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拂面来 城乡满眼春 梅州市“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系列报道之新变化篇

梅州日报 2019-04-09 10:39

平远县河头镇向阳村突出党建引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贫困村实现美丽蝶变。(林翔摄)

●本报记者王玉婷郑炜梅

林丽妙刘晓娟

林玉莹

突出党建引领,让乡村振兴有“主心骨”;发展富民产业,让农民生活有“奔头”;整治人居环境,让千年古村有“颜值”;提升文明乡风,让美丽乡村有“灵魂”……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这个有着千年文明的古村落,如今乘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发生了美丽变化,迸发出新的生机。

新风拂面来,城乡满眼春。近年来,梅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实现各级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大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做好党建大文章

基层治理强起来

“一个党员带十家,十个党员遍地花”。去年以来,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通过强班子定清单,强“头雁”划网格,强基础建阵地,真正实现了“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今年,水美村将新建一个国防教育基地,变化会更大。”梅南镇党委副书记古盖立告诉记者,水美村立足红色资源,以党建引领,加快建设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项目,以红色文化反哺当地村民。

加强党建,打好组合拳。梅州市全面部署实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红色村”示范点建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促基层治理,大力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像水美村这样的村庄越来越多。

据了解,近年来,梅州市通过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全面建立镇村两级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制定“一村一策”优化方案、开展市直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和创建模范机关活动、实施“党员人才回乡工程”、狠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等方式,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肃清党风,舞好指挥棒。梅州市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和省委书记李希提出“三个决不允许”的要求,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去年,全市立案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13件13人,党纪政务处分11人;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立案查处梅州市相关涉案干部15人,党纪政务处分13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中央、省委巡视组转交信访件已办结1710件,办结率达94%。

跑出脱贫加速度

百姓腰包鼓起来

“4月1日,驻村扶贫的1056天。第三茬萝卜今天开始上市销售,价格涨了2毛,产量约8000斤,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驻村以来,梅县区七贤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春平就开始写扶贫驻村日记。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记录了从起初走村串户摸索脱贫路子,到让贫困户就地致富有门路,让蔬果种植渐成产业;从贫困山村褪去“脏乱”外衣,变身美丽乡村的故事。

昔日省定贫困村,今朝致富带头村。七贤村不仅实现让贫困户29户72人全部脱贫,还留住了青山绿水、生态美景。而它的美丽蜕变与贫困户的脱贫故事,只是全市349个省定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其中一个特写。

作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梅州市有省定相对贫困村349个,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档立卡的相对贫困人口55712户150958人,贫困人口约占全省的9.1%。

脱贫攻坚到了紧要关头,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个“三农”领域的头号“硬任务”?梅州市把脱贫攻坚列入市委“六争六补”的重点任务之一,举全市之力推动脱贫攻坚走在全省前列。重点抓好脱贫攻坚工作责任的落实,抓好省考核、巡视、审计等反馈问题的整改,抓好“三保障”政策的落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回头看”,抓好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抓好督查巡查和执纪问责,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实施帮扶贫困户项目55.52万个;开展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67420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8171人;全市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37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受益贫困户7503户……通过精准有效的举措,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共有52822户、142088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率为94.12%。

建强文化新阵地

群众生活乐起来

“产业有支撑,脱贫有力量。黄花村的优质米、沙田柚,占中村的李果,占山村的百香果,南坑村的黄栀子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在丰顺县砂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大篷车上,百姓宣讲员杨雪凌结合该镇4个省定贫困村产业脱贫的实际情况和产业扶贫的好政策,用朴实的语言向群众进行宣讲。

在丰顺县,这种接地气的“流动课堂”越来越普及。自去年7月启动试点工作以来,丰顺已构建起“1+17+282”的县镇村三级实践体系,建立起县、镇(场)、村(社区)300个固定室内教学场所,建立起12支流动实践小分队和流动实践“大篷车”,并在内容上结合红色文化传承、做实乡村振兴的乡风文明、突出基层党建、发挥“头雁效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丰顺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梅州遍地开花。去年7月以来,梅州市全面落实《广东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新要求,拿出落实党政“一把手”工程的力度和决心,聚焦“五传六进”实践内容的创新和探索,以市带县扎实有效开展试点工作,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已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实践所105个,实践站1029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400多场。

此外,梅州市不断建设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初步构建起具有客家山区特色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市和各县(市、区)有“三馆一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镇有文化站、文体广场,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关报道见3版或扫下方二维码

新闻推荐

梅州市血库存量不足维持2天临床医疗用血 呼吁市民踊跃献血

本报讯(记者王丽莉)近日,记者从市献血办获悉,因近期采血量下降,而临床用血量增加,目前梅州市血库库存紧张,库存血量不足梅州市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