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付出的慈爱
黄启键
一对耄耋之年的客家夫妇,50年照料重度先天小儿麻痹症女儿的故事,经我年初写的一篇纪实散文《青山遮不住》传播开后,媒体转达了梅州市有关部门授予这个家庭多种荣誉称号的想法,我写此文前与老同事隆兄有约定,不用真实姓名、具体地址,所以,我没有满足有关部门要求。我想,这对老父母50年来的坚守,只想到付出,绝不肯以此获取任何荣誉。青山遮不住人性光芒,就让我们遵从主人翁内心吧。
我还是牵挂着。
尽管微信文章已有2.3万阅读量,众多点赞和留言很感人,我还是觉得文中所述只是隆兄所讲,而我没有直观感受。同事阿东与我交流时一再表示,此事不能就此打住,应当再发掘。10年前这家人便婉拒了当地记者的采访,这次我凭着隆兄父子的信任,重新拿起荒疏了20年的采访笔,采写这没有新闻要素的人和事。
梅江边的普通小山庄,我找到了一座普通的客家围屋。拨打座机电话,铃声从嵌在厚厚土墙的木窗飘出。转眼间,刚放下电话的隆兄老父便出现在侧门,老人用客家话热情地打招呼。在围屋厢房中间厅堂,老父亲与老母亲礼数周致地请我喝功夫茶,请我尝自己种植的龙眼。
两位老人均已白发苍苍,言谈举止从容自然。出生于1930年的老父亲3岁丧父、母亲改嫁,12岁那年养母又去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从此,仅读了3年书的他乞讨要饭、替人放牛、船上做杂工、在海南岛垦荒,尝尽风餐露宿的流浪滋味。新中国成立后,在家乡务农,历任生产队干部、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大队长,50岁以后在镇办企业水厂担任支部书记直至退休。其宽阔的额头看不出曾经的沧桑,倒是那长而厚的耳廓、内守的眼神、深沟般的法令和实足的中气,显示长寿之相。出生于1936年的老母亲,同样有着艰苦的童年,出生后被卖了两次,历经虐待而顽强生长。两个从小孤苦无依的人结合,意味着他们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生活负担。
老夫妻从1957年开始先后有过8个孩子,1968年这一年,女儿出生前,夫妇俩已生育了6个子女,但先后有3个夭亡。这个一出生就有许多问题的孩子,先是发现如针眼大的肛门仅可以渗出一丁点胎粪,夫妇俩赶紧抱着哭闹不止的女儿到医院做了人工肛门手术,其后发现四肢无法正常舒展,手指脚趾弯曲畸形,长至七八个月以后无法像正常的孩子打坐,更无法站立。一位民间医生看了后,劝夫妇俩放弃这个先天严重残疾的可怜儿。两年后,夫妇俩又生了一个女儿,怀孕期间,做母亲的因患乳腺癌还做了一边乳房切除手术。但是,这最小的女儿长到三岁那年,因误食一种有毒的植物“鬼番茄”患肠炎而病亡。时隔40多年,老父母对此事依然唏嘘不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老父母靠参加农活挣取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家的生活。隆兄姐妹也在成长的过程中体谅父母的艰辛,从小就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和自留地里的农活。老母亲回忆当时的生活情形,每天早上四点多钟就要起床,开始许许多多没完没了的琐碎家务,白天还要下地里干活,晚上又接着操劳于灶头锅尾间。老父亲虽然是生产队、大队干部,但还一样要参加粗重的农活和家务,就这样,6口之家艰难度日又不乏憧憬。
子女的成长当然让父母感到欣慰,最让老父亲放心不下而又必须悉心照料的是先天残疾的女儿。人造肛门手术不到位经常堵塞,夫妇俩每天为女儿抠掏积在肛门的粪便,坚持了3年直至正常排泄。因为腰椎和臀部畸形,无法正常坐立,他们用竹子特制带着痰盂可供坐便的座椅,白天还带着去参加农活以便照看。随着体重增加,每晚两三次抱女儿上厕所的事由母亲转交到了父亲手上。一日三餐,当父母的由一口口喂饭到训练女儿用变形的手进食。天热时每天洗澡,天凉时每天擦身。耐心地启发女儿不健全的语言系统实现交流。一年365天的生活细节考验着为人父母的耐心和意志。
一对流浪乞讨夫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村里要饭,看到瘫坐着的残疾女儿,表示愿意花2万元买去并承诺照顾好她。老父母当时断然拒绝,他们用客家俗语表示,哪怕是瘸腿“黄鸡仔”我们也要养大,更何况是自己所生的骨肉。是啊,他们怎么会忍心让女儿沦落街头乞讨为生呢?一直到2009年,接近80岁的老父亲在儿女的一再坚持下,才在乡里请了一位护士协助照顾。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深圳工作生活,老父母除了偶尔会到深圳探望外,拒绝了儿女们安排他们外出旅游的请求,他们内心是怎么也放不下家里的苦命女儿。他们从来不向儿女提出任何生活上的要求,在他们看来,只要子女健康、平安、家庭和睦,他们就知足,就幸福,就开心。
父母和兄姐的爱,让残疾女感受着亲情的温暖。我与她交谈,她虽然因筋肌收缩只能趴在床上,但她会用简短客家语说“父母好、哥哥姐姐好”,眼神平静而满足。1997年梅江洪水暴发,水淹进了房间,快漫至床沿时,母亲把她抱至桌上,她拼命大叫要母亲请别人来救,幸好水没再涨,慢慢退去。在父母看来,女人先天残疾,但求生的意识特别强,平时吃东西很注意,再好的饭菜或水果,她都控制自己不多吃,生怕坏了肠胃。她甚至养成了超强的感知和记忆力,她可以远远感知深圳回来到了村口的哥哥姐姐,可以记住每次来看望她的亲戚乡里。上了40岁后的10年,她肌体功能衰退,尤其是因长期侧卧压迫使右肺基本丧失功能,连续5年均因肺炎住进梅州市人民医院抢救治疗。有一次因为来不及送市医院而住在镇医院,她嚷嚷着要去市医院。她强烈的求生意愿和家人的不离不弃、执着关爱,创造了此类病症生存50周年的生命奇迹。
在两个小时的交流中,我深深被两位老人的坦诚所感动。一般人会认为,家里摊上一位重度残疾人,全家人的幸福就无从谈起了,但他们从不这样想,也从不抱怨,从不嫌弃,更不觉得这有多大负担,也不觉得是多困难的事情。坦然面对和接受,使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洋溢着温馨。他们再三强调,女儿不是自己想那样的,既然是先天的,他们有责任要抚养她。虽然她不能像其他子女一样,会读书求学、自食其力、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能够给父母带来成长的希望、快乐和尽孝的慰藉,但是,作为父母,他们在一天,就要养一天。这种义务,与生命同在。今年,老父母分别已届88周岁、82周岁高龄,他们已清楚地交代过3个儿女,他们老去之后,一定要照顾好妹妹。
道别这对老父母,离开那周边有6棵龙眼树的客家老围屋,我给远在深圳的隆兄发了一个微信:老父母,只有付出的慈爱,超凡绝尘、感天动地。
新闻推荐
梅江区桃西村莲塘唇新农村建设注重保留原有村貌 荷塘原乡展新颜 归园田居入画来
梅江区西郊街道桃西村莲塘唇的小公园建成使用,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首席记者高讯摄)●本报记者江婵记者近日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