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筝是中国古筝四大流派之一,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州古韵活化石” 一弦诉千年 一柱传客韵
范永奋正在演奏客家筝。
乐师弹奏客家筝需佩戴专用指甲。
客家筝被称为“中州古韵活化石”。
客家筝派奠基人何育斋晚年编定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两部书稿,成为近代客家筝曲的本源。
可扫描二维码
欣赏该曲
一架古筝、一副指甲、一张琴凳,眼前的客家筝乐师正低头拨动筝弦,时而委婉凄美,时而轻快跳跃,时而滑音细腻动人,时而如空谷余音……由客家筝弹奏的音乐颇具有中原古乐遗风和岭南风情,一弦一柱中散发出独特的客家风韵。
客家筝又称广东汉乐筝,由宋人携带着从中原南迁到梅州市大埔县,与当地的广东汉乐有着共生共存的关系,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基于客家筝独特的“左手为韵、右手为声”演奏技法,左手“吟、揉、滑、按”是客家筝的灵魂,诠释出情感深邃,启人怀古幽思、意境深远。
客家筝奠基人何育斋、“客家筝一代宗师”罗九香、中国南派古筝大师饶宁新等人均来自大埔县。客家筝人才辈出、功底深厚,他们的演奏如诗如画、如泣如诉,奏出出神入化的效果,为客家筝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中州古韵活化石”的客家筝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它和广东汉乐有什么联系?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筝”嵘岁月?
中原南迁到大埔人才辈出带客家筝走出国门
古筝是中国古老的汉民族乐器,有着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宋室南渡时,雅乐下移,筝也大量涌入闽粤之地,与当地的土著文化和民间音乐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了客家筝派和潮州筝派。这是中原文化东渐南移的产物,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会融合的一种特殊现象。
其中,客家筝随着宋人南迁传到“广东汉乐之乡”梅州市大埔县等地。“客家筝是广东汉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奏的曲目来自广东汉乐。”梅州广东汉乐协会永远名誉会长丘定环说,客家筝与广东汉乐是共生、共存、共进的关系,两者不能分开。
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客家筝承袭了宋元以来的中原古乐遗风,又极富浓郁的客家风韵,逐渐形成了古朴典雅、柔美含蓄的独特风格,为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所喜闻乐见。
人杰地灵的大埔县孕育出几位客家筝大师。何育斋是客家筝派奠基人,他毕生致力于筝艺的传授推广和客家筝曲的收集整理,以及演奏技艺的探研提高。据了解,何育斋晚年编定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两部书稿,成为近代客家筝曲的本源。
在何育斋的传授推广下,客家筝的演奏技艺、曲风特点、筝艺文化越来越清晰,成为了中国古筝四大流派之一(其余三派为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和我国其他地域性筝派不同,不以固定地域名称来称谓。客家筝的唯一性就在于外来的,到了客家集聚地之一的梅州,所以其演奏特色具有客家风韵的风格特色。
客家筝在梅州落地生根,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客家筝大师又将它带出大山、走出国门,这不得不提起何育斋的弟子罗九香。
罗九香被誉为“中国古筝四大名家”,有“南派筝王”“客家筝一代宗师”之称。他于1956年加入广东汉剧团(今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同年任首席古筝手随广东省代表团赴京参加第一届中国音乐周演出,这是广东汉乐在全国音乐界的第一次公开演出。1959年受聘于天津音乐学院任教。1960年,罗九香在广州音乐专科学校(星海音乐学院前身)任教,次年参加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并将客家筝的技艺写入了全国教材,从此客家筝被更多的人熟知。罗九香还被收入国际公认的音乐权威辞典《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客家筝艺广为传播。
罗九香以其开阔的胸襟、非凡的气宇和开放的思想,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演奏家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古筝音乐舞台上和各大音乐高校中,使罗九香的古筝艺术得以继承下来。其中,罗九香的弟子饶宁新值得一提。
“客家筝是中国古筝流派里较为出名的,历史悠久,值得传承推广。”中国南派古筝大师饶宁新说,他致力于普及弘扬和发展民族音乐。
据了解,饶宁新曾任四川音乐学院教师,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教40年来,弟子遍布全国及美、加、日和东南亚地区。除了专业教学外,饶宁新还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及海外演出,录制不少唱片,在海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筝”心“筝”艺?
