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 斗艳“五星争辉” 彩绘“客都明珠”

羊城晚报 2019-03-07 12:03

扩容提质绿满地,活力梅县大新城洪春梅 摄

“梅县金柚”成为村民脱贫奔康的“致富果” 叶繁荣 摄

千年古镇松口,留住美丽乡愁朱日晖 摄

通过技术革新,企业效率不断提升刘洪桥 摄

水车镇白沙村通过激活水资源,精心打造美丽水乡叶繁荣 摄

梅州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危健峰 通讯员 刘洪桥 曾健锋 王雅

奋进新语

不断探索,勇攀高峰,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不断开创梅县发展新局面。

梅县区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和实验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寄予了殷殷重托,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是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更高要求。梅州市梅县区干部群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对表对标省市决策部署,将“创新”“发展”“奋斗”等关键词铭刻心头,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挥洒汗水、贡献梅县智慧,提供梅县方案,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A

产业集聚化——

创新驱动发展,推进集聚效应

近年来,为打造振兴发展新动力,梅县区落实省委提出的“1+1+9”工作部署和市委 “123456”的思路和举措,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聚焦产业发展,着力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在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整体规划框架下,梅县区以畲江产业园、水车产业园和城东白渡产业园“三园合一”思路,规划建设首期25.5平方公里的梅县产业集聚区,突出抓好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省市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园、广铁物流园和园区交通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及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在加快振兴发展过程中,为谋划更高的产业发展平台,梅县区正在畲江产业园规划建设综合保税区。综保区位于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核心区,规划面积2.52平方公里,将重点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业务,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打造粤东产业发展新引擎。

在加快振兴发展过程中,梅县区做好配套服务,在畲江镇推进了学校、医院、娱乐等设施建设。“在畲江城镇中心区域,广梅开发区医院已建成使用,全权委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运营管理,现在畲江产业园能享受到和大城市一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梅县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梅县区大手笔打造“创新驱动带”,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全面对接,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发展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廖万清院士在粤东医院设立院士工作站,陈志杰院士担任广东鸿荣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绿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发展顾问。全区现有上市企业(含新三板)12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院士工作站2个。

梅县区着重推动现代工业产业和新兴产业步入新高度。着力推动现代工业产业“进挡加速”。坚持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努力做好产业转型的“加减法”,探索和建设山区现代产业体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深踩创新发展的“油门”,争取更多的发电计划指标,以BPW车轴为龙头,积极拓展上下游产业链,以鸿荣重工、振声科技为龙头,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的产品结构、科技含量,发展更多高端机械装备。

B

乡村特色化——

提升美丽内涵,擘画乡村振兴

沿着水车镇白沙村的主村道往里面走,两旁大片的水塘连绵不绝,岸边草木葱茏。走上悟心荷风栈道,眼前呈现的又是另一番美景。如今的白沙村,经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番“梳洗”,出落得“亭亭玉立”:300亩曾经荒废的水资源“活”起来了,整个白沙村灵动起来了,美丽乡村的气质也就显露出来了,勾画出“鹤舞白沙传客韵,梦里水乡织锦绣”的迷人景色。

“每天都有游客到白沙村游玩,周末来的人更多,美丽乡村建设吸引了人气,更带旺了财气,不仅村民的生活环境大为改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白沙村党支部书记吴伟发如是说。

近年来,梅县按照“12425”美丽乡村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修编完善乡村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村庄建设、古驿道活化利用等专项规划,推动“多规合一”,形成支撑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落地的一张蓝图,促进镇村联动、城乡融合发展。

作为省定贫困村的梅南镇水美村,正在褪去“脏乱差”外衣,几乎见不到危旧房和废弃栏舍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整洁的村道、大片的绿化地、即将完工的小广场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光是给村子洗脸换容妆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让村民富起来。”驻村干部张正学表示,立足原有的养鸡和养蜂产业,着力拓展新兴产业,引导贫困户依靠主导产业增收脱贫,构建了“支部+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的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使“输血”变为“造血”。

水美村优质的农特产品销往外地,换回来一张张摸得着的钞票,这让更有信心的扶贫干部又忙着带领部分村民种起了黑糯米。“我们今年试种了一些,目前来看是丰收了。下一步我们要再适当扩大一点规模,增加50亩到100亩的范围,引导村民集体来种,科学种植,规模化种植,提升品质。”张正学说。

