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十大名厨”黄东伟: 从厨32载觅美味创新菜式引潮流

南方日报 2019-01-23 06:17

“客家十大名厨”黄东伟。

受访者供图

在万秋楼厨房里,一位平头黑肤的男人背着手,在各个炒锅前行走,查看厨师们炒菜的情况。他穿着白色的厨衣,衣服胸口处红线绣着“烹饪大师”的字样,左衣袖上是“世界客都金牌美食烹饪大师黄东伟”的字样。衣服有些泛黄,正面还有斑斑油渍。“各位打起精神迎接新的忙碌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为厨师们鼓劲。

黄东伟是万秋楼行政总厨,他的名片上记录他过往的诸多荣誉:国家餐饮业评委、国家烹调技师、广东省技术能手、广东烹饪名厨、客家十大名厨、梅州烹饪大师……他的家里收藏了众多奖牌和奖杯。

从小热爱窝在厨房里做菜的黄东伟,小时被人说像个“细妹”(女孩)。1984年,18岁的他把爱好发展成职业,成为一名厨师。这32年来,他走过全国大江南北,学习了客家菜、粤菜、东北菜等做法,并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不断创新菜式,更新客家菜的制作方式,让客家菜更适合当代人的饮食习惯。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从小喜爱下厨动手捣鼓新菜式

穿过屏风,走进万秋楼,一个半圆形围龙屋出现在眼前。老屋房间被改造成厢房,花桥等客家传统婚礼必备的物品装饰在酒店四周。黄东伟从里屋的厨房走出来,他用毛巾擦了擦手,引着记者走入一间厢房。“今天天气挺冷的,里面风没那么大,而且比较安静。”

黄东伟脸上满是笑容,“哈哈哈”的笑声很爽朗。“没什么文化,说得不好的地方请谅解。”问及他与厨房的缘分,他看向远处说,对下厨的喜爱源于本能。

黄东伟是丰顺人,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因为喜爱吃,养成了自己在厨房里捣鼓的习惯。当别的男孩子在外面追打玩耍时,他总待在把厨房里,把食材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喜好,搭配一起做。虽然总免不了做出“黑暗料理”,但就是在不断尝试中,让他形成了食物搭配的最初理解。

1984年,初中毕业后,一心想成为厨师的黄东伟,来到在深圳开餐厅的叔叔身边做学徒,并在两年后正式入厨。1988年,一位亲戚在梅州城区开餐厅,把他叫回来帮忙,于是他从深圳回到了梅州。

在梅州工作期间,他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他来到客家菜大师陈钢文的培训室里学习。“在那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客家菜,并掌握了正统的刀法及一些基础技能。”黄东伟说,做菜看似容易,跟着父母或者网上的教程学习一下,不久就可以上手。但要做得好,还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提高专业手法和技能。

一边帮厨一边学习的日子过了几年,黄东伟自觉已掌握客家菜制作的精髓,边想着向外发展,学习其他菜系的制作方法。1994年至2006年之间的十几年里,黄东伟南至海南,北至沈阳,东至广州,西至新疆,走遍了大江南北,学习了粤菜、东北菜、新疆菜等做法。“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客人或者熟人觉得我的厨艺好,引荐我去的。”黄东伟面带骄傲地说,去的每一家餐厅,他都担当厨房管理的职位,当地的菜式也极易上手。“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做菜的精髓,无论什么菜都很容易上手。”

2006年,在老师陈钢文的引荐下,黄东伟回到梅州,进入万秋楼担任行政总厨。

创新客家菜式打造“网红”菜品

研究调味的搭配、不同地区人的饮食习惯是黄东伟的爱好。闲暇之时,他就开始不断尝试调和新口味。因为掌握了多个菜系的制作精髓,他时常会将不同菜系的做法融合起来,创造出新的口味。

他还在沈阳工作时,一次吃饭,他嚼着大蒜,突发奇想,如果用蒜头就着麻油和酱油来吃,会怎样?便立即动手做起来,发现味道还不错,于是他在腌制蒜头中加入牛肉,研制出了凉拌牛肉的菜式。

