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平远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省仅四席 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梅州探索

南方日报 2019-02-27 06:33

平远县中医医院新院区已基本建设完成。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梅州正在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受访者供图

梅州人素来有“爱中医”的传统。图为老中医为市民看诊。

受访者供图

平远县石正镇中心卫生院里的中医文化宣传栏。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命名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等239个地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的通知,梅州市五华县、平远县被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在广东省4个获评单位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除此之外,近年来,梅州中医药门诊量、中医类门诊和住院人数、每万人口拥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等多项指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中医服务实现市县两级中医医院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梅州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近年来梅州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分不开。立足全省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定位,梅州把中医药事业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推手,不断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在传承创新及深入基层两个维度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通讯员徐晓丹廖媛

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两县获评全国先进县

平远县中医医院新院区建设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崭新门诊和住院大楼已建好等待开放,客家围龙屋元素和现代建筑风格融合的外部装饰让新院区极具特色,其使用面积是旧院区的两倍有余。

另一边,平远县中医医院旧院区里,看病就诊的人群挤满了院区。老中医门诊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区里人们在用针灸、推拿、针刀进行治疗。

“平远县中医群众基础极好,在平远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工作单位开展以后,我院积极开设县级中医药服务区、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区和养生保健体检中心三科特色科室,大大提升了百姓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平远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张龙说,随着医院服务能力的提升,来看病就诊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2015年,平远县正式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创建工作,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县12个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相对独立的中医馆,设置了中医诊室,配齐了多种中医诊疗设备、300种以上的中药饮片,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华县于2014年12月正式启动创建工作,略早于平远县,通过4年多的努力最终获得此项荣誉。在“创先”过程中,五华县投资4100万元建成县中医院外科综合楼,病床数从230张增加到500张,购置了磁共振等设备,加强“全国特色专科建设项目”针灸理疗科和“市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急诊科等建设。

同时,该县完成了全县30间卫生院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建设任务,各村卫生站全部配备中药、中成药及中医基本诊疗设备。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级卫生院为枢纽、农村卫生站为基础”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

五华县安流镇东礼村西坑卫生站以提供中医服务为特色,该卫生站以一楼为门诊及药房,二楼则储存了大量的中药药材。每天,卫生站门口的乡间小道停满了“粤M”“粤D”“粤E”甚至“闽F”“赣B”等车牌的车辆,乡村医生刘奇兰还用快递将中药材寄给各地的病患。

五华县卫计局中医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五华县,受人尊敬的乡村中医生还有许多。“目前,全县85%以上的乡村医生能够充分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火罐等简便有效的中医疗法,为我县中医事业拓展了发展空间。”

2014年至2016年,广东省财政共支持全省20个县(市、区)创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其中梅州市就有4个,分别是五华县、丰顺县、平远县和梅江区,获得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2016-2018年评审周期的结果于近日出炉,全省申报评审并通过的4个先进县中,梅州市占了一半,分别是五华县和平远县。

梅州市卫生健康局中医药管理科科长李立威告诉记者,接下来,梅州市将结合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创建工作,不断扩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覆盖面。巩固和提升平远县、五华县的“创先”成效。梅江区、丰顺县力争在2019—2021年评审周期内“创先”成功,先进县覆盖面达到50%以上。积极推进梅县区蕉岭县大埔县兴宁市等纳入“创先”项目单位。力争在5年内有80%以上的县(市、区)创建成为先进县,以此为基础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多项数据稳居全省前列

事实上,在梅州,百姓素有“爱中医、信中医、服中药”的传统。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也将中原古风及中原民间医药和保健的精华带到了南方地区,千百年来一直保留中医养生的习惯。不仅对中医药治疗接受程度较高,饮食上,客家人也有将一些中药材用作食材的习惯。

省名中医、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副院长、针灸科主任医师温乃元的门诊里,时常有华侨打“飞的”前来看病,印尼华侨黄耀先就是其中之一。

黄耀先因2015年患上面瘫,在当地接受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经亲戚介绍,来温乃元处求医,并逐渐康复。此后,黄耀先每次回到梅州都要到温乃元的诊室里接受针灸治疗。“中医"治未病",预防疾病发生,对身体有好处。”黄耀先说。

“梅州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优势明显,这里中医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李立威说,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生生不息,至今仍然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将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2017年,梅州市印发了《梅州市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同时出台了《梅州市“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梅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服务能力再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

依照上述实施方案,梅州市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中医医院提升改造、“中医馆”建设提档升级等。目前,梅州市各级各类中医医疗卫生机构近2000个。其中中医医院9间,实现了市、县中医医院全覆盖,“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实现县(区)全覆盖;中医类别(含中西医结合)村卫生室1705个;基层中医馆133个,实现了中医馆城乡全覆盖。

