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姓同源一脉承 文武代兴世泽长 梅州丘(邱)氏入梅744年,文官武将、名贤之士遍及海内外
蕉岭县文福镇羊岃村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牛角屋位于梅江区仙花村。
丘逢甲故居位于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
穿过梅城老街凌风西路,踏上石板路,目光被眼前的宗祠所吸引,泛黄的木门与斑驳的墙壁衬托出浓厚的历史底蕴,大门上方“邱氏宗祠”四个大字笔力遒劲,道出了宗祠往昔的辉煌。梅州丘(邱)氏一族的繁衍播迁深藏在这儿的一砖一瓦里,而这只是梅州的丘(邱)氏宗祠的其中之一。
丘(邱)氏一族入梅州便在蕉岭县开基辟祠,至今已有744年的历史,人口逾14万。研谱编谱、修祠修墓、兴教育贤是丘(邱)氏宗亲的三大任务,“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清楚地知道梅州是我们的根,那里有我们的宗祠,有我们的亲人。”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梅州联谊会会长丘新贤说。
700年来,丘(邱)氏一族在梅州枝繁叶茂,名贤将士层出不穷,遍及海内外。既有爱国诗人丘逢甲、大埔七家“父子进士”之一的丘建猷,也有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丘哲,还有国际知名数学家丘成桐、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冠周等,可谓人才辈出。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追根溯源?
蕉岭开基辟祠编纂出中华丘(邱)氏最早的族谱
记者跟随丘新贤来到邱氏宗祠,这是始建于清嘉庆十年,由蕉岭文人丘赞等首倡并组织发动海内外华侨32人,每人捐现银三百两所建,该祠除了祭祀先祖外,还供丘(邱)氏学习、赴考住所以及海内外华侨经商所用。
“会长,您的姓是"丘",为何这宗祠是"邱"呢?”“您有所不知,其实这两姓是一样的,听我讲讲这段故事吧。”丘新贤娓娓道来。
最早一支丘姓源出姜姓,为姜太公的后裔。其子孙以营丘这个地名为氏,所以称为丘氏。清雍正三年,皇帝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名丘,理应回避,凡是姓氏、地名,丘字一律加邑部为邱字。从此以后,便将丘氏改为邱氏。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丘逢甲提议恢复祖先丘姓。他认为丘姓得自姜太公封地营丘,早于孔丘,无先人避讳后人之理,并在广州登报呼吁族人恢复丘姓。因此,闽、粤、台部分族人闻之响应。但全国大部分省区族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仍然使用邱姓。
“丘逢甲是蕉岭人,所以梅州大部分是以"丘"姓为主。但无论是哪个字,我们都是一家人,不分彼此。”丘新贤说,据现有史料记载,丘(邱)姓最早是因先人避难,由福建上杭进入梅州,最早在蕉岭县开基辟祠,距今已有744年的历史。
数百年来,丘(邱)氏族人通过族谱,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明家族的存在、延续家族的血脉。“研谱编谱是我们中华丘(邱)氏的一大任务。”丘新贤说,丘(邱)氏族人重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
在梅州,有一本《镇邑丘氏族谱》,是由蕉岭的古梅州石窟都丘氏始祖世系十一世东房丘滨、丘鈇,北房丘裕三人于明万历十八年纂修,于清康熙八年刻印的丘氏族谱。该谱为木刻本,分谱序、世系图、世系录三部分。自丘氏始祖起共收录十三世人丁的世系图和世系录,记事上溯时间止于宋代,下衍止录时间为清康熙八年。
据了解,这本《镇邑丘氏族谱》是中华丘(邱)氏族谱研究总会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族谱。倾力研谱编谱,体现出梅州丘(邱)氏族人慎终追远、寻根问祖,自古就重视家的根系源流。
追忆先贤?
