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大中小学坚持完善学校思政工作体系 全员参与共绘育人“同心圆”

梅州日报 2019-04-01 10:40

●本报记者郑炜梅

课堂上,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已成过去,多样化的形式已更新了思政课的“打开方式”;课堂外,德育讲座、研学行动、社会服务等活动让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思政课活起来,以贴近学生、灵活多样的方式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路上发挥着引领作用。

全员参与,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模式

“除了常规的思政课、主题班会课以外,学校还成立知行德育团,团里有20多名教师,由德育团教师落实学校德育大课。”学艺中学政教处主任潘冰说,知行德育团分为文明礼仪、人际交往、理想励志三个小分队,每个年级由一个小分队负责,定期授课。同时,每月还会安排主题活动系列课程、重大纪念日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成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有操守的新一代中学生。

走进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训精神等的文化墙、名人堂格外显眼。课堂上,学生们传唱《核心价值健身心》;主题班会课上,齐齐讨论如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在低年级开设“闪闪红星故事会”,向孩子们讲述李坚真长征途中的故事……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办学理念是“点亮心传播爱”,校训是“品润行远”,这一系列顶层设计都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梅州市实施思政教育课堂上的特写。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梅州市大中小学校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坚持完善学校思政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力求增强思政教育工作实效。不少学校也开发了系列校本课程、特色课程。

市教育局德育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梅州市中小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纳入了课程教学体系,全员参与,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今后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好思想政治课程实施,提升全体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丰富活动载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春风更好地吹遍校园。

链接资源,开展形式多样思政教育活动

“德育是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石,我们也充分用好课外时间,链接校外资源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潘冰说,现在学校已经探索让优秀校友、家长录制小视频讲述自身故事、开设讲座,邀请公安民警说法等方式开展德育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何拓宽思政工作的空间,既把显性教育进一步强化,又把隐性教育做足做深,不局限于“一间教室”“45分钟”的思政课堂,让学生们更易接受且入脑入心? 各学校也一直在探索,在多番探索之后,梅州市不少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支持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小学探索以礼仪、礼节、礼貌为主要内容的“三礼”教育,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三礼”教育,构建和谐文明校园;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逐渐形成一批德育品牌。

作为高校,嘉应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实践教学、素质拓展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从2016年起,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年组织8000名左右大学生赴红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互联网+”创新思政教学课堂

近期,“课堂派”的教学平台最近成为嘉应学院师生的“掌中宝”,频频闪现课堂。只需一部手机,嘉应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就可在上课时利用该平台完成课件投屏、分享课件、与学生互动等系列操作。学生可用手机扫码签到、浏览课件、参与互动讨论等。

“互联网+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更新了高校思政课堂的“打开方式”,让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增添了十足的趣味,“人生大课”变得入脑入心。“过去的讲课方式学生们不感兴趣,"低头族"多,甚至还有逃课的现象。”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文峰说,学校也一直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方法新路子,让思政课变得更活泼、更受学生喜爱。引进“课堂派”教学平台只是嘉应学院探索思政教学新模式的尝试之一。该校还通过集体研讨,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鼓励教师们采用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

新闻推荐

客家人的清明粄

清明时节,客家人都喜欢吃一种特色小吃,那就是又香又甜的清明粄。吃清明粄是客家地区流传已久的习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