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森林资源 以青山换“金山” 兴宁市做好造林、管护、绿色惠民“三篇文章”,森林覆盖率年年递增,助力梅州“创森”
鸟瞰兴宁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陈建君摄
天气渐热,沿着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绿道向山上爬,绿树遮蔽下,风儿携着花香迎面吹来,不仅给人们送来了香甜的空气,还吹散了人们一身的热气。春末夏初的天气总是多变,倾盆大雨突然降临,人们躲进景观亭里,望着山脚下云雾中被绿色植物环绕的城市,好似进入了仙境。
森林是水之源、土之母、气之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也是梅州市的生态资源优势。目前,梅州正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百日攻坚战,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兴宁是梅州市“创森”的重要力量。
兴宁市不断加大林业四大重点工程建设和森林抚育工作力度,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8亿多元,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62.2%到2012年的66.45%,再到2017年的67.65%,逐年递增。
生态环境的变化,市民感触最深。“这十多年来,生态环境变化太大了,我们不仅有了休闲娱乐的森林公园,还能以此为业来发展致富。”在神光山下发展林下经济的贵峰村村民朱红英说。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通讯员黄佑鹏钟思婷刘海阳
近三年“造抚”并重严格监管
树木成活率高达95%以上
4月21日,在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兴宁市举办了“森林城市·共建大湾区·森林惠民”主题宣传徒步活动。近600名市民从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广场出发,沿着祖师殿、三山大王、五彩湖、体育广场、百花园进行徒步,路线全长6公里。
“行走在森林之间,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非常有意义。”市民王女士带着他8岁的儿子一同参加活动,她说,在平时节假日里,他们一家人也很喜欢来到神光山散步、游玩、运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除了神光山,我们居住的小区及附近公园,国省道边新种植的大树,让整座城市绿意盎然。”
兴宁拥有梅州市范围内最大的盆地——宁江盆地,350平方公里的宁江盆地集聚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宝贵的生态资源。曾经发展资源型产业及工商业,让这座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因此消耗了大量资源。
加上此前相关部门的管控意识不到位,烧山毁林事件时有发生,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对自然的“伤害”也遭到了自然的“报复”。每当雨势过大时,山体滑坡等事件时有发生,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
森林资源的破坏带来的教训让兴宁人民深深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在积极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和绿满梅州大行动中,兴宁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并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严防森林火灾,推动林业生态建设。
“兴宁的林业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造林和抚育是基础工作,也是第一步工作。”兴宁市林业局副局长曾宪禹介绍,为做好造林工作,相关部门建立时间任务倒逼机制,确保在春季完成种植任务。除了加大林地生态木种的种植外,还对水库及水源涵养林周边林地、高速公路及国省道主要节点进行景观带提升。
近三年来,该市共建设森林碳汇造林工程15.17亩,完善提升生态景观林带4298亩。
种植后的抚育工作也是重点工程。该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森林抚育管理的实施方案》,重点明确项目抚育施工监管工作。聘请了监理单位,对每个施工工序进行检查和指导,形成林业局、监理单位、镇政府三方监管,让造林、抚育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相关数据显示,近3年,兴宁市实施中央森林抚育53.6万亩、省级碳汇林抚育33.32万亩。在极严格的质量监管下,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应该都能明显感觉到城市绿化越来越好,每天早晨起来,虫鸣鸟叫声都多了许多。”市民刘先生说。
群众的主观感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兴宁林业资源的变化,而数据更能客观地反映这一事实。
