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丘壑 下笔纵横 访青年水墨画家廖子军
●图、文\李少凤
满犁膏雨趁春耕,田园山色郁蓊蓊。正值春耕时节,青年水墨画家廖子军挥毫泼墨,创作了一批春耕水墨画作品。那一幅幅洁净淡雅、耐看隽永的画作,让廖子军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廖子军是梅县程江人,1968年生于新疆。廖子军从小酷爱绘画,课后经常照着连环画临摹,《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连环画上的故事与人物,他画了个遍。上世纪80年代,他随父母回到家乡梅州。那时他刚上初中,开始对国画感兴趣。没有老师指导,他靠自己摸索,购买书籍、画册进行自学。虽然家里经济一般,但父母亲还是努力创设条件支持他学习。父亲常把单位里的旧报纸与废纸张带回家,利用起来给儿子当画稿。“那些画稿父亲不舍得扔,攒起来存了整整三大木箱。”廖子军回忆道。高中毕业后,他怀抱着梦想远赴北京学习美术。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后,在该校“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研究班”进修深造,接受北京著名国画家王文芳、踪岩夫教授指导取得优良成绩。
1984年,时已86岁高龄的著名国画大师彭国启先生从印尼回家乡梅州探亲。通过亲戚的引荐,廖子军拜见了彭国启先生。彭老先生看了廖子军的画作后大为赞赏,认为这个“后生哥值得栽培”,于是收下了这个关门弟子。接下来在家乡半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手把手亲自指导点拨。回忆起彭老先生,廖子军对恩师扶掖后学的“舐犊”之情充满感激。此后,廖子军坚持每月定期寄画作给远在印尼的彭国启先生指导,一直到1989年彭国启先生去世。这一段经历,使廖子军的画作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廖子军多次前往台湾探亲旅游和应邀举办个人画展。对客家怀有浓郁情结的他总是尽自己的能力,宣传客家文化,帮助台湾同胞认祖寻根。廖子军向记者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客居台湾多年的老人家离开梅州家乡已40多年,他很怀念家乡的老租屋,但因年迈腿脚不便,无法亲自回乡寻祖归宗。知道这件事后,他决心帮助老人家实现“看一看家乡”的愿望。他根据老人凭记忆所作的描述,回梅后,特意坐车前往蕉岭深山,找到老人的家乡、亲戚,找到老人所讲的祖屋、祖墓。他用手中的画笔,将老人的祖屋、祖墓画成画作,并带到台湾,作为礼物送给老人。这件事不仅感动了老人,也感动了台湾同胞们,当地的媒体还特别对此事作了报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廖子军逐步探索和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绘画作品,并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和海外联展。他的画作特点,通过在西域成长环境中所涉猎、积累的风土人情与二十多年学习中国画的体会和实践,将色和墨巧妙地相融,显示层次和自然纹理,使笔调流畅自然,层次虚实相宜,清新悦目,奔放之余给人留有含蓄、想象的空间,从中感到一种新奇美。
“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身为一名客家人,廖子军了解客家人独特的语言、文化和独特的民居、民俗及民风,他深深地感受着客家人强烈的爱国、爱乡情感和刻苦耐劳、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客家精神。他用手中的画笔创作的反映客家地区风光、民俗的画作,对弘扬客家文化、客家精神,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套牌车辆被交警暂扣押,车主心生不爽,竟以电话恐吓的方式要求警方发还车辆。近日,市、区公安机关通过调查,成功查处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