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别策划 这一双手定格了美

南方日报 2019-04-30 09:33

手艺人的手。汪思婷摄

医生的双手。马吉池摄

缝补匠的双手。

马吉池摄

他们是建筑工人,是环卫大妈,是农民伯伯,是救人医者,是手艺匠人……他们共同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劳动者。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一首名为《劳动最光荣》的歌曲中这样唱道。都说劳动者最美丽,劳动者靠那双手,创造未来点缀梦想。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那双手就是劳动者的谋生工具,一切经历都刻在了手心手背上,刻在了深深浅浅的掌纹间,是千千万万个劳动者兢兢业业的最好证明。

劳动的双手或粗糙、或沧老、或“浓墨重彩”,无一例外的都留下了勤劳的印证,让大家读懂了他们对职业的一份坚守。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向每一位美丽的劳动者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黄培强马吉池张柳青

环卫工人:

“五一”坚守岗位

只为他人休假更舒心

开启轻柔如烟的雨雾,击落空中飞扬跋扈的灰尘,让城市天空的面容明亮干净。每天早上8时,梅州的洒水车便准时出现在城市道路上,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为道路清洁保养默默奉献。

今年50岁的陈富胜是梅州市环卫局江北所的一名基层环卫工,在这一行上班已有两个年头。一年365个日夜,他驾驶着洒水车踏遍了梅城江北的街道。“这个工作是辛苦,但是苦中有乐,看到路面变得干净整洁,心里就很有成就感。”陈富胜说。

作为一名环卫工,其中的苦、累、脏对他来说早已习惯。平时在工作中陈富胜也会遇到一些看不起环卫工的人,有时候洒水车工作时不小心弄脏了行人的物件,也有人会埋怨他,说些难听的话。但陈富胜觉得很正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会耐心地解释,道个歉,也不会去跟别人理论,大家需要互相理解。”

“今年"五一"假期,我们照常上班。”陈富胜说,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会努力做好,希望假期能给梅州市民营造洁净、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医生:

舍小家为大家

一双手守护生命

下午4时,梁明礼刚完成一台持续了4小时的手术。他摘下沾有血迹的白色手术手套,慢慢往手术室外走,神情有些疲惫。这是他当天做完的第二台手术,准备回到办公室休息一会回家吃口热饭。“中午为了不耽误手术,随便扒了几口饭,现在有点饿了。”梁明礼对身边同事说。

刚在办公椅上坐下,梁明礼收到通知,一个急诊病例即将送到。梁明礼又急匆匆赶回手术室,换上绿色手术服,洗干净双手,套上新的白色手术手套……

这是梁明礼极为平常的一日。他是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一科医生,他们科室平均每日有3台择期手术,还有许多急诊手术。“我们手机24小时不关机,以便有急诊时随叫随到,半夜回到手术室的情况时有发生。”

梁明礼说他是千万普通医生的一员,为守护一方健康,只能不断挤压私人时间,舍小家为大家。“从事医生工作,家人们的支持很重要。”这个“五一”劳动节,他想对家人说句辛苦了。“谢谢你们的支持,谢谢你们的付出,才让我无后顾之忧。”

铁骑队民警:

挑战“蒸烤”模式

用汗水维护秩序

“阿叔,你好,这里是行人等候红绿灯的位置,摩托车是不能骑到这里的。”“你好,麻烦请把车辆靠边”……重复的语句和动作,并没有使梅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巡逻大队铁骑中队的执勤民警叶威烦躁,他的搭档叶家驹也在一旁执勤,耐心劝导不守交通的驾驶员,两人的脸上早已冒出不少汗珠。

5月的梅州,已经开启了“酷暑”模式。叶威、叶家驹都是90后,但是常年的日晒雨淋,让他们看起来更加成熟。“从早上七时开始,到晚上高峰期结束,我们都是要坚守岗位的。”皮肤黝黑的叶威说,巡逻执勤中,厚重的骑行服、头盔是他们必要的装备,既可以展现出铁骑风采,更主要的是保护自己。“夏天的时候,穿上这套装备很快就出汗,在户外待一天,基本都是干湿轮换状态。”

毫无疑问,“五一”假期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希望广大市民在"五一"期间能够遵守交通规则,过一个安全假期,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此时,对讲机里又传来了交通救援信息,铁骑的警报声再次响起……

新型农民:

耕耘在田间地头

双手换来丰收喜悦

初夏午后,果园里的气温已经飙至32度。烈日当空,这片果园的主人严志刚顾不上炎热的天气,刚吃完午饭就一头钻进果园。

作为一个80后新农人,在严志刚身上看不到一点娇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常在果园里忙活一天的他,晒出了黝黑的皮肤。他热爱土地,也沉迷于这片土地上的种植事业。

