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短板”变“潜力板” 梅州市因地制宜抓特色,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俯瞰梅畲村,古民居错落分布于青山绿水间,构成一幅乡村美图。刘强摄
梅畲村建设的新型民宿,成为游客打卡新点。
受访者供图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旺,资源要融合,农民生活要富裕,都离不开高效有力的载体和支点。梅州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紧扣“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载体,突出以人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模式,促使新旧动能转换,通过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产城互动,最大程度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动力。
丢荒的水田成为休闲观光好去处、复耕的山地被打造成景点,废旧的祖屋保留人文、吊脚楼计划改造成民宿……通过招商引资,客天下·梅畲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发展项目在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顺利落地,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曾经的“空心村”成为“回流村”。
乡村要振兴,始终离不开创新与融合。在梅州乡村,越来越多的资源被调动起来,其载体也不断丰富,从“特色小镇”到“田园综合体”,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由此推动乡村振兴。
当前,梅江东山健康小镇等4个省级特色小镇正在加快规划建设,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和五华县棉洋镇天柱山引进企业兴建田园综合体……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成、一个个村落的变化,城乡面貌发生改变,一幅生态富民强镇的画卷正在展开。
●南方日报记者黄思华黄培强
通讯员温永剑徐威虎朱双玲
深挖资源
立足优势做好“特”文章
“一柱巍峨宿雨收,凭峦虚眺俯循洲。三岩圣地引客至,一圳横天任君游。”一首古韵诗《天柱咏》真实反映出五华县天柱山的面貌。今年1月,中国·天柱山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式启动,成为五华县棉洋镇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中国·天柱山田园综合体作为广东汉光超顺公司在五华县的第三个农业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拟集约天柱山核心及周边5+N村约5万亩土地进行开发,首期投资10亿元。
“涵盖种植、养殖、文化旅游三大板块,公司在汉光超顺农旅园和汉光超顺蔬菜产业园建设的基础上,具备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条件。”广东汉光超顺公司董事长张文超说,依据天柱山资源的独特优势,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成以南药种植、特色水果生产、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供港养殖为辅,结合休闲养生、观光旅游、民宿风情的乡村振兴载体。
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也就是深挖资源。2017年,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举措,进一步丰富特色小镇的建设内容。
棉洋镇天柱山山高林绿,盛产桃驳果、吊梨等,山顶有众多人文打卡点。“该项目的启动将为五华县内外游客休闲度假、体验果蔬采摘以及推动创新创业、脱贫攻坚搭建一个平台。”五华县副县长甘飞鸿表示,田园综合体就是调动相关资源的载体。
这个项目的启动,是梅州市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把握“特色”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要破除千篇一律,就要做好“特色”发展,充分把握住每个发展过程中的综合资源。
在梅江区三角镇圣人山下的客家文化小镇,不时有珠三角地区、潮汕地区的游客驻足拍照、游玩,体验客家风土人情。“充分把客家资源运用到小镇建设中,很有特色。”来自深圳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在客家文化小镇游玩就可以清晰了解客家文化,对于游客来说是很不错的体验。
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是近年针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推出的两大战略,培育特色小镇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还注重城镇乡结合、文旅融合等原则,以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客家文化小镇便是以山水、客家文化为依托,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特色幸福产业链的蓝本。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客家文化小镇提供就业岗位近1万个,累计接待游客逾234万人次,相关产业年产值达到20多亿元。
点状示范
构建乡镇城互动融合发展模式
走进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一座探路绿色家园发展模式的田园综合体正悄然崛起。特色游客服务中心、新型民宿错落有致,清澈的河水里鱼虾欢游,梯田上人们正在勤劳耕作,一幅“村美人勤”的乡村振兴蓝图徐徐展开。
难以想象的是,眼前这个美丽乡村,在2017年前仍是个“边远山穷”村落。据统计,梅畲村户籍人口1904人,常住人口约480人,人口流失情况严重,村集体收入约2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因为村里没有相关产业,村民更愿意到外面务工。”村党支部书记刘洪表示,梅畲村在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资源优势明显,但就是缺少发展的媒介。
2017年,平远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鸿艺集团,计划投入8.8亿元打造客天下·梅畲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发展项目,改变也就从此开始。
“公司也是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决定以"田园综合体"的模式推动梅畲村的乡村发展,打造出一个乡村发展示范点。”项目负责人钟韶英表示,梅畲田园综合体秉承“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国家级农电商体验园+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理念,由农业田园板块、生态旅游板块和美丽乡村板块组成。
