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印发,划定养殖区范围 打造“八大板块”“四大基地”

梅州日报 2019-02-17 10:23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柯)《梅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印发实施。《规划》通过明确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并对优质水产养殖(种苗)区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和规划等,提出加快发展特色渔业、实施科教兴渔战略、强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养殖产品品种、实施养殖水域容量控制等六大重点任务。同时,围绕打造“客都草鱼”品牌,重点建设“八大板块”和“四大基地”。

《规划》对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进行了明确划分。其中,禁止养殖区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重点水库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限制养殖区包括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包括以后新建或扩建的)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功能区;重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规划建设用地内的水域。而各水域功能区则会根据环保、自然资源和水务等相关规划,实行动态调整。

此外,《规划》提出,在养殖区域内,围绕打造“客都草鱼”品牌,重点建设“八大板块”和“四大基地”。“八大板块”由各县(市、区)组成,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渔业产业。其中,梅江区重点利用地域交通便利、水源条件较好、排灌方便的优势,集中连片的池塘建设成为基地化、标准化商品鱼生产区域,并扩大梅江特有鱼类及观赏鱼的生产规模,打造梅江特色“河鲜鱼”等水产品牌;梅县区按照产业布局集群化、生产经营集约化、生产方式标准化的发展方向,重点着力改善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发展规模化山塘、池塘生态高效集约化健康养殖和四大家鱼等水产良种的更新改良,并在城市周边地区建设集约化养殖、休闲渔业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型渔业模式;兴宁市依托水库、池塘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推进渔业机械化建设,推动四大家鱼、优质鲫、罗非鱼和大口黑鲈等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平远县在保持现有水产养殖面积和品种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大水面生产潜力,重点发展优质鲫、黄鳝、仿野生中华鳖和白玉蜗牛等池塘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及青鱼、银鱼水库生态养殖模式,积极建设名贵鱼类养殖基地;蕉岭县以建设长寿县为契机,整合资源,大力推广大口黑鲈、台湾泥鳅、缩骨大头鳙、中华鳖和南美白对虾等名优水产品养殖示范工作;大埔县在稳定传统养殖品种的基础上,重点提高翘嘴鲌、光倒刺鲃、黄颡鱼等名优品种的养殖比例,推进高值名优鱼类标准化健康养殖建设;丰顺县利用气候适宜、地热丰富等自然资源条件,重点发展粗养、半精养、精养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养殖方式,推进建立罗非鱼、鳗鱼及热带观赏鱼等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并鼓励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五华县依托水域渔业资源丰富等优势,重点发展省级良种、生态循环、健康绿色水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和水产品加工生产,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道路。“四大基地”则是指建设水产种苗生产示范基地、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特色渔业养殖基地和休闲渔业基地。

《规划》提出,加强对石窟河、柚树河鱼类的驯化养殖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在常规养殖品种基础上,引进新品种以及进行珍稀野生水生动物人工繁育,丰富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档次,重点打造梅州长寿品牌。同时,以各县(市、区)城区郊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垂钓、观赏渔业为一体的休闲渔业,重点发展池塘、山塘垂钓养殖600公顷;以长鳍锦鲤、锦鲫、金鱼、热带鱼等为主,重点发展观赏鱼养殖示范点超过3个,不断提高养殖效益,推动梅州传统渔业加速向现代渔业转变。到2030年,全市建成省级良种场3家,初步形成一个以选育水产品良种为核心、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良种体系;累计创建100个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10个稻渔共生示范基地。

新闻推荐

第四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名单公布 梅州市3家经营 主体榜上有名

本报讯(记者傅思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改司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名单,其中,广东省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