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破格”录取忆当年
□杨力翔
我是东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成为知青。“文革”之后恢复高考,忝列为1977级大学生。承蒙李泉隆校长厚爱,1982年春季,当我毕业于华南师院本科之时,由其亲笔致函省教育厅而作举荐,将我分配回到东中任教;又获时任学校教导主任罗传厚的信任,1983年夏天,派遣我前往大埔县录取高一级新生。机缘巧合,因而派生出以下峰回路转、可供玩味的一则小故事。
我的老家就在大埔县。重返桑梓之后,尚未开展招生工作,那日清晨,热气蒸腾,该县百侯镇南山村小学校长、我的一位熟人杨联富便急迫找上门来。据其自称,该校按照“教育革命”要求,附设一个初中班,毕业生悉数参加今年中考。有位考生名叫张衍国,天资聪慧,智力超常,自幼酷爱读书,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一直居冠。其第一志愿虽然报考东中,但是中考分数出来,立马傻眼啦!他的语文、政治、数理化等几门学科考得很好,只是总分偏低,肯定尚未达到东中的录取分数线。何故?皆因英语的考分寥寥无几(记得仅有8 分),严重拖后腿。校长呢喃细语地解释,此事并不责怨该生,要怪的话,就怪初中班缺少英语教师,一直没有开课,仅在考前三个月延师辅导。亦曾向县教育局多次打报告,申请安排外语教学人员来校授课,答曰:“全县各校的外语师资均缺,并非你校如此,实在无可奈何。”于是,这位考生便步行数十公里山路,前往县城新华书店,购买一套初中英语课本,根本不懂国际音标,遑论语法规则;仅凭自己反复猜测揣摩,死记硬背26个字母和一些单词去应试……结果便可想而知。娓娓道来的一番话语顿时令我心中五味杂陈,不仅钦佩该生的聪明才智、自学毅力,而且痛恨“文革”之祸害与荒唐!
在县教育局内,我坚持要求调取张衍国的中考档案材料,仔细阅读,情况属实,掩卷之余,浮想联翩。对于此举,经办人颇感意外,说道:“该生总分不够,难道贵校也打算录取他吗?”我答:“就试试看吧!”对方却说:“你真会开玩笑!此事可是关系到考生命运和前途,能试吗?我有言在先,你要考虑清楚:假若现在将其档案拿走,紧接着就是本县重点虎山中学进场招生啦!届时,如果录够名额,贵校才作淘汰,将其档案退送回来,那么他只能落到普通乡镇中学或中专、中职学校!”如此“温馨提示”,使我的心情犹豫不决,突感一阵紧张。
少顷,我猛然想到时任虎山中学校长肖虔,也是我的百侯同乡、昔日入读该校初中时的老校长,彼此的命运多舛,历经磨难,际遇相似,遂成交情不薄的“忘年交”。此人阅历丰富,水平超高,既是著名的县城“四大讲师”之一,又是资深的乡村教育家,堪当“高参”顾问,足以指引迷津,遂立马登门,向其求教。我怀揣目的有二:一是请他帮我分析决断,二是求他留条录取后路。两人阔别数载,此刻重逢甚欢,一番品茗寒暄,他听我作详细情况介绍后,颔首微笑,风趣地说:“不要怕!你把他的档案带走,还要想方设法地录取。他原本就是旱地里的秧苗,土质贫瘠,水分稀缺,如今插到你们的洋田中,很快就会蹿起来,壮起来,生机无限,蓬勃兴旺!假如万一遭到退档,就来我们学校吧!”坚决果断的鼓励和支持、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立马让我兴奋异常。
不过,我仍然心存惶惑,惴惴不安。因为众所周知的是,李泉隆老校长对于每届招生分数标准,“遵循宁缺毋滥,强调严格把关,无论亲疏远近,不作丝毫通融。”如何想出一个好办法而通过他的“严防死守”呢?这委实是大难题啊!幸好,当时的他年事已高,积劳成疾,身心交困,萌生退意,正准备交付重托给年富力强、思想解放的教导主任罗传厚。于是,我在返回东中之后,未曾稍事休整,即马不停蹄地漏夜访罗,不仅认真汇报赴埔招生情况,特别是关于张衍国的自学英语事迹,以及虎中老校长的见解和策勉等。我的想法获得他的高度认可,双方达成共识,还约定:为了能够选拔特才,促进学校发展,必须恪守“保密”,力争大功告成。
哦!My God!在李校长亲自主持的本校确定正式录取会议上,经过罗主任精心策划和巧妙操作,张衍国未被向来细心谨慎的李校长察觉,居然“蒙混过关”,侥幸成为本校罕有“破格”、变相“特招”的一名新生,创造东中“奇迹”!当东中高中录取通知书寄达之时,立马引起山村一片轰动,父老乡亲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本村又有一个张翱公再世啦!”(附注:张翱就是其村中土生土长的奇人奇才,清朝嘉庆年间广东乡试“解元”,后来考取进士,入选翰林院,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嘘唏。)如今,张衍国夫妇谬赞我为“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位贵人”,我觉得愧不敢当,回应:“不对啊!第一位应是当时的罗主任、日后的罗校长。硬要拉上我的话,充其量也是第二位!”
