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窑晶莹似玉 满载千年记忆 唐代中后期,梅州梅县水车窑制瓷工艺部分全国领先,沿着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南洋各地

南方日报 2019-03-06 06:33

盏。

长把汤壶。

梅州民间国宝《唐代水车窑青釉四系瓶》。魏金华摄

“品”字形垫烧痕历经千年仍可见。黄培强摄

大海碗。

四系大壶。

梅州市客侨博物馆收藏的梅县水车窑青釉六系罐。黄培强摄

扫二维码

南方名记者带你看

精彩水车窑历史

器型丰富,造型精致,品质精美,青翠骄嫩的釉色和温润似玉的釉质,独有的匣砵装烧“品”字形垫烧痕,这是梅县水车窑的重要身份特征。

1300多年前,客家先民在梅州成功地创办梅县水车窑青瓷业,烧制出美轮美奂的“南越秘色”的青瓷,主要用途为日常生活器皿。根据考察研究,其应用的先进制瓷工艺和瓷器产品的品质,与同时期全国著名的窑业处于同一水平,领先广东各地窑场。

跨越历史长河,虽不见千年前梅县水车窑制瓷业繁忙的景象,但留下的水车窑青瓷器依然备受今人关注,并成为人们了解客家文化、梅州手工业史、外贸史的重要历史依据。

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

(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魏金华,梅州市文物博物馆协会谢映明对此文均有贡献)

沉睡千年锋芒依旧令人惊叹

当时间的年轮倒回至上世纪70年代,沉睡千年的梅县水车窑开始随着人们不经意的发掘而苏醒。那时候的梅县水车窑大都是群众挖地基建造房子发现的,刚开始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广梅汕铁路建设前期,不少民间的坟墓里挖出了青瓷器物,这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这类青瓷,到底是什么年代的?它们身上又带有哪些历史印记呢?

水车窑窑址的正式发现是在1982年底,据现有考古资料记载,梅县水车窑的窑址主要分布在水车镇的瓦坑口、罗屋坑以及南口镇崇芳山等地,中心窑场在水车镇瓦坑口一带,约有7处。“梅县窑在已发现的广东地区唐代瓷窑中以质量精、造型丰富而名列首位。”1992年,原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在日本国际学术交流会上宣读的《中国陶瓷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如是说。

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梅县水车窑的价值还未得到认可的时候,人们对它的称呼不一,如“梅州窑”“梅县窑”等。1983年,冯先铭率队前来梅县考察,在水车镇到畲江一带挖掘出不少水车窑的瓷器,与水车镇窑址出土的器物特征基本相同,为了区别地区之间的工艺差别,因而最后定名为“梅县水车窑”。

初见唐代梅县水车窑,几乎一色青翠,无纹无饰,总会给人一种平淡无奇的感觉,细细观察之后,穿越千年的艺术便会展示在眼前。在《广东唐宋陶瓷生产发展原因初探》一书中指出:“北方人民在南迁的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其中也包括了制瓷工艺。”唐代时期,有名的瓷器都在北方,而梅县水车窑能够得到高度肯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唐代梅县水车窑青瓷是民间生产的,大都是日常生活器具,能够制造得如此精美,在唐代理所当然被列为梅州地区乃至粤东一带的瓷器之首。”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馆长魏金华说。

对于梅县唐代水车窑,国家及广东省考古专家多次来梅考证,都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梅县水车窑是难得的唐代青瓷精品。经过鉴定,水车窑八足砚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执壶(注子)被认定为国家二级文物,部分水车窑精品走进了故宫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唐代水车窑的制瓷水平已经达到全国的制瓷水平,和北方窑口的工艺差不多,甚至有些产品已经超过了北方窑的制作工艺。”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汪庆正曾评价说。

2007年,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冯素阁著文《浙江越窑青瓷与广东青瓷地域性比较》中首次提出“最有代表性的广东青瓷是唐代梅县水车窑的青瓷器,是广东青釉瓷里的优秀代表”。

“水车窑是梅州地区唐代著名的青瓷窑。在我国的陶瓷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2008年,在中央经济频道《寻宝》走进梅州的活动中,万里一挑一,经寻宝专家组寻出并认定梅州地区的唐代水车窑青釉四系瓶为梅州唯一的“民间国宝”,这也再一次使梅县水车窑被更多人熟知,也确定了其历史价值。