具有独特艺术特色左手技法是客家筝灵魂
还未走进屋内,就听到一曲悠扬的筝乐传入耳中。记者走进国家三级演奏员、广东汉剧院原客家筝演奏员、梅州广东汉乐协会常务副会长范永奋的家中,只见身着唐装的范永奋随旋律闭目弹奏,勾、托、抹、撮、拂等动作一气呵成。
记者现场感受到,一把比正常古筝短小的客家筝,表现出的音乐不仅能和风细雨,还可以铿锵有力,声随指续,弦音绕梁。
客家筝乐器本身的发展是跟何育斋分不开的。为了适应汉乐及筝乐发展的需要,何育斋把二尺八寸长、放在膝上弹奏的小筝改为大筝,并对筝弦、筝柱和面板等都作了改进,大大提高和改善了古筝的音质、音色和音量,使客家筝以独奏形式取得完美效果成为可能。
如今的客家筝一般长为1.2米至1.5米之间,弦距宽窄的规格不固定。客家筝用的弦线,在低音部是金属的合金铜弦,高音部、中音部是钢弦。
“客家筝对演奏技艺有很高的要求,非常注重左手的技法,左手的吟、揉、滑、按等手法是客家筝的灵魂,同时也讲究右手弹拨的音色变化、落指果断等技法。”范永奋说,客家筝尤其注重乐曲的神韵,其演奏风格高雅、稳重、缓而不急、紧则有序,其音色要求厚实、柔和,方能与古朴、典雅的风格统一。
据范永奋介绍,在实际演奏中,客家筝用上滑音比下滑音多,十分讲究上滑音快与慢的运用,不同的乐句需用不同速度的上滑音,有的采用快滑,有的却需要慢滑。如《出水莲》的首句采用的是慢滑,目的在于使乐句显得古朴大方,起到起首的作用。上滑音的快与慢在一首曲子会经常交替出现,这包含着不同的韵味与深度,也是演奏者能否掌握客家筝艺的关键所在。
由于客家筝曲慢板的旋律进行较为平稳、缓慢,固而给左手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演奏者必须控制好左手的演奏技巧,才能弹奏出客家筝那宽广、圆润的声音。
“弹好客家筝,不只是手指之间的运动,更是大脑的思考和内心的领悟。除了精通客家筝技法外,还要认真学习广东汉乐。多了解广东汉乐中的文乐和武乐,尤其是头弦、提胡、扬琴、笛子、三弦等常用乐器,从中多悟加花与减字及音韵的变化等,做到触类旁通。”习筝有20多年的范永奋对客家筝有自己独到见解。他认为太注重演奏形式的时候,可能会忽略客家筝真正的美感,从而变成了一种炫技的表演,而不是能够打动人内心的乐曲。
据了解,范永奋曾在梅州嘉应学院、中小学校以及琴行等音乐培训机构任教客家筝,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真了解客家筝,正确掌握客家筝技法。
“筝筝”日上?
成功入选市级非遗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客家筝是我国宋元以来,明清两代所盛行的俗乐文化中,一个品位甚高的养生、养德、养性乐种。”范永奋说,由于客家筝主要流行于群山环抱的边远山区——大埔,与外界的交往相对较少,较好地保留了我国客家筝的曲目和演奏形式,为研究中原古乐遗风提供了重要史料。
业内人士表示,客家筝在音乐艺术上的高雅、古朴、沉稳、持重特点,与中原文化精神上的感叹国家兴亡、崇尚民族情操的特质,以及在它特有的审美趋向方面,对中国古筝演奏艺术及音乐上所作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令人赞叹的。
但由于客家筝在演奏过程中,左右手均有其特有技法,尤其是左手的作韵,相对较难学好,学习客家筝的人也越来越少。“饶宁新教授已近八十高龄,像他这样专门研究客家筝的人很难找到。”范永奋说,懂客家筝、能奏好客家筝的人屈指可数。
“现在有的客家筝爱好者,对客家筝了解不够,不仅用尼龙弦代替钢弦弹客家筝,还用1.63米长的大古筝代替客家筝演奏。”范永奋有些惋惜地说,这样既弹不出客家筝应有的声音效果,又不利于客家筝的传播。特别是有的习筝者,没有与广东汉乐结合起来学习,用现代技法弹奏客家筝,把古香古色的客家筝曲奏成现代筝曲了,外行人听了误认为奏得好,其实都是没有深入研究客家筝左右手运指技法造成的。
客家筝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早在2002年10月,“纪念罗九香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和筝艺研讨会”在星海音乐学院举行,此次活动对客家筝的传承保护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客家筝的历史,2014年8月,何育斋故居“莒村州司马第”被列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其故居里有何育斋生平事迹介绍及设有筝艺室,免费开放给市民游客参观。
据了解,何育斋、罗九香、饶宁新三位客家筝大师的演奏谱,经相关部门整理出版,已得到很好的保护,广为流传。其中罗九香、饶宁新的个人演奏音频资料也已保存完好,客家筝爱好者在网上均能搜索聆听。
可喜的是,日前,在范永奋等人的努力下,客家筝成功入选了梅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梅州正在不断采取抢救性措施,尽力保护客家筝的古乐风貌。”梅州市非遗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廖武说,要保护客家筝的各项史料、曲谱、音像,并加以系统整理、校订、出版,尽量让老艺人音频等资料得到保存。