五年前,严志刚在梅县区南口镇车陂村租下了一块八十多亩的土地,用于种植葡萄和无花果。从品种的选择到果园的搭建,再到果树的管理,严志刚总是亲力亲为,不辞辛劳。在销售这一块,毕业于经济管理专业的严志刚更有自己的一套,早早地加入了农产品电商大军的行列。

经过几年的耕耘,严志刚种植的葡萄、无花果的品质在行业内有口皆碑,销量也是稳中有升。2017年,严志刚还凭借着自己过硬的种植技术获得了梅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的称号。雄心勃勃的他,并不满足于此。今年,严志刚开始在果园内尝试种芭乐、火龙果、草莓等新的水果品种,打算进一步开拓市场。“年轻人,既要爱拼敢闯,更要脚踏实地,扎实走好每一步,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缝补匠:

缝缝补补、敲敲打打

扎根梅州数十年

雨后的梅城,记者前往百花洲二巷,本以为是空荡荡的街巷,没想到那一群会“十八般武艺”的缝补匠早已开档做起了生意。行走在巷子里,一种古朴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一群靠传统手艺生活的人在巷子里安札摊档。他们凭着勤恳的双手,为百花洲的住民们补了数不清的鞋子和衣服。

锉鞋跟、贴胶皮、上胶水、挑线缝合、打鞋钉……一套流程下来,一双本要被丢弃的皮鞋在缝补匠闫兴琼手中“重生”了。来自重庆的她,在梅州扎根数十年,“我户口早就迁来梅州,就是梅州人啦。”闫兴琼一边说,一边比划了周边的缝补匠,“他们很多都是外地人,跟我一样都在梅州待了十几二十年。”

在她身旁,一架补鞋机,一个旧饼干铁盒里装着各式各样的工具,两三把竹椅子就是她所有的装备。“以前流行一句话:"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现在会缝补的人少了,需要补鞋补衣服的人更少了。不知过多几年,这条巷子会是什么样呢?”闫兴琼望了望周边,继续低头缝起了衣服,紧接着又笑着说:“生意好一天收入也有几十块,我们就守着这个小摊档过日子,挺满足的。”

建筑工人:

与钢筋水泥为伴

用双手浇筑城市

梅汕高铁梅州西站机械轰鸣,一片繁忙。300多名建筑工人坚守在施工现场,他们戴着安全帽,有的在焊接,有的在切割钢筋,有的在搬运水泥,每个人的皮肤都被晒得黝黑。“上班时间是每天早上6时半到11时,下午1时到6时,晚上再加点班,一天工作16个小时。”负责墙面砌筑工作的瓦工工人严春会说,“五一”假期对他们而言,依旧是忙碌的日子,抓紧施工力促工程建设。

在严春会看来,建筑行业是高危行业,也是辛苦行业。但每个行业都要有人去干,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他说:“尽管工期紧、任务重,但他和工地的兄弟们一定会全力以赴保证梅汕铁路的开通。”

春夏秋冬,暑往寒来,一对对磨损废弃手套的背后,是指尖骨节上的厚茧,是泛黄粗糙的掌心,它们经历了瓦砾、砖石、土灰、水泥的洗礼。这双手,绝非是粗活重活的代表,更是建筑工人对争工期、抓质量、保安全的使命职责。

手艺人:

一双传承的手

一颗匠人的心

在梅城江北中山街5号有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店铺,60岁的唐柏豪正在案桌前一丝不苟地作画,丝毫未察觉有人进门。已被炭精粉染得漆黑的桌面上,老花眼镜、放大镜、各式各样的画笔、一小盒炭精粉、一张榜纸就是唐柏豪绘画的全部工具。他从事炭画这项手艺近40年,已记不清自己画过多少幅画了。

对于炭画,唐柏豪有着自己的坚持。为保证画像的真实度,在制作画像前,他都会先在榜纸上绘出九宫格,再用铅笔勾画出人像的轮廓。每当画到细节处,唐柏豪都会拿起放大镜,用小尺寸的画笔全神贯注地描绘。

“炭画像成像的过程不仅需要技巧、天赋,更重要的是沉得下心,能有心坚守这门手艺。”唐柏豪说,随着相机和手机的普及,这项传统手艺日渐式微。对于未来,唐柏豪说:“我就想拿着画笔,一直画到老眼昏花为止。”

在梅州,像唐柏豪这样的手艺人有不少,他们手握刻刀刮削木坯、手执画笔勾勒线条、手拿竹子编织灯笼……七十二行手艺,行行守匠心。

新闻推荐

区政协组织全体政协常务委员开展专题视察 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日前,梅县区政协组织全体政协常务委员就“提升产业集聚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进行专题视察。视察组一行先后到广东中爱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