工艺精湛技术高超后人难复制

梅县水车窑获好评,既有历史的印记和沉淀,也有自身品质的特色与文化所在。据专家介绍,梅县水车窑主要以釉质釉色取胜,其能傲居唐代广东名瓷窑之首,全凭青翠娇嫩的釉色和温润似玉的釉质。釉质分玻璃质感和半透明釉,并有厚、薄釉之分,釉面有开片纹和不开片纹两种。

在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里,魏金华收藏了一批梅县水车窑,这些都是他的挚爱。“你看这个水车窑的表面,虽然历经千年,但是表面的釉色还是很鲜亮的。”魏金华介绍说,青瓷之所以呈青色,主要由于铁的呈色作用。在千年前的唐代,并不像现在可以使用仪器进行色彩调配以及对制作过程的监控,总的来说,梅县水车窑都是靠工匠的巧手和经验烧制而成,因此更显得珍贵。

1985年,随着两座梅县水车窑窑穴的发掘,人们对于梅县水车窑的制作过程有了进一步了解。发掘的两座窑穴,属于馒头窑,由半圆形火膛、窑室、烟道三部分组成,窑室底部呈斜坡状,火膛低于窑室,窑尾端较窄。“梅县水车窑的烧制是很讲究的,也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其工艺。”魏金华说。

水车窑青瓷常见的有四大系列,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器、明器、祭器、文房用器,已经确认的有20多个类别,40多个品种。以壶、罐、碗、盏居多。梅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副会长谢映明介绍,梅县水车窑器式多样、造型繁复是反映水车窑工艺水准的一大特点。

水车窑其制瓷先进工艺除原料粉碎、淘炼、成型技术的普遍提高外,釉料处理和施釉技术也较以前有很大改进,如普遍施釉土技术等,此外,水车窑的烧制技术使用的是中唐时期最新、最先进的匣烧技艺,匣砵装烧可起身不留任何支撑烧痕,器体光洁美观。广东省考古专家曾广亿在《广东唐宋陶瓷工艺特点》一书中就提到:“广东唐代开始使用圆筒形平底匣钵装烧瓷器,仅见潮州窑和梅县窑。”中唐时期,梅县水车窑匠人已熟练掌握了制胚技术,其瓷器成型规范,器型规整,尤其是罐、水注、执壶、碗等精品,胎面光净,釉层均匀,构廓流畅,制作十分工整。这也是发现和考证唐代梅县水车窑的重要特征。

魏金华认为,唐代梅县水车窑的产生、发展、兴盛,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最为关键的主观因素还是来自中原客家先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先进的工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其实说简单点,就是水车窑的生产条件离不开"金、木、水、火、土"”。魏金华分析说,所谓“金”是指青瓷生产的必备物质基础和当地的经济环境;“木”指的是烧瓷所需的原料;“水”指的是青瓷生产需要大量用水,“火”是指烧制的火候,水车窑是通过半圆形馒头窑和龙头窑室,以获得近1200摄氏度的火候;最后,离不开“土”,也就是瓷器之源瓷土。

历经千年遗存的各窑口瓷器证明,唐代梅县水车窑的工艺技术与中原及江浙、赣、闽一带瓷业流程一脉相承,由于注入了来自中原客家先民的智慧及技术,使得以梅县水车窑口为代表的青瓷器大部分工艺技术与全国各地著名窑场处于同一水平,有些甚至处于领先地位。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要想仿制出同样的梅县水车窑也不是易事。

记录历史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常客”

梅县水车制瓷始于唐朝早期,盛于中、晚唐,萎缩于宋朝,历史500多年,创造了古梅州制瓷水平高、规模大、出口外销瓷最繁华的辉煌历史。

根据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出版的《广东唐宋窑址出土陶瓷》一书所载:“1979年上海召开国际性的古外销陶瓷学术讨论会上,泰国的专家带来了九块瓷片,其中二片是梅县水车窑的产品。”唐朝是繁荣强盛的大朝代,经济的发展与规模有长足的进步。这个时期,我国外销瓷生产的重要基地有越窑、长沙窑、耀州窑、梅县窑、高明窑。其中,梅县窑成为广东外销瓷的重要生产基地。