发展田园综合体,土地是关键。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平远县充分调动泗水镇镇、村干部的力量,通过村民会议、外出走访乡贤,面对面交流,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流转土地2300多亩。“如果企业不过来,这些土地基本都是荒废的。”泗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群众把土地拿出来,既有租金,还能够在家门口工作。
“目前梅畲农旅公司已经成立耕作队、田园演出队,同时开展影视创作业务等,吸收了梅畲及邻近村百余人为员工,他们每月收有3000到5000元不等的收入。”公司法定代表人刘育杰是“回乡客”,他告诉记者,回到家乡发展是一种情怀,也是因为看到了希望。
乡镇城互动融合发展模式,既要兼顾乡村发展重点、发展难题,也要统筹乡镇城的协调发展。在梅畲田园体建设过程中,客天下公司利用自身城镇建设优势,发出《客天下业主倡议书》,搭建起城与乡的发展桥梁。“把农村的产品运输出去,把城里的人引进来,在融合过程中逐步缩小乡镇城发展的隔阂。”钟韶英说。
“有些地原本丢荒了,入股后把闲置资源变为资产有了收入,解放出来的劳力还可以去家门口的公司上班挣钱。”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沈云丽笑着说道。今年,平远梅畲农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给参与流转的463户梅畲村村民发放股权证书,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
“这样的政策真好,不仅能租土地,还可以领取分红。”沈云丽说,她名下有3.77亩土地与公司签订入股协议,去年领到流转金890元。现在她还在公司做清洁工,每月可获得劳务收入1800元。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让梅畲村焕发了新的活力,有了新的发展动力。眼下,梅州市正在培育一批田园观光、民俗体验、乡村康养、民宿度假等产业,以建设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为载体,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支点、新载体。截至2018年底,全市新增5家星级民宿、15家星级农家乐,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县2个,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31个。
以“特”为魂
加快“三生融合”打造“四位一体”
梅县区雁洋镇大观天下的古街上,游客的游玩劲头丝毫没有被淅淅沥沥的小雨所影响。藏品丰富的博物馆、趣味十足的蜡像馆、具有客家风情的民宿都有他们的身影……去年10月,大观天下景区开门迎客,这个独具特色的景点成为雁洋镇旅游产业中的又一璀璨新星。
“开园至今,旅游人数已接近15万人次。尤其是今年3月免收门票后,来观赏的游客更多了。”大观天下物业部经理钟建飞介绍。
而今,在雁洋镇18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聚集了1家国家5A级景区、3家国家4A级景区等六大旅游景区,旅游业态丰富。此外,投资1.5亿元的全省首家青少年素质教育综合性专业营地——梅州加业营地已在去年正式开营;首期投资1亿元的雁山湖国际花园度假区改造项目也已于去年国庆节开放;投资35亿元的富力足球教育产业小镇正在征收土地……这些新建成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与雁南飞、叶剑英纪念园等景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延伸了雁洋旅游产业链条,扩大了文旅产业规模,提高了产业集聚度。
旅游产业的发展还辐射带动了该镇农业的发展。雁洋的金柚、茶叶、金线莲等农产品搭上了旅游业的“快车”,不少农户受益于农家乐、电商、观光农业等,收入水平提高了不少。数据显示,2018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9.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小镇里,还聚集了3家A股上市公司:梅雁吉祥、宝新能源、超华科技;3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嘉元科技、客家园林、客都股份;1家美股上市公司:卡莱轮胎。去年,全镇规上工业产值71亿元,税收收入7.2亿元,实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特色小镇,一端连着城市,一端连着乡村。它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在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有机联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思路。与同类特色小镇相比,雁洋镇凭借其资源禀赋和后期的持续发力走在了发展前列。之后,要如何突破瓶颈、整合资源、反哺乡村,成为这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一个难题。
“目前,我们计划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将镇里的景点串珠成链,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的同时,加速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和产城人文"四位一体"。”雁洋镇委副书记洪英说。
“不仅是粤东西北地区,在珠三角城市,也出现过城郊"网红"景点因为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游客遇上堵车或停车难题扫兴而归的情况。”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岳芳敏认为,来到小镇后怎么玩,交通是否方便,公共服务如何完善,这些都是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好的“答卷”。
而在丰顺县留隍镇,各大重点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中。投资800万元的留隍大桥西圆盘广场已建成开放;留隍湿地生态园、创客中心、潮客文化博物馆设计已完成;总投资10亿元的东洋美丽新村全面开工;留隍中心幼儿园建成并实现招生……
重大项目开工,并不是做简单的加法,而是补短板、促转型。“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等要素在这里聚集、产业、文化、旅游等功能不断叠加,一二三产业及其产业内部之间逐渐融合,才能在"三生共融"的同时营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乡村空间。”岳芳敏认为。
■对话
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岳芳敏:
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做到“人有我特,人特我优”
近年来,梅州在探索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的建设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在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岳芳敏看来,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建设者的高瞻远瞩,更要立足于现实,开发、创造当地资源优势,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南方日报:在梅州地区要建设特色小镇,应具备哪些条件?优势是什么?
