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逆袭成清华博士 访丰顺县“90后”青年陈志文
●本报记者林玉莹
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少年,祖辈以农为业。砍柴种地、放牛喂猪这些令同龄人感到陌生的农活,却是“90后”陈志文童年的回忆。随着父母进城,小小年纪的他一边上学一边担起家中后勤的重任。2012年高考,他考上了华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在本校读研。2018年9月,他如愿考上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蛰伏6年坚持梦想终完成人生逆袭。
“You will never know how far you could fly until you spread your wings.(不展开翅膀,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飞多远。)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成长的真实写照。”陈志文说。
农作物换取学费
尝遍田间苦与乐
初见陈志文,这个1993年出生的小伙活力自信又谦逊有礼,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书生气十足。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简陋又陈旧,斑驳的墙面上仅有的一盏灯泡泛着微弱的灯光,陈志文借着书桌上的台灯光亮看着书。“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吃过苦,长大了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迈过去。”陈志文出生于丰顺县黄金镇芹寨洋管理区大深坑村,父母田里干农活谋生计,养育四个孩子,他是家中的老幺。
“小时候上学要到邻村的东坑小学就读,要翻过两座山,走将近一小时山路,一天来回走四趟。遇到下雨天,雨靴陷进泥潭寸步难行,就打着赤脚去上课。”陈志文告诉记者,为了供兄弟姐妹们读书,柚子、橄榄、佛手果这些家中自产的农作物也舍不得吃,父母拿着换取学费。
“放学回家书包一放下,我就开始做饭、喂猪、砍柴……到农忙时节,下田干活被水蛭咬伤,被稻草镰刀割伤更是常事。”记者看到,在陈志文手上还留下被镰刀割伤的痕迹。“那时候成绩很不理想,也不知道梦想是什么,感觉"大学"是不切实际的东西,遥不可及的梦,抓泥鳅、捡田螺、骑着牛就是最开心的体验。”
穷人孩子早当家
收获学习的乐趣
农村生活艰苦,村民逐渐外出发展谋生。2007年,陈志文的父母到丰顺县城工业园区打工,他也转学到丰顺县汤坑镇第二中学。
离开了农田,陈志文的家务重任并没减轻。“我放学第一件事不是做作业,也不是跟同学玩,而是往菜市场跑,买菜回家做饭,等着爸妈下班回来有饭吃。穷人孩子早当家,我不仅要当好"掌勺人",还要看好菜篮子,从中也学会讨价。”陈志文打趣地说,晚上他还要拉着手推车去村口接滚烫的温泉水,一次装三四桶回来供家人洗澡用。
“来到新学校,学习氛围浓了,劲头也更足了。我参加学校演讲比赛,那是我第一次站上舞台,对着台下那么多人演讲,也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张奖状。”顺着陈志文手指方向,记者看到进门显眼之处张贴着一张2008年的奖状,即使往后有贴满一整面墙的奖状,他还是只保留下这一张。“上台很紧张但让我感到自信,也让我尝到学习的乐趣。”
中考,陈志文考上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开始高中三年勤奋的学习生活,并以优异成绩被华南农业大学成功录取。
明确目标和方向
展开翅膀追逐梦
“到了大学,学习时间更充裕,也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陈志文告诉记者,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当家教,赚取生活费,争取奖学金,减轻家庭负担。由于对科研工作的喜爱,陈志文改变了毕业马上就业的计划,毅然踏上了考研的道路,并于2016年9月份开始就读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读研期间,陈志文更是竭尽全力专于科研,刚入学半年他便发表了EI学术论文。“我两年制硕士却读了两年半时间。”陈志文告诉记者,他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一篇影响因子为13.578的SCI论文,并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在其研究领域内引起了热烈反响。为了完成这篇论文,他拒绝了企业的高薪就业机会,主动申请了延期毕业,他亦是实验室第一个主动申请延期的研究生。
最终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陈志文申请上了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将于2019年9月份入学。“经常有人问我考上清华博士的秘籍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凡事主动、不怕碰壁和坚持不懈。”陈志文说道。
“听到孩子考上清华博士,我们感到十分高兴。家里条件不好,孩子读书用功,有梦想,我们就全力支持他。”陈志文的父亲陈仕精欣慰地说道。
新闻推荐
新南村自来水既惠民又恼民 项目完工惠及2000多人,但也有300余亩农田灌溉可能因此受影响
蓄水池开工后遭到部分村民的反对。(村民提供的视频截图)本报讯(记者梁志航)目前,丰顺县潘田镇新南村正在紧张推进村村通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