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 破茧展芳华 梅州市“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系列报道之新机遇篇
●本报记者曹优生黄焱
杨敏范斌
又是一年清明时,大埔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迎来了前来瞻仰革命先烈的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学生。“今年清明前后,已有约10万人次各界人士前来瞻仰。”该纪念园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梅州市灵活运用了苏区政策,升级改造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将其打造成为广东省干部党性教育教学基地。
这是梅州市积极对接苏区政策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梅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23456”思路举措,紧紧拥抱“高含金量”的政策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量身定制“施工图”,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苏区政策享红利
振兴发展快步走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2014年3月《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实施。为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梅州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设立振兴发展领导小组、深研国家政策、研究出台落地政策、向上争取支持……
7年里,通过积极对接和争取,一项项超预期政策纷纷落地:从部分省管高速公路市级配套资本金减半到2017至2020年在建或新建的省管高速公路以及国铁干线项目市级配套资本金全免;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和原中央苏区财力补助政策,以及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县级以上政法基础设施以及卫生、红色旅游等社会民生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
梅州积极谋划项目、大干快上,为实现“蝶变”注动力增动能。2011年,梅州市GDP仅695.75亿元,至2018年已达1110.21亿元,年均增长7.9%;2011年人均GDP仅1.63万元,到2018年已增至2.54万元,年均增长7.0%,增速均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如今的梅州,县县通高速,高速公里通车里程位列粤东西北地区前列。今年,梅州将步入“高铁”时代,融入“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龙川至梅州铁路也有望动工建设,在时空上将拉近梅州与各地的距离。
主动对接大湾区
深度融入产业链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磅出台,近期规划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作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蓝图,《纲要》涉及到经济、文化、民生、科技、环境、能源等,其影响辐射范围和红利溢出效应都让大湾区各地为之振奋,也给身处大湾区外围的梅州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梅州市如何主动对接大湾区市场,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进行了研究。目前,梅州市发改等部门正加快编制相关方案,计划上半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出台实施。
据悉,方案拟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参与大湾区产业体系分工和承接部分产能转移。一方面,规划、推进交通、能源、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打下扎实根基。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大湾区的企业、资金、人才,将梅州的好产品推销出去。
建绿色发展高地
筑生态宜居家园
作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梅州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坚持铁腕治污,厚植绿色优势,发展绿色产业,走一条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推进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淘汰黄标车、扬尘污染控制等工作;全面实行河长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成投产粤北地区第一家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一系列务实举措的落地实施,使梅州市的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014年,梅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广东省首个、全国第二个编制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地级市。通过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三年考核,稳妥淘汰落后产能,全面落实“去降补”措施,梅州市每年均完成省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通过发展绿色公交,梅州成为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
此外,梅州市还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五年经济大振兴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兴特色企业,加快发展健康幸福产业和特色现代农业。
好山好水出好药
中医药产业再添力
新南方青蒿药业种植户林来明3月播下的青蒿种苗已经长高了。这种青蒿草,虽然不起眼,但作用甚大。新南方青蒿药业用青蒿草制成了抗疟疾药物,正在帮助巴布亚新几内亚居民消除疟疾。而新南方集团已在非洲办起了“经济特区”,并将再建10个产业园区和10个医疗中心。
梅州种植中药材,气候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仙草、梅片树等中药材种植面积有15万亩。面积虽不大,但已奠定南药资源基础。仅位于平远的广东南领药业一家企业就有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种植品种100多种。
近年来,梅州市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从“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现有中药制药企业15家,全球产量最大的广药王老吉凉茶原液提取基地落户广梅园,梅县区南寿峰健康产业园、雁山湖国际花园度假区、丰顺留隍鹿湖温泉等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文件先后印发,中医药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梅州市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坚持标准种植、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大健康产业。
如今,广药集团、中国中药、四川新绿色药业、康美药业等知名中药企业先后与梅州市达成初步合作共识。梅州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集聚更多的发展能量。
▲相关报道见3版或扫下方二维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巧)记者日前从市民政局获悉,2015年8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印发《梅州市免除户籍人口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