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柴落
图中的柴落,为笔者摄自平远县仁居镇一个边远山村人家。柴落是梅州农家昔日简易的至关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之一,家家户户也有一两担。
柴落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一般都是高74厘米、底宽40厘米,每根柴落由长1.88米、宽3.2厘米、厚0.3厘米左右的苗(毛)竹湿竹片,用柴火烤软加工成形;每两根为一组,顶端打个洞,用线或竹篾扎紧;两组为一担。柴落经久耐用三五年不等,它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农家在点火烧柴的年代,挑担柴落带把刀,是上山砍柴必不可少的工具。柴落装柴轻松灵巧,长短均可,双肩上落自如,卸柴轻快,更主要的是,在挑柴途中休息,随时随地轻易就可放下压在肩上的重担,及时缓解劳动压力。
其时,农家人靠卖柴为生的为数不少,把木柴挑至镇上卖给供销社、陶瓷厂、机关单位、学校食堂等。每逢圩期,集市上也设有柴、炭、竹、木的销售专区。需要提醒的是,卖柴是不搭配柴落的,买柴人必须自带柴落或绳子,就是特殊情况下的亲戚、朋友关系,也只能作借用寄放来解决,日后归还。柴落的另一用途,是装泥砖、红砖,从堆场挑到农家建房工地上,在手拿肩扛年代的农村建房中作用不小。
柴落,别说教科书上没有,就是乡土教材也难觅。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农家炉灶和陶瓷厂大都改用燃煤。柴落束之高阁。(陈胜远)
新闻推荐
医疗健康篇近日,新快报×艾媒咨询联合发布“2019中国3·15消费者权益调查报告”(医疗健康篇)。据统计,2014-2018年,中国居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