孕育名人将士丘逢甲被称为“诗界革命之巨子”
来到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沿着幽静、蜿蜒的水泥村道穿行在田间地头,两旁柚树簇拥。快到山脚的时候,远远就可以望见一座风格迥异于周围客家围屋的洋楼,那是农工党、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丘哲的故居喆庐。
据介绍,喆庐不单是丘哲的故居,同时也是民盟组织议事、聚会的地方,抗日战争期间,受周恩来委托,丘哲以喆庐为民盟的联络点,大力培养和发展抗日力量,为民族解放和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
丘哲是梅州丘(邱)氏族人不断孕育优秀名人将士的一个成功写照。提到梅州的丘(邱)氏名人,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不得不提。
驱车前行来到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步行穿过门坪,来到了丘逢甲的故居。一走进故居,丘逢甲庄严的铜像立在正中间,门楣上方“培远堂”三个大字刚劲有力,两边的墙壁上是关于他的事迹介绍,还有他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和书写的信件。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门厅墙上挂有一幅丘逢甲先生离台次年写的一首《春愁》。屋内走一圈,一股敬意油然而生,从每一副楹联、每一处设计,都能感受到丘逢甲满腔的爱国情怀和对台湾的深深眷恋。
丘逢甲祖籍在梅州蕉岭县。1864年,他出生于台湾省苗栗县,那年正是甲子年,父亲丘龙章极为高兴,想起了延平郡王郑成功也是甲子年出生的,就起了“逢甲”这个名字。丘逢甲自幼天资聪颖,4岁随父读书,6岁能诗,7岁能文,到12岁时,已能熟读四书五经。
年少的丘逢甲“毅然以天下为己任”,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深为国家担忧,挺身而出创办了义军。但终因寡不敌众,义军伤亡惨重,丘逢甲也在战斗中负伤。
丘逢甲回乡后抱定“能强国则可复土雪耻”,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因此,丘逢甲的诗词熔铸着强烈的爱国情怀,被梁启超称为“诗界革命之巨子”。
丘(邱)氏家族向来注重传承,无论从族谱的编纂,还是丘(邱)氏名人精神的弘扬传承都一脉相传。去年6月,梅州市丘逢甲文化促进会正式批复成立,以研究、探讨丘逢甲文化内涵为纽带,加强两岸学术交流。
“丘逢甲研究会的成立,能够让两岸民众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逢甲文化及其精神。”广州市丘逢甲研究会会长、丘逢甲曾孙丘志斌说,作为丘逢甲的后裔,铭记逢甲公的遗愿,牢记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投身社会实践,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作出自己的努力。
追古抚今?
世承兴教育贤修缮百年丘(邱)氏家族蒙学私塾
时间回到2018年12月22日,那天的蕉岭县热闹非凡。
“卡拉比—丘理论发展四十年”国际会议在蕉岭县举行,包括丘成桐院士在内的15名报告人作专场报告,百余位国际一流数学家齐聚蕉岭,共话卡拉比—丘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
作为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心怀祖国,心系家乡。他说,从他祖辈丘(邱)氏先人定居蕉岭开始,他这辈子就注定与蕉岭分不开。“我父亲常常跟我们讲,不能够忘记梅州蕉岭。”1979年到现在,丘成桐四次回到家乡,关心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我总惦记着蕉岭,惦记着梅州的发展”。
丘成桐是梅州丘(邱)氏的名人,也是丘(邱)氏一族的骄傲。走进丘成桐的祖居所在地蕉岭县羊岃村,村牌上的“羊岃院士之村”三个大字赫然在目。据了解,羊岃村曾培育清代武举丘春秀、贡元丘桐、秀才丘集熙、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丘镇英,以及明治大学的丘庆元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不下百人。