历史研究表明,梅县在唐代属于潮州管辖,而潮州在当时是一个繁荣的对外港口,梅县水车窑的产品不仅内销,也通过水运通江达海进行外销。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爪哇勿里洞岛黑石附近打捞了一艘中国唐代的沉船,这艘“黑石号”沉船打捞出来后,在发现的众多文物中,就有数百件梅县水车窑产品。与其它文物不一样,梅县水车窑出水时,依然色彩鲜艳、釉色光亮如新。魏金华说。梅县水车窑成为外销瓷后,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到泰国、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如今朝鲜、日本、埃及、巴基斯坦、伊拉克、泰国等地,都出土过唐代邢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广东梅县水车窑及唐三彩。

广东考古专家杨少祥在《广东唐至宋代陶瓷对外略述》中,对水车窑远销海外的观点也加以说明,“广东唐代生产外销瓷的窑厂,目前所知有潮州北郊、新会官冲、梅县水车……”梅县水车镇位于梅江边,水路交通便利,通过梅州可达潮州,而潮州港则是当时粤东地区的对外贸易港。

梅县水车窑成为外销瓷,有效解决了其本身不便运输,尤其是在山区交通受阻的情况下的运输困难问题。关于梅县水车窑的萎缩,魏金华认为,一方面是因潮州窑的兴起,另一方面是因梅县水车窑的发展地理位置造成的。“梅州是通河达江,也就是说要通过梅江河才能够到达大江大海,当潮州窑兴起的时候,它是和梅县水车窑一脉相传的,制作工艺相似,所以人们更多选择了潮州窑,慢慢地梅县水车窑便萎缩了。”

尽管如此,梅县水车窑在梅州手工业史、外贸史、华侨史以及客家文化史均有里程碑意义。“很多资料都证实梅县水车窑当时参与了海外销售,在销售的过程中,就是手工业发展,促进外贸和文化发展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用梅县水车窑记录下来了。”谢映明说。

■梅县水车窑品鉴

1.品名:六系罐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口径9cm,底径15cm、高16.5cm

说明:圆口、鼓腹、平底、肩饰六系,青釉、釉不及底、有脱釉。此件器物肩饰六系为其珍贵之处。

2.品名:大海碗

规格:高11cm口径32.5CM

说明:侈口,斜腹对等位置均匀刻出四条筋线,玉璧形底,底有四个垫烧痕,该碗是水车窑特大号碗类品种之一,最大者达40cm,应为水车窑的外销瓷主打产品,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考古发掘出土有此类青瓷碗片。

3.品名:盏

规格:高3cmロ径14.5cm

说明:浅腹,斜腹饰四条筋线,线端开小口,如葵花瓣相间的口,故称葵口;形制规整,青釉纯正,施满釉,玉璧形底,有三个垫烧痕,崩口处露青灰胎,为晚唐、五代水车窑主窑口最优秀的品种之一,也是水车窑外销瓷主打产品,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考古发掘有此类青瓷标本。

4.品名:四系大壶

规格:高33.2cm口径14cm腹径22.5cm

说明:微侈口,短颈,肩部饰四系及一短嘴流,平底无釉,有帘状刮胎痕;纵观整体为类椭圆形,此为水车窑高身壶最经典的造型,除底足外通身施釉,青釉纯正,釉质类冰类玉,釉面开多层不规则片纹,金丝银线纵横交错,比著名的“哥釉”更为壮观。

5.品名:执壶(又名注子)

规格:高20cm口径10cm腹径14cm

说明:撇口,长颈,肩部饰中长形微曲嘴流,对称位置设一把柄,圆腹,浅圈足,施釉不过脚,底无釉露灰胎,胎质较松,胎体比唐代品种轻,施青釉,釉层较薄,为宋初水车窑系产品。

6.品名:长把汤壶

规格:高15.5cm口径7cm腹径12cm

说明:长把汤壶主要用于盛开水冲(点)茶,跟现代的铜煲功用相似。该壶在肩部设一短嘴流,对称位置设一系,嘴系中间设超长的把柄,大有“扬眉剑出鞘”之气概;整体还有一盖,盖亦设系,用绳子把两系串起来,防止冲水时不慎将壶盖摔碎。

长把汤壶是晩唐、五代水车窑主窑口最优秀的品种之一,深圳藏家早年从梅州收一长把汤壶,比此件完美漂亮,曾在深圳博物馆展出时引起藏界轰动,好评如潮。

新闻推荐

县级非遗项目“挂大牌”举行巡游 弘扬“厚德传家”美德,传承“乐善好施”品质

本报讯(记者黄焱)锣鼓敲起来、龙狮舞起来、民乐吹起来……昨日上午,梅县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挂大牌”在传承地——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