2007年,兴宁林业用地面积约13.69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1.78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354.1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2.2%。到了2013年,数据分别为13.650万公顷、12.476万公顷、552.3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67%。2017年,数据又有了很大变化,分别为13.651万公顷、12.691万公顷、743.34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则为67.65%。
创新森林管护
在全省率先开展网格化和信息化管理
沿着铁山渡田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前行,眼前林海茫茫,峻岭叠嶂,耳边是美妙的鸟语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让人忘却了登山的疲惫。
登上保护区内的兴宁最高峰阳山嶂,举目远眺,林海和云雾在脚下飘荡,远近风光尽收眼底。有“一览众山小、身在仙境中”之感。
兴宁铁山渡田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兴宁市北部,总面积1.782万公顷,西南与河源市龙川县相邻,北与江西寻乌县接壤,像一条绿色的丝带围着这个物产丰富的盆地。
兴宁市目前建有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梅州市级自然保护区。“随着造林和抚育工作的深入,第二阶段的工作森林管护被提上日程。”梅州市林业局副局长卢宝炎介绍,目前,该市采取种管并重的形式。2015年,该市定下管护工作基调,以“转变、巩固、提高、规范、常态”十字来指引日常工作,争取5至8年实现森林“零火情”。
“五至八年目标”的第一年,林业部门主要抓转变工作。“抓思想意识和责任态度上的转变。”卢宝炎介绍,客家人祭祖延续传统的烧纸钱等形式,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带来一定隐患,而部分群众防火护林的意识不强,导致每年春节、清明或是气候干燥之时,火烧山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改变这一状态,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林业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流动巡查宣传车、村级广播、横幅等多种媒介,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此外,该市每年9月都会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月主题活动,在各镇(街)和社区、中小学校集中开展宣传讲座。防火宣传进林区、进学校、进社区,不断提升群众的防火意识。
为了增强镇村干部和护林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林业部门还创新监管方式,在全省率先开展护林工作网格化和信息化管理,层层压紧压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
“2016年,我们和电信部门合作,成立信息化管理平台,追踪护林员的行踪,监管护林员的工作实效,以此提升护林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卢宝炎介绍,省林业部门来兴宁检查工作时,认为信息化管理值得全省推广。2017年省林业部门将兴宁、韶关市始兴县、清远市阳山县定为林业信息化管理试点县。
意识观念得到转变后,兴宁市开始做好巩固工作。加强对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装备投入和野外火源管控,不断巩固森林防火工作成效。近三年来,该市投入1500多万元,在全市林区和重点景区周边新建高标准生物防火林带150多公里,开设防火隔离带800多公里,建设防火瞭望台3座等。
“同时,充分利用省定试点的契机,兴宁市以网格化和信息化,建立市、镇、村三级护林信息网络,提高森林防火管理水平和扑火应急处置水平。”卢宝炎说,在“转变、巩固、提高”的工作指引下,该市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该市制定出台了史上最严《兴宁市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追究实施方案》,全面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责”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
2016年清明期间,水口镇一护林员就因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山火事故而被问责。“自实施方案出台以后,因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引发山火,共问责干部、护林员80人。”卢宝炎说。
在高密度、严要求的监管下,兴宁市自2015年起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发生率也呈现大幅下降趋势,2018年度实现全年“零山火”“零火情”。
全市林下经济经营总面积6.1万亩
林下经济产值达2.3亿元
夏初,在宁中镇新塘村彭丰塘的广东兴东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各类名贵树木映入眼帘,而更引人关注的是一圈圈寄生在树干上的林下石斛,有部分已悄悄地盛开,淡黄色的石斛花在风中摇曳,层层叠叠,煞是好看。
该公司经理邹恒文介绍,该公司种植的铁皮石斛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大棚种植和仿野生栽培。目前有20亩左右为大棚种植,30亩是仿野生栽培。
