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留隍镇上南村民自制“春晚”30年
●张佳胜
“大家从舞台左右两边出来,绕一圈站成两排……”临近春节,丰顺县留隍镇上南村文体中心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吊嗓子的、做道具的、改剧本的……村中能人全部上阵,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晚排练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没有奢华的舞台,没有立体炫目的灯光,也没有专业的职业歌手,这台全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春节晚会却在山沟沟里连续举办了30年,不仅成为上南村人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也成了全县农村文化发展的旗帜。近日,笔者专程前往该村,挖掘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从清唱到有正规舞台
1988年,在五华师范就读的上南村民江宏军过年时,带回来一大群同学,在村里的祠堂举办了自导自演的第一届乡村春晚,没想到受到群众热捧。
“过去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过年,整天不是打牌就是喝酒。第一届春晚大获成功,满足了广大村民对公共文化的需求,又让村里有了浓浓的年味。我们决心每年都筹办自己的春晚。”村书记江垂州说。此后30年,上南村每年举办春晚,一直没有间断过。
“以前条件相当辛苦,我们先在村里发布公告,公开征集节目,再由各人报名,年三十下午则进行彩排,从中挑选好的节目演出。”江垂州说:“当时设备十分简陋,看哪家有电视就去哪家借,更不用说有音响设备了。村里还没通电时,照明就用几盏煤油灯顶替。演出没有话筒,演员们只能上台轮流清唱。由于人多声音大,场下完全听不到台上究竟讲什么。尽管如此,大家仍然热情高涨,乐在其中。”“现在条件改善了,每年农历年廿三左右,村里就开始筹备工作,在村群里发布消息,再甄选节目和解决节目之间的衔接问题。彩排时还会邀请专业人士来指导,让整个演出更科学更合理。2011年,广州市黄埔区对口帮扶上南村建设大舞台。加之购置有先进的音响设备,演出就更加像模像样了。”
男女老少齐上阵
在江垂州的讲述中,时间回到2017年的大年初一。
夜幕降临,上南村文体中心可容纳几百人的大堂里早已座无虚席,就连过道上都站满人。瞧!东屋江伯带着自家的小板凳、西屋的李奶奶抱上大孙子都赶来了。锣鼓一响,好戏开场。“刚擒住了几个妖,又降住了几个魔……”伴随着欢快的《西游记》插曲,就读体校的一群身着金黄色的演出服,画着“猴脸”,手拿金箍棒的“小猴子”蹦蹦跳跳地登上舞台,空翻、跳跃、打闹、玩耍,活像一幅金猴闹春图。他们精彩的表演让台下的观众看得目不转睛,连连拍手叫好。一家三代演小品《女儿国》成为晚会的一大亮点,村民江旭川演“猪八戒”、姐姐演“女儿国国王”、爸爸演“沙和尚”、爷爷演“唐僧”,演员们生动的表演、诙谐的语言、默契的动作配合,让村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阵阵笑声……
近年来,村民们参与“春晚”的热情越来越高,每一届春晚都由村中学生轮流“做东”,节目囊括歌舞、魔术、杂技、小品等18种门类。很多有才艺的村民报名也非常积极,利用“春晚”这个平台,将自己的才艺展示给父老乡亲。表演者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只有七八岁。如今,全村超过半数的村民“上了舞台能演戏,卸了戏妆能种地”,很多家庭都是全家同台甚至是三代同台演出。
为了给村民呈现丰富的节目,节目总监江文佳每年都提早筹划准备,从节目形式到演出内容,都要一一把关,精挑细选。“大家都非常用心,交叉排练不同的节目。我们只用一周时间就能编排好一台春晚。”江文佳说。
“春晚虽然由我们自导自演,但很多方面都要花钱,但村民们每年都十分配合,捐款从0.5元到几千元不等。”村民周剑中告诉笔者,全村上下,不论老少,收入高低,每到捐款时都积极响应。从2015年开始,为提升春晚的“文艺水准”,上南村开始邀请县文艺演出人员加入,陪伴大家过上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年”。
春晚是乡村文化需求
“自春晚举办以来,村内文化氛围浓了。乡村风气焕然一新,宣传教育效果更是立竿见影。”村干部江美音说。
“每年春晚的形式很好,节目贴近群众生活。晚会还穿插有学生颁奖环节。每当看到左邻右舍精彩的表演,感觉特别亲切,特别有年味。”村书记江垂州表示,上南村的乡村春晚,展现了在新时代下农村的美好生活,推动了传统文化长久地延续,也推动了农村移风易俗,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他们还打算,将乡村春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有机结合,全力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新闻推荐
志愿者手把手传砖上山。■张佳胜冯锦坤程来均公园一般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然而,在丰顺县汤坑镇黎峰村,却出现村民自愿掏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