羊岃村有一座融合客家民居与岭南园林特色建筑,独特的文化魅力十分吸引人,那是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丘(邱)氏家族蒙学私塾“力田草庐”。重新修缮过的私塾焕然一新,“力尽衣食足,田丰家国安”,古朴的门联道尽丘(邱)氏家族耕读传家、为家为国的传统和情怀。
“丘(邱)氏很早开始自主办学,近代以来有122个大学生。”谈起丘(邱)氏崇文重教的传统,今年73岁的蕉岭县文福镇文化站站长丘济华说,古时候族人在春节会相聚在力田草庐谈论经史子集、教导后生,羊岃村村民们一直很重视对后辈的教育培养。
丘(邱)氏族人崇文重教,兴教育贤的理念,在丘(邱)氏众多名人中,尤以文化出名。
在梅江区的仙花村,秉承了丘(邱)氏“世代书香,诗书诲训”的传统风气。其中有一座客家民居丘姓“棣华居”,自古以来十分注重教育,墙壁上随处可见的墨画,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故事等。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堂屋右边设了学堂,供宗族的孩子们读书。据不完全统计,棣华居的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其中博士、教授34人。
丘(邱)氏家族兴教育贤的家风理念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丘(邱)家人,而今丘(邱)氏族人仍以崇文重教为传承重点,鼓励子孙后代勤勉向学,报效祖国。丘成桐设立了丘镇英奖学金和若琳奖学金;蕉岭县的“东山丘氏育才基金会”有30年之久;梅州丘(邱)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了“兴教育贤基金会”等。
值得一提的是,族居马来西亚侨领丘思东牵头资助了“梅县扶大葵湖丘屋思东奖学基金会”,积极联络梅州嘉应学院与拉曼大学结成兄弟学校,共同培养优秀人才,每年资助5名品学兼优的学子免费就读拉曼大学。
对于每个学有成就的孩子,丘(邱)氏基金会都会给予鼓励,激励子孙后代勿忘家族根本,牢记优良家风。
■家族轶事
这些建筑,见证了梅州
丘(邱)氏的奋斗史
在梅州市梅江区新联村,有一个古村落仙花村,该村主要以丘(邱)姓为主,其各式各样的客家古民居是一大特色。仙花村的华侨户数占了85%以上,历来出南洋谋发展的华侨,事业有成后都会回乡建楼置业。因此,仙花村的古民居大部分都是由华侨归来后所建。这些古民居,便见证了他们的海外奋斗史。
联芳楼
联芳楼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岭南地区典型的中西合璧民居,也是侨乡梅州著名的侨居大屋,它见证了一代丘(邱)氏华侨的海外奋斗史。整栋建筑充满异域风情,与周围青山绿水、良田美池融为一体,恍若欧洲的大庄园。
联芳楼建筑占地面积为3600平方米,楼高两层,共有8个大厅、14个小厅、8个天井、128间房。联芳楼在平面上沿袭了客家民居围龙屋“十厅九井,三堂四廊”的设计模式,外观则主要采用西洋风格进行装饰。
据了解,1900年前后,联芳楼主人,即丘志锋的父辈丘麟祥、丘星祥等丘氏诸兄弟前往印尼打拼。多年后,他们在印尼成立家族企业富良公司,成为印尼首屈一指的华侨商人,事业有成的丘氏兄弟便回乡筹建了联芳楼。
牛角屋
牛角屋不仅保留了客家围龙屋建筑风格特色,而且在设计上与其它客家围龙屋不同,其外形很像牛角的形状。走进屋内,上下厅堂,左右横屋,横梁瓦角,雕梁画栋,与普通的客家围龙屋无异。早年丘(邱)氏祖先远赴印度尼西亚,由于经商有道,赚钱后返乡建屋。牛角屋建于光绪元年,耗时十年才建成此屋。
牛角屋之所以是奇特的牛角状,源于客家人历来讲究风水,之所以建成牛角形状,是因为牛角屋的另一端是座山,与这边的牛角正好形成一个半圆,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此外,牛角屋化胎前的两口井便是“牛眼”,是牛角屋的画龙点睛之作。
■对话
梅州丘(邱)氏宗亲联谊会顾问邱开新:
丘邱两姓同根生
凝心聚力一家人
丘(邱)氏对于研谱编谱的要求和兴教育贤的传承,使得家族烟火连绵,家业兴旺,人才辈出。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姓氏文化,又是如何传承和弘扬?南方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丘逢甲文化促进会创会发起负责人、梅州丘(邱)氏宗亲联谊会顾问邱开新。
南方日报:您是如何看待客家姓氏文化的传承?