回到梅州后,他把这样菜带到了万秋楼,引发了品尝热潮,至今仍是万秋楼最受欢迎的菜品之一。“现在梅州很多餐馆都在做这道菜,每次去其他餐馆,他们推荐这道菜很好吃时,我心里都在想这道菜还是我自创出来的。”

黄东伟的拿手菜是梅菜扣肉。除了创造新的菜品,他还喜欢在原有菜上进行改良。梅菜干是梅菜扣肉中必不可少的食材,但用传统菜干,口味偏咸,不太符合当代人的健康理念。于是他采用味道更佳、更健康的丰顺菜干代替梅菜菜干。“吃起来更香。”

同时,为了打开年轻人的市场,参照肉夹馍的做法,黄东伟创新制作出挂包菜干扣肉菜。用挂包包夹着梅菜扣肉,让梅菜扣肉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同时,吃起来没那么油腻。“这个菜推出十多年了,仍是万秋楼卖得最好的菜。经常有潮汕、广州等地的游客,特地来品尝,可以说是"网红"菜品了。”黄东伟笑嘻嘻地说。

除了是个好厨师外,黄东伟也是一名美食家。他说身边的人都没有他这么“好吃”。“哪里有评价高的新餐馆,我一定要去试吃,探究一下它受欢迎的原因。”黄东伟的嘴巴十分“刁钻”,只要放在嘴里品尝,他就能在脑子里回顾整个做菜的过程,任何细小的调味料和细微的做法差别都无法逃过他的嘴。

“品尝美食也是厨师一项重要的任务,在不断尝试中,丰富自己的味蕾体验,获悉他人做菜的手法,同时洞悉当下各个年龄层的人喜爱的菜品。”黄东伟说,做厨师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客人很容易吃腻一道菜,你要不断创新,要摸准客人的口味,餐馆才能长盛不衰。”

带出上千徒弟传承并推广客家菜

黄东伟的妻子是他四海游历时,在工作餐馆里认识的,如今作为帮厨,在万秋楼的厨房里协助他工作。

黄东伟说,32年的从厨过程中,他培养出了几千个徒弟,其中有几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跟他学厨,并跟着他走南闯北,如今也在万秋楼里工作。

“他对待徒弟、手下的厨师非常好,而且跟着他能源源不断地学习新的技巧,他带着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临近午餐时间,万秋楼厨房里的9个厨师,正在紧张地炒菜中,阵阵香味从厨房里飘来。黄东伟其中一个徒弟边炒菜边滔滔不绝地夸耀师傅。

工作之余,黄东伟喜爱运动,也让他虽然长期待在厨房里,依旧晒黑了皮肤,同时健壮了身体。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迎着朝阳,在公园、河边慢跑几圈,再回家做好工作前的准备,早上9点的上班时间之前到达万秋楼。

“厨师这一行太累了,既考验技术,也考验体力,不锻炼好身体,在夏天闷热的天气里,长时间站在炒锅前,容易晕倒。我要保持良好的体力。”黄东伟说,同时,厨师时常要品尝食物,要靠运动消耗多余的热量,保持良好的身材和健康的体魄。

因为知道这一行的艰辛,所以他从未想过让儿子从事这个行业,如今儿子正在大学里学习体育专业。“厨师每天工作8小时,还要经常延长工作时间。基本上365天无休,别人的假期恰恰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工作时只能一刻不停站着,腿时常肿着。虽然我自己很爱厨师这个职业,但我不舍得我儿子来做这行,他自己也不想做。”

年轻的时候为了学习厨艺,黄东伟走南闯北,而今回到家乡12年,他已不愿意再往外走了。“厨艺经过32年的磨炼,已经比较成熟了。现在更想的是如何将客家菜的手艺传承好,如何创新客家菜菜品,如何将客家菜向外推广,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梅州客家菜,让梅州客家菜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菜品。”他说,他愿意不断收徒,把自己的手艺交给年轻人。

新闻推荐

本栏报道推进民心工程的实施 汤西大罗村找到新水源

本报讯(记者梁志航)曾在本栏披露过用水难的大罗村,最近找到新水源点,春节前有望通水。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华上、华下片2000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