同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尝到了特色农业发展甜头的,还有不少阴那山脚下的农户们。“今年灵光寺免收门票,游客数量翻了几番,我店内的阴那山绿茶、五指毛桃等客家特产早早就卖断了货。”农户李赞隆开心地说道。原来,阴那村与当地景区联动,因地制宜建设千亩茶海,结合灵光寺禅文化,建立“禅茶”茶叶基地、优质金柚基地,通过农业+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光,还带动了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梅县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致力开展“特色种养”“光伏扶贫”“产业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投资收益扶贫”“民居民宿乡村旅游”等项目,鼓励贫困户参与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经营、参与生产劳动等方式获取租金、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C

城市精品化——

对标“五星”格局,构筑“三宜”城市

“梅县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都快认不出来了,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有了质的飞跃。”近日,在深圳工作了10年的张先生,带着家人回到家乡置业,在梅县新城逛了一圈后,感叹家乡发展的日新月异。

近年来,梅县区在补齐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短板上持续发力,区委一届六次全会更是把补短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充分借助广州梅州对口帮扶机制,牢牢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主动在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公共服务等方面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联通。要大力推进“两高一场”、国省道改造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梅汕高铁、梅龙高铁、瑞梅铁路、高铁畲江北站和梅州西站广场、葵岗高速出口、梅平高速、东环高速建设,加快推进东部快线、西部快线、国道205线安全防护工程等项目建设,构建联结粤港澳大湾区、沿海经济带和海西经济区的高速大通道。继续推进城区公共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梅州监狱迁建、综合管廊、人民南路断头路、亲水公园二期、程江河景观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国商中心盘活改造进度。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和电力、天然气、充电桩等能源设施建设,在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商业、生态等方面提质升级,增强中心城区人口、产业集聚和承载能力。

据了解,梅县区正着力打造一个“幸福宜居城”。近年来筹资70多亿元建成文体中心、曾宪梓体育场、剑英大道、粤东医院、外国语学校、亲水公园等一批城市功能配套项目,引进富力、喜之郎、红星美凯龙、金利来、铁汉生态、棕榈股份等一批知名企业集团投资城市建设,城乡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市容市貌进一步改观,城乡品位提升。梅畲快线即将通车,梅平高速预计2019年6月建成通车,东环高速预计2019年年底建成通车,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2803公里。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城市范例,我们必须要坚持全区‘一盘棋’,构建东部振兴、西部开发、南部崛起、中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架构,各主体功能区要找准定位,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区域融合协调发展,实现在空间上连线连片、在产业上‘接二连三’,形成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新发展格局。”梅县区委书记钟光灵一语道破梅县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D

民生多彩化——

厚植民生工程,点亮客都明珠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十八大以来,梅县区的民生工程就一路出彩,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坚持70%以上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让百姓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感受梅县区的温度。梅县区坚持把80%以上的财政用于民生领域, 2017 年,梅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014 元,同比增长7.5%;新增登记就业42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 2.5%以下。

中山三院粤东医院荣膺三级甲等医院,梅县区中医医院晋升二级甲等医院,市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与此同时,梅县区不断加强乡镇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或改建了13个镇卫生院和305间标准化村卫生站,并与粤东医院签约建立医联体,打通了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疑难杂症不出县”,在梅县区成为了现实。

“不用舟车劳顿去广州找专家,在家门口就享受到省级优质诊疗服务,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正在中山三院粤东医院名医门诊就诊的张阿姨对梅县医疗竖起了大拇指。

在教育方面,近年来梅县区始终坚持教育为先,破解学位刚需,提升办学质量,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逐步构建起与梅县区发展相匹配的现代教育体系,以此为构建“一城两带四组团”发展新格局凝智聚力。

“2014年以来,梅县区共投入18亿元新建、扩建城区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600个。”梅县区教育局局长冯治山说,尤其是2015年在新城西片区斥资10.5亿元高标准建设的梅县外国语学校,不仅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000个,而且还创新学校办学模式,取得不俗成绩,成为梅县区教育品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钱用在刀刃上,多做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着力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福祉,集中财力物力办好年度重点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梅县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梅县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矢志不渝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探索,勇攀高峰,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不断开创梅县发展新局面,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梅县·客都明珠” 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新闻推荐

乡贤捐资100万元新建 梅西镇罗墩村宪方桥正式通车

2月27日上午,由梅县区乡贤曾宪方先生捐资100万元新建,位于梅西镇罗墩村的宪方桥正式通车,当天举行了宪方桥落成通车仪式。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