“加强客家筝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使学习客家筝者少走弯路,让客家筝发扬光大。”范永奋说,他已经收了两名正式拜师的弟子,其中一名弟子杨佳秀在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任古筝演奏员,是该中心唯一的客家筝演奏员。而他自己,也正在参评客家筝代表性传承人,为发掘客家筝的传统文化内涵,为客家筝的存续和活态传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
客家筝奠基人何育斋:
不愿当县长的“乐圣”
何育斋,字载生,广东省大埔县湖寮镇莒村人,出生于1886年12月19日,卒于1943年10月13日。他自幼聪颖好学,崇儒,性高洁,通音律,尤喜客家筝。1920年,他广州成立了“潮梅音乐社”。1932年,他在上海创办了“逸响社”,使人们逐渐了解客家筝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大埔县被称为“乐圣”。
何育斋毕生致力于筝艺的传授推广和客家筝曲的收集整理,以及演奏技艺的探研提高。他晚年在和弦索过程中,编定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两部书稿,是近代客家筝曲的本源。何育斋系统掌握了客家筝的演奏技巧,编撰了《弹筝八法》书。八法的标题为:“起头与结尾、加花与减字、重按与轻揉、曲折和径直、断开和连续、舒缓和紧凑、主导和从属、平正和奇变。”此书阐述了客家筝艺的基本法则。
何育斋在潮梅音乐社的出色成绩获大家赞赏,有官方人士想推荐他当县长,何育斋不为所动,辞谢说:“县长比牛毛还多,研究和发扬汉乐能有几人?”仍然执著于汉乐事业。
在新中国成立后,何育斋的门生罗九香等人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之后,罗九香又在天津、广州的高等音乐院校教授客家筝,为客家筝培养了一批新人。
■链接
中国古筝四大流派
古筝在发展与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历史社会风俗文化、区域生活差异等原因,逐渐派生和形成了各种具有不同音韵、演奏技巧的南北两派,从具体的艺术特点上面可以归纳成为客家、潮州、河南、山东四大流派,以下介绍其他三个流派:
潮州筝
潮州筝流传于广东潮州一带,音乐结构特殊,旋法别具一格。在潮筝中,左手按滑音的手法运用到绝妙的地步,这种手法使得它的音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潮州筝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音的独特加花奏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
潮州筝的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其中“重六”调乐曲比较委婉;“轻六”调乐曲清新明快;“活五”调乐曲缠绵悲切,律调很有特点。
河南筝
秦筝因东汉和北宋建都于河南而流入,与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独特的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技巧——“游摇”,这种技巧使音乐非常富有戏剧性。
在各种指法运用上极富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大特点于一体,是为河南筝的又一特色。河南筝的曲调,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在演奏风格上,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
山东筝
山东筝又称齐筝,它主要流传于菏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民间音乐甚为流行,被人们誉为“筝琴之乡”。
山东筝曲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在民间常常用套曲联奏的形式来表现多侧面的音乐形象,还有一部分是由山东琴书的唱腔和曲牌演变而来的。山东筝在演奏执法上刚柔并济,时而铿锵时而深沉,演奏风格纯朴古雅,较有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
■赏析
客家筝代表曲目:《单点头乱插花》
《单点头乱插花》是客家筝派大师罗九香于1963年的录音文件,此曲是客家传统代表筝曲之一。《单点头乱插花》一曲可以分为两首乐曲,前一首为《丹凤点头》,“丹”与“单”同音,后一曲为《乱插花》。
其中《单点头》一曲属于清乐中的软线乐曲,以演奏技术和表演程序来命名的乐曲,“单点”是右手的一种简单奏法,“头”指的是“头板”,是套曲之前的引子部分。此曲正是训练“单点”技法或技巧的必修曲目之一。
《乱插花》也是以演奏技艺来命名的筝曲,是一首硬线乐曲。据《清乐调谱选》记载:“乱插花者,盖言乱板中配插之花也。”由此可以见此曲在演奏上的特点。“插花”指的是通过增减板字,以改变正板节奏的传统变奏手法。在客家地区,打破正板(即传统的六十八板)节奏的乐曲被称作是“乱板”。《乱插花》乃训练插花变奏规律的必修曲目之一。
两个乐曲可以独立演奏,后来筝家将其用于联奏。乐曲表现了年轻姑娘出嫁前“对镜贴花黄”,亦喜亦羞的复杂心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爱飞通讯员陈榕刘柏峰)两少年梅城合伙专门盗窃高档摩托车。近日,梅江警方抓获这2名犯罪嫌疑人,追回被盗摩托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