同时,梅州市积极推进中医人才建设。为了更好利用民间资源,挖掘民间中医药人才,梅州市积极组织中医药有一技之长、师承和传统医学确有专长人员参加资格考试,2015—2017年共有131人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

2017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人才发展的意见》,把中医人才培养纳入“人才新政20条”范畴,成立了拥有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梅州市医学科学院。连续举办了3届全市中医药业务管理骨干培训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梅州将成为中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大舞台。”李立威说。

而今,曾经良莠不齐的中医诊所日渐规范,民间中医师需通过考试持证上岗,市级、县级、乡镇级、村级四级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均设有专门的中医科、中医馆等。2018年,全市中医药门诊量909万人次,占总数的41.3%。中医药门诊量、中医院门诊和住院人数的占比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均居全省前列。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198个,中医类占60%。每万人口拥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4人,超过省平均水平0.9人,居全省前列。“同时,梅州市还拥有众多可供挖掘的中医药养生理论和资源,未来发展可期。”李立威说。

以“1+2+3”发展模式

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

基层中医药机构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梅州市创建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文件精神,2018年10月,梅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向广东省中医药局申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并出台了《梅州市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梅州市基本建成以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含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康复、养老、旅游等)共同发展的,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健康服务网络。

“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梅州市在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中医药服务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中医药特色的健康产业正当其时。”李立威介绍,根据实施方案,梅州市将围绕“发展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的主题,以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1+2+3”的发展模式为引领,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梅州市制定“1+2+3”的发展模式,强化“中医药+平台”“中医药+产业”两项支撑,探索创新政府主导的协调发展、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和中医医疗服务三大体系。

进入平远县石正镇,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南药梅片树种植遍山皆是,一路绿树夹道,散发着独特的淡香。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看起来普通的枝叶,其实是一种名贵珍稀药材、高级香料。

南药梅片树的枝、叶可以提取“天然右旋龙脑”,即天然冰片(南药梅片),具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和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是复方丹参滴丸、安宫牛黄丸、双料喉风散、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片、心血宁片等60多种名优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也是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中成药“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

目前,梅州市南药种植面积超过14万亩,主要有青蒿、梅片树、铁皮石斛、岗梅等,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企业,广东新南方青蒿药业有限公司、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出包括青蒿素、八宝惊风散、双料喉风散等多个著名中药品牌,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根据实施方案,梅州力争到2025年南药种植总面积达到50万亩。除了加大对中医药种植和加工的建设力度外,在“中医药+产业”的建设上,梅州还将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和中医数字化的建设,积极发展智慧中医医疗,建立智能化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等。

同时,梅州还将以“新发展”“大健康”理念为核心,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现有“世界长寿乡”“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影响力,解决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与温泉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健康饮食、南药种植、养生旅游等大健康的三产融合和协同发展问题。

利用南药种植优势,梅州将培养5—10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打造1—2个中医与养老结合型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立发展中医美容保健养生馆、中药药膳馆、“南药之旅”和中医院博物馆,力争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成为梅州市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因生态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一直以来"爱中医"的传统,梅州市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位于全省各地级市的前列。近年来,梅州市更注重中医药建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实现"长寿梅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立威说。

相关

高质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2月20日,省卫生健康委召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梅州市因高质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开工建设任务完成较好获表扬。记者从梅州市卫生健康局了解到,目前,该市28个县级医院项目已基本开工建设。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梅开发院区,前来看病就诊的人络绎不绝。走进医院,急诊中心、门诊服务中心、中药房等指示设置醒目,急诊设备抢救床、心电监护、电击除颤仪、彩超等新设备一应俱全……

“新卫生院环境干净整洁,医疗设备也比较齐全,将方便梅县区畲江镇、水车镇,兴宁市水口镇、新圩镇以及广梅产业园等近25万名群众看病就医,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畲江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宋斌说,畲江镇中心卫生院于去年8月15日整体搬迁至升级建设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梅开发院区。

医院总投资2亿元,占地50多亩,配套有门诊大楼、住院大楼、后勤服务大楼等,是集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村级卫生站培训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卫生院。

这是梅州市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一个缩影。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梅州医疗事业发展中的一项短板。近年来,梅州通过启动卫生强市建设和“医疗卫生强基创优三年行动计划”等,谋划推进了组建市中医院、迁建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建设一批中心卫生院等医疗卫生重点项目,为进一步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打下基础。

新闻推荐

文旅融合效果显著 游客数持续攀升 全省重点景区、南粤古驿道、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游客均有较大增幅

信息时报讯(记者成小珍通讯员刁定宏)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据初步统计,2月8日截至14时,广东省纳入监测的百家重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