邱开新:天下同姓是一家,同姓氏在中国人眼里是一种很强的关系纽带,这种关系以亲情把人与人之间联系起来。通过寻根问祖,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把家族史完善继而延续下去。姓氏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传承和弘扬。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我们丘(邱)氏家族秉承有一种家族认同感,无论是丘还是邱,都是一家人同根生。丘(邱)氏家族有完整的族谱,有丘(邱)氏播迁内容、繁衍历程,还有堂号、家规家训,更是记载了族人的嘉言善行,优秀的家族观念得以传承和亲情延续,用以激励后人,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姓氏文化是一个家族发展繁荣变迁的文献史,也是一部教育后人的教科书。对我们梅州丘(邱)氏家族来说,无论你身处何方,我们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就像风筝的线,无论你飞到哪里,线的这头始终连着梅州。
南方日报:梅州丘(邱)氏宗亲联谊会是如何弘扬名人精神的?
邱开新:从近代的丘逢甲到现代的丘成桐,梅州丘(邱)氏家族人才辈出,是后代子孙的优秀榜样。首先我们会做好梅城“丘(邱)氏宗祠”的修缮工作,因为宗祠是凝聚宗亲、团结族人的场所。我们计划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文化阵地,不仅起到宣传弘扬丘(邱)氏精神,还能为梅州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出一份力。
第二,我们已经成立了“丘逢甲文化促进会”,接下来要大力开展相关工作。逢甲公的爱国、爱乡精神值得海峡两岸的人民学习和传扬,促进会将发挥文化促进交流平台的作用,加强与海内外热心于逢甲文化研究的人士和团体单位学习交流,以实际行动推动逢甲文化的研究,弘扬族内先贤逢甲公爱国爱乡的精神。
■梅州丘(邱)氏名人
丘建猷国史馆总纂官
丘建猷(1796年-1854年)梅州大埔人。清道光八年中举,十四年考取进士,选庶吉士。其一家父子三举人、二进士、一翰林,是大埔七家“父子进士”之一家。曾任国史馆协修参与《大清一统志》编纂,这是一本较完善的全国性地理志,为研究我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书。
丘逢甲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
丘逢甲(1864年—1912年)祖籍梅州蕉岭县。1895年,《马关条约》中把台湾等割让给日本,丘逢甲愤然召集乡绅咬指血书,要求废约抗战、保卫国土。他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数万人的抗日护台义军,横刀跃马与日寇浴血奋战,并向国内外发表讨日檄文。返回大陆后,大力推行教育,积极从事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活动。丘逢甲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台湾,谋求祖国统一。他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丘哲农工党、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
丘哲(1885年—1959年),原名竞荣,字映芙,梅州梅县松口镇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副省长等职。
邱冠周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冠周(1949—)梅州大埔人,工学博士、矿物工程学家。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体学术带头人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发展项目(973项目)生物冶金项目首席科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冠周长期致力于中国低品位、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在低品位硫化矿的生物冶金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丘成桐国际知名数学家
丘成桐(1949年—)梅州蕉岭人。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及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菲尔兹奖、克拉福德奖、沃尔夫数学奖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得主。丘成桐大学三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22岁获博士学位、23岁任助理教授、25岁斯坦福大学副教授、27岁解决当时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引起世界轰动。他在解决卡拉比猜想的同时,作为应用,他还证明了赛凡利猜想,发现宫冈丘不等式。
新闻推荐
梅州市开展保护野生动植物公益活动 保护野生动植物需你我齐参与
学生们获聘梅州市创森宣传大使。市民在活动现场了解爱鸟护鸟知识。↑市民在活动现场了解野生动物救助情况。→学生们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