岳芳敏:一般而言,特色小镇是一个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平台,也是一个产、城、人、文融合的空间载体。它主要有两种建设模式,一种是“有中生新”,另一种是“无中生有”。要做好这两方面的文章,离不开生态与文化、特色产业与宜居小镇的“内外兼修”,离不开特色优势产业的创新升级以及特色优势的打造。
生态优先,确保了特色小镇的“高颜值”;文化历史,为特色小镇注入“血与肉”。同时,特色小镇的灵魂是特色产业,特别是特色产业链的形成。梅州独有的美食文化、建筑文化、特色农业、田园风光,以及丰富的乡贤资源、客商资源等,都可以充分利用。
比如,梅县区雁洋特色小镇,它以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为建设方向,就是基于自身的文化、生态、区位、产业等优势。这也是梅州乡村振兴建设中,以特色小镇为抓手的一个典型代表。
南方日报:特色小镇建设对新时期梅州乡村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
岳芳敏:无论是从浙江的实践还是广东专业镇的发展来讲,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抑或是现代农业特色小镇,都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包括5个方面,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特色小镇恰好能够将这五大振兴都融合在里面。而通过“三生融合”建设起来的特色小镇或田园综合体,也能将特色的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连接起来,形成特色产业链,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保证其核心竞争力。
同时,支撑产业还能带动乡村发展,实现田园变资源、民房变民宿、村民变股民的转变,这也为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之后,还可以通过打造产业链的发展方式,结合、发掘二三产业的附加值,推动特色小镇特色产业不断创新升级。
南方日报:对于正在进行特色小镇建设的乡村,您还有哪些建议?
岳芳敏:特色小镇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让乡村变成一个现代化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包括生活污水、危房改造、道路建设等,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发展制造业的特色小镇,要关注、推进特色产业的升级改造,并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同时,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特色小镇,还要考虑如何做到“人有我特,人特我优”。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如何提供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以及诚信品牌的形成,都值得小镇建设者去思考和研究。
■记者观察
运用产业化思维发挥“小空间、大集聚”效应
近年来,梅州特色小镇项目呈现数量上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在培育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小镇因为相关项目投入大、周期长、融资难和运营能力差等掣肘,陷入了困境之中。
其实,早在2017年12月发布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特色小镇的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
那么,一个好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建设,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当前,农村发展建设普遍面临着集体经济疲软、劳动力空心化、基础设施不全等难题、痛点,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发展资源不足、挖掘不充分成了构建乡村振兴载体的“拦路虎”。笔者认为,要推动乡村振兴,就要用产业化思维去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只有对每一个小镇产业进行梳理、深化、投入,才能找到振兴的支撑点,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
同样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也要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于梅州而言,生态和文化是自身的资源禀赋。因此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依托优美自然环境,挖掘地域特色文化,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特色产业,来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此外,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痛点,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镇域存在的人才短缺。只有全面提升道路、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和繁荣的“商业圈”,才有利于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专栏二维码本报讯继去年12月《梅州日报》推出“新时代新足迹——书记去哪儿了”宣传报道并获得广泛关注后,今日起,本报“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