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北联村: “四个三”驱动红色村提速发展
梅州北联村
走马红色村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危健峰 通讯员 曾仕谦 古伟汕
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北联村,在红色党建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党建、扶贫、产业“三结合”,凸显党员承诺、整治、奉献“三带头”,建强文史收集、规划设计、环境整治“三团队”,建立专题会、研判会、碰头会“三机制”,在这“四个三”的驱动下,村庄面貌、村民收入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红色村的提速发展。
“三结合”打造红色示范村
沿着梅江河东岸而行,可以看到北联村新落成的党群服务中心,洁白的墙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字格外显眼。走进一楼的“新时代北联村讲习所”,文史资料、图片实物、影音影像、红色书吧等一应俱全,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党员或者群众都能充分地感受到这片红色土地上传承着的革命精神。
“北联村最早成立农会,是梅县和大埔红色交通要道,经历了渡口之战、茅坪之战和东潭突围等战役,中心屋诚怡公祠出了三名烈士,九名游击队员……”北联村党支部书记丘勇平绘声绘色地讲起村里的红色故事,“我们收集这些革命故事的文史资料,修缮革命旧址,把弘扬革命精神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以党建引领,北联村的扶贫工作高效推进。梅江区林业局派驻北联村的第一书记李贵元介绍,北联村民有种植枇杷的传统,村干部就和帮扶单位商量投入10万元注入合作社,鼓励村民种植了250亩的枇杷,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2018年还成立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帮助村民销售。 通过3年帮扶,北联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464.94元提高到2018年的27593.39元,实现了每年翻一番,贫困户脱贫率达到了100%。
“三带头”提升组织战斗力
北联村距离连接梅州城区的S223线将近5公里,之前的村道只有3米宽,右边是梅江河,左边是铁路路基,村民出入和运载农产品非常不方便。
路通才财通。为解决村道扩宽这一重要的民生问题,村两委班子主动与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接,筹集资金、研究线路、落实方案,同时村里的党员带头将线路改造涉及的土地无偿捐出。党员示范、扎实干事的作风带动了村民的参与,如今一条宽6米,沿线还安装了防护栏的道路直通村里,群众出入再也无需担心。
此外,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党员带头承诺拆除废旧牛栏猪舍,带头整治脏乱差提升环境,还成立四个村民理事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该村的“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拥护,全村拆除废旧建筑达6000平方米。
“三团队”制订科学发展规划
乡村振兴需要科学的规划和产业的支撑,需要建立长效的增收和管理机制。为此,北联村在西阳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文史收集、规划设计、环境整治三个团队。
负责北联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西阳镇党委委员赵立勤介绍了三个团队的分工:规划设计团队负责广泛征求意见,编制“红色村”规划方案;文史收集团队负责采访老游击队员,收集文史资料;环境整治团队负责发动群众,全力推动“三清三拆三整治。”
在三个团队的分工协作下,北联“红色村”形成了“两线一网四片区”的规划,配套了“夜宿梅江,红色古村”的红色旅游产业,活化红色游击通道,与周边村落串珠成链,将北联村打造成梅州城郊革命传统体验与生态休闲健身相结合的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3A”级旅游景区。
“三机制”提高工作推进效率
为安全有序又高效推进乡村建设,梅江区、西阳镇、北联村三级建立了专题会、研判会、碰头会机制,制订详细的方案,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
“我们每周一都召开一次碰头会,包片的干部汇报工作的进度,同时提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然后大家研究怎么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向驻村的第一书记和挂点的镇领导汇报,镇里会召集相关部门到现场调研,召开研判会集思广益推动工作。” 北联村党支部书记丘勇平向记者介绍说。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到现场调研或者当即解决问题,这是“三机制”带来的效率。目前,北联村规划的9大项14小项,已完成7个,正在实施的有6个,完成了村党群服务中心、红色讲习所、渡口之战遗址修复、北联小学、诚怡公祠、爱敬居等革命旧址修缮。
新闻推荐
读者张女士:我住在梅城江北老城区,家里一直想安装使用天然气,但是居住所在地还没有通燃气,请问梅州城区的燃气覆盖计划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