那年初秋,周溪河畔,格外热闹,高中新生陆续负笈来校报到。张衍国父母护犊心切,不辞劳顿,送其踏入东山校园。首先来到我家,表示千恩万谢,馈赠一袋茶叶礼品,声称家里自种自采自制。直至此时此刻,我终于第一次见到考生本人及其家长。据说其父是该村农民,兼任治保主任,其母也是一直务农,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绝不是达官、显贵或土豪。瞅其本人:个子矮小,身板瘦弱,满脸菜色,双眼闪亮,显得少年老成……简直就是一个活脱儿的“小萝卜头”之翻版嘛!多年后我曾跟他开玩笑:“对不起,虽然你已经是一位清华大学的大教授、大发明家,发明专利等身,但是储存在我脑海中的仍是这个模样。”同时,我要郑重声明:迄至整个招生录取过程结束,我及罗主任与其或家长均未联系过,抑或互相见面,亦未曾收受半点财物或一次吃请,纯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乎公心,不谋私利。
他在校期间,也不时地来到我家闲聊,交流见闻,间或蹭饭。正如其微信所云:“不止一次在您家吃饭,一粥一饭铭记在心。”他对于高中三年的班主任梁启欣也是满怀感激之情,曾经夸赞其“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人感觉既尊敬又亲切”。某日,梁老师告诉我:“这段时间,衍国经常不去上课,跑到图书馆自学,怎么办呢?”我还算比较了解其时学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便回应道:“没关系!他的智商高,可由他自己作主。不过,应当特别提醒他:"英语这门课千万不能缺!"”
花开花落,月缺月圆,张衍国顺利修完高中三年学业,即以异常优异的高考成绩考上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我心头悬挂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倘若由于此次违规“破格”特招而造成东中高考升学率或声誉有所损失,那么我将问心有愧。他在清大毕业当年,又获留校任教, 此后相继考上清大硕士、博士。时至今日,东山校园的这株稚嫩小苗茁壮成长,嬗变而成清华园中的一棵参天大树:他长时期致力于劣质燃料的燃烧、余热利用等领域的科技研究、开发和应用,并提供节能改造技术服务,成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及时跟踪前沿课题,积极开发高新技术项目;公开发表的论文多达100余篇,其中,被国际专业刊物收录数十篇,正式出版专著6部。此外,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计有:个人名义的30余项,若加上以其为首、团体名义的合计100余项;目前仍然担任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勇于承负紧张、繁忙而又艰巨的教学科研重任。去年4月24日,他又荣获国家颁发的“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特等奖,被授予“当代发明家”的荣誉称号。此前,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王选、赵光章等人亦曾获此殊荣,足见此奖之难度,分量之厚重。据悉,现任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东中校友董事会董事长叶澄海先生是其知交之一,在喜闻佳讯之后,特地致函热烈祝贺。
再透露一下:去年年底,我因赴京开会,顺便造访清华园。张衍国感念师生之情,不仅拨冗陪同参观校园及其简陋的办公室,而且置晚宴招待,极尽地主之谊。他还告诉我,即将入住该校分配的120平方米新居。我则关切地问:是否打算申报两院院士资格?他答:申报材料基本齐备,若能获得今年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提名,则估计问题不大(附注:近日欣悉,他申报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已获提名。《梅州日报》评选“2018年梅州十大新闻人物”,他也荣幸入榜。不过,最终能否评上院士,尚有诸多复杂因素)。
清代诗人龚自珍曾赋诗慷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古老辽阔的中华大地,文明毓秀的客家梅州,美丽可爱的东山校园,而今确实需要龙腾虎跃,生机勃发,英才辈出,再添院士啦!让我们满怀诚挚、由衷地憧憬、祝愿、祈祷吧!
新闻推荐
读者肖先生:小区周边有工程改造,工程中使用了小区消防水,所产生的费用分摊给了我们住户,这样合理吗?大埔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