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孝心不再孤独前行?
■ 子 絮
本报报道,兴宁市兴田街道大新社区的罗丽莉,是远近闻名的孝女。从13岁到53岁,罗丽莉四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养母,只为报答养母当年的抚养之恩,演绎着“不是亲母女胜似亲母女”的人间真情。
知恩图报是做人准则。罗丽莉13岁时遭遇家庭变故,当时已患上类风湿关节炎且半瘫痪10年的郭瑶端却决定收养她,为她撑起爱的一片天。而随着郭瑶端病情的不断加重,罗丽莉选择辍学回家照顾养母。罗丽莉对养母40年如一日的照料,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有始终如一的孝心,罗丽莉对养母的“反哺”释放出满满的社会正能量,令人感动。
百善孝为先,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耄耋老人久病无人照料、儿女们为赡养老人争执反目、无奈老人将不孝子女告上法庭等类似事件却屡见报端,让人唏嘘中华孝道文化是否已被淡化、遗忘。在此语境下,久病床前,罗丽莉跨越血缘演绎大孝,更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孝道教育课,值得我们思考如何将孝老爱亲付诸于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然,其中一个事实也令人反思。尽管罗丽莉在咬牙坚持尽孝,但是她也多少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罗丽莉与丈夫双双下岗,只能一边照顾养母,一边摆摊卖菜维持生计,同时照顾两个小孩,生活拮据。鉴于罗丽莉的特殊情况,当地相关部门或者爱心人士,是否可以想办法给予这一贫穷但不屈服、平凡而又伟大的小女子一定的扶持或者支持,帮助她挺过难关?
反思之余,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亟需探索实践出一条合适的养老路子,切实提升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一方面,职能部门可加强宣传、设立“孝德基金”等来唤起子女的孝德自觉,还可进一步完善养老设施配套建设,强化公共医疗服务,落实老年人相关补贴制度,着重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发展居家养老、互助养老、共享养老等模式,同时强化社会救助,为老人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让更多的贫困老人得到及时照应和帮助,让孝心不再孤独前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巧)日前,在兴宁市大坪镇陶坑村鹰嘴桃基地,漫山遍野的桃花灿烂盛开,绯红一片,吸引市民和游客前往观赏(如上图,吴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