵有关。
话说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煤山自尽,太子朱慈烺被羁押。后吴三桂联合清军入关,李自成军大败,太子乘乱逃脱,然无藏身之处。危急之际得程乡(今梅州)人氏、翰林院编修、太子老师李士淳携带逃离京城,一路南下,至老师家乡程乡县,隐姓埋名,暂避灵光寺。寺前小歇石,李士淳提诗曰“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诗中勉励太子韬光养晦,安心读书,静待时局,反清复明。后见清朝政权日益稳固,无力反清,复明无望,太子在灵光寺剃度出家,法号“奯山”,习经参禅。初时难抑凡心,感叹宿命轮回,写下《题阴那山五指峰》七绝二首:“谁人伸臂划虚空,裂碎迷云千万重。掌握明珠山吐月,周天星斗五轮中。天画棋盘星作子,指弹日月照将军。不知何处神仙着,花落棋声迅耳闻。”足见太子心有不甘及无奈之情。太子生性聪慧,佛诣高深,30余岁被尊为大和尚,民间俗称“太子菩萨”。每年农历三月十九,奯山和尚举行太阳生日祭祀仪式,实则纪念其父忌日。此太阳生日作为民俗在粤东及闽浙沿海一带流传至今。
《梅县灵光寺志》第149页载:“清康熙四年(1665)李士淳病逝,未几,为避清廷暗查,奯山和尚带徒慧日从灵光寺转至祥云庵安身。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近花甲之时,命慧日和尚(别号真愧)为住持,二十八年(1689)奯山和尚经广州报资寺远游交趾(今越南),传教临济宗。数年后回国,寓于报资寺,遽尔圆寂,其骸由祥云庵真愧和尚前往迎归祥云庵,葬于庵之左侧。”我等看其墓,形制简单,由石头镶砌而成,占地不多,保存完整,墓碑文字经岁月侵蚀,已经风化,字迹难辨。有道是:一方净土埋太子,尘埃落定留迷踪。莫道生前荣与贵,风雨过后土一堆。
慧日法师晚年时,为免祖师奯山和尚事迹湮灭无闻,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请人撰写并刻碑《真愧比丘记略碑》。其碑主要为保障祖宗坟墓尝田所立,其中隐及奯山和尚(明末太子朱慈烺)记述为:“祥云庵僧慧日,别号真愧者……今七十有五……将甫九龄,投拜奯山大和尚座下为孙,追随踯躅,几历风波。阅年二十有六,谬为师所吹嘘,命住持祥云庵,未几,师游交趾矣……师自海旋,寓羊城报资寺,遽尔圆寂,讣至随往运其骸,归葬庵之左侧焉。延至四十二岁始鸠工,庀材而更新之,总计费用百有余金,所募而得者仅十之一二,余皆己所铢积……”从《灵光寺志》及祥云庵《真愧比丘记略碑》隐言断记推断,明末太子朱慈烺南隐之后,应在灵光寺出家,祥云庵住持,报资寺圆寂,归葬祥云庵,尘埃落定。
祥云庵,静处无边仙境,挺立参天古木,木鱼声声,梵音阵阵,可谓风水宝地。若解太子迷踪,可补《明史》“太子不知所终”之缺,祥云庵或可成访古佳境。
新闻推荐
梅县一达队与梅州富力队在决赛中激烈拼抢。(林翔摄)本报讯(记者严伟涛)1日至2日,客家村镇银行杯·2019年梅州市“五四”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