在该公司的东部,初具规模的“花果山”采摘体验区呈带状分布,百香果园沿湖而建,火龙果园错落有致,蓝莓园、葡萄园等展现雏形,不远处几名工人正在采挖良种红薯。
邹恒文介绍,铁皮石斛是公司的主打产业,接下来将与沉香、金线莲等药材连片种植,打造“药王谷”南药种植区,突出园区特色,提升园区的旅游形象。“我们将投资约10亿元建设广东和山·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园,占地面积3500亩,将现代农业和园林景观、休闲、度假、游憩、养生、科普等功能完美结合,助推乡村振兴。”
在突出抓好造林绿化和森林管护的基础上,兴宁市充分发挥林业生态优势,促进绿色生态与林业产业全面发展,实现绿色惠民,助推兴宁乡村振兴。
围绕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的要求,兴宁以林业生态建设绿色惠民为导向,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至每亩31元,全市103万亩生态公益林每年发放林农损失性补偿2000多万元。
“补偿金提升了,群众也就减少了对生态公益林的开垦和破坏。”卢宝炎说,该市着力构建生态宜居的绿色环境,目前该市共建成森林公园24个、湿地公园1个,并不断加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重点建设并免费开放的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月形山森林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依托国家3A级景区月形山森林公园,径南镇东升村修建了登山道路、环园公路,种起了向日葵和荷花,建起了水产基地,成为休闲旅游胜地。一年四季,前来旅游玩耍的人络绎不绝,让村庄逐渐富起来。去年,该村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400万元。
兴宁市是“中国油茶之乡”,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是农民增收的良好渠道。2015年,兴宁市成立市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目前该市油茶种植面积达25万亩,目前挂果面积约18万亩,茶果总产量约4.8万吨,茶油产量约3600吨,油茶产值近6亿元,解决劳动就业岗位8100个。
罗岗镇潘洞村有一片老的油茶基地,该村的支部书记杨春泉说,油茶就是看得见的“金子”,每斤晒干的茶果能榨出近三两的茶油,成为了当地村民致富的主要渠道。“去年,每家每户产茶油一般300斤到500斤。老人们都说这几年收成越来越好了。”
近十年来,潘洞村的茶林已经从2000亩扩展到了4300多亩,仅油茶收益就达670多万元,人均3350元。
像潘洞村这般依靠油茶振兴乡村经济的村庄在兴宁还有很多。近几年来,兴宁支持建设千亩以上的油茶基地有25个,较大规模油茶加工企业4家,打造了“树人”“阳康”“山茶树”等多个优质茶油品牌。
此外,该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林禽、林畜、林蜂、林蛙、林果、林花、林菜等林下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全面发展,建成4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省级农民农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总面积6.1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2.3亿元,林农纯收入达1.5亿元,解决林区就业劳动力2万多人。
■记者观察
创新管理方法做好管护工作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
如果说植树造林为森林的成长“施肥”,那么做好管护工作,则是为森林的成长树立了防护网。在梅州,森林管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客家人向来有尊老爱亲的传统,每年的春节、清明、中秋等日子,是客家人祭拜祖先的日子,不少客家人仍习惯于用传统的烧纸钱等形式扫墓,容易产生山火隐患。
据统计,2015年以前,五华、兴宁、梅县三个县是梅州市山火发生最多的地区,这三个县的山火占了全市山火总数的78.2%。加强森林管护、防火护林在这三个地区显得尤为迫切。
2015年开始,兴宁市林业部门以“转变、巩固、提高、规范、常态”十字来做好管护工作,特别是创新管理办法,在全省首创网格化和信息化管理,建成市、镇、村三级护林信息管理网络,实时掌握网格化责任人和护林员巡查轨迹,指导管理巡查宣传各项工作,压实森林防火管理责任。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兴宁市的森林火灾发生率大幅下降,2018年度实现全年“零山火”“零火情”,提前完成该市5至8年达到“零火情”目标。
从全市火灾发生率前三位到“零火情”,可以说兴宁市的森林管护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依据自身的特点,“对症下药”,不断创新管理办法,让管护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当然,管护工作并不能因一时达成目标就“沾沾自喜”,还需要将管护工作真正实现常态化管理。在高火险期间,要在关键区域严防死守,同时做好森林防火的宣传,引导文明祭祀、安全祭祀,不断提升各类涉林案件查处力度,让“零火情”成为常态化。
新闻推荐
活动现场,民警给学生介绍各式毒品。(兴宁市公安局供图)本报讯近日,兴宁市禁毒办、宁新街道办、宁新派出所、交警大队等单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