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果似金莲如水 大埔大铺致富路 在广州市扶贫干部的帮助下, 梅州大埔贫困村依托特色产业摘“穷”帽
@扶贫概况梅州大埔
■黄堂村景区有了漂亮客栈,吸引游客的到来。
■两位游客在格桑花海中畅游。
■除了在村里做保洁员,范庆丰还抽空打理自己的蜜柚树。
■广州市公安局扶贫工作队队员到范庆丰家家访。
■梓里村贫困户陈光寿除了种蜜柚,还开始养蜂,他的蜂蜜叫“蜜柚蜜”。
范庆丰个子不高,肤色黝黑,小平头精干利落。在村里做完最后一次清扫,他急忙赶回家,搬出大大小小五六张凳椅摆在院里。“快泡茶!书记和队长过来了!”扯着嗓子朝屋里喊过一句,范庆丰转身走下石阶,立在小路边笑嘻嘻张望。不远处,村委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一行,正谈笑着走来。
农历年关,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像范庆丰一样的建档贫困户,都盼着温暖的“老友”家访。这些来自广州的扶贫干部,与村民朝夕相处近3年,参与并践行着党和政府推进的脱贫攻坚大业,他们带着扶贫资金、技术、项目,带着广州市直单位的重托,满怀赤诚扎根山村,引领像范庆丰一样的贫困户走出贫苦,同享社会发展成果。
两年多奋战 『摘帽』成绩喜人
广州市公安局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开展超过两年,对口的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47户298人,累计预脱贫144户295人,预脱贫率将达到98.99%。剩余3户3人因住房安全未达标留待下一步落实跟进。截至2018年12月10日,梓里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578.05元,超过省定7365元的脱贫标准。
广州市在梅州大埔县定点帮扶的省级贫困村有42个,其中35个由海珠区承担对口帮扶。两年多来,海珠区累计筹集和投入帮扶资金1.8亿元,41名海珠扶贫干部与当地政府携手合力,因地制宜,有效落实各项扶贫措施。海珠区帮扶的相对贫困人口有1903户5038人,预脱贫1643户4188人,预脱贫率达82.73%。
致富之路1蜜柚
促农户抱团 做大蜜柚产业
王强和罗广晖走在前,握住范庆丰的手寒暄不停。他们是广州市公安局扶贫工作队队长,因为广州市公安局领导班子的重视与支持,俩人驻村3年,兢兢业业,已变成熟悉村民村务,深谙产业效益的“扶贫警”。当然,在梓里村贫困人员眼中,他们更像大家的脱贫指路人,致富好帮手。
“今年收入3万多,可以开心过个年!”范庆丰夫妇坐在村委主任黄展才和扶贫队长罗广晖中间,一项项计数,“种柚子、养鸡、做保洁员、打工,还有年底的分红……老婆挣的比我多,明年我还得加把劲。”
大埔县是蜜柚之乡,而梓里村,更是县境内的蜜柚种植大村,柚园总面积达到4500亩。过去几十年,因传统的种植和销售方式,蜜柚禁锢于深山,果农守着“金果”,生活仍然拮据,尤其是村里的147户298人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
“销售是瓶颈,从梓里村到广州需要六七个小时车程,如果是果农‘单兵作战’,运输成本太高。”黄展才说,在广州卖七八元1斤的蜜柚,果农在当地脱手给中间商,可能只有1元1斤。“所以扶贫干部来了之后,我们开始谋划‘抱团’,做大蜜柚产业。”
如何做大“甜蜜事业”?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工作队有了方向,并在2016年将筹建大型蜜柚加工厂的计划汇报至广州市副市长、广州市公安局局长杨江华处。“再好的果实,卖出去才能变现。”王强说,梓里村的柚园遍布山野、庭院、耕地、深山,无处不在,年产质优柚果1400万斤,这就是特色和牌子,“决不能让蜜柚烂在果园里。”
引入加工厂 保价收购柚子
2018年10月,大埔县一家农产品企业慕“柚”名而来,提出建设大型柚子加工厂,签约十年,每年按照8%收益返还利润。
事实上,早在2016年,杨江华已亲自前往梓里村调研,并积极谋划试行引进广州企业租厂房加工。令人欣喜的是,梓里村的加工厂小试牛刀即见成绩,2017年、2018年蜜柚加工厂累计收购、加工、销售蜜柚110万斤,货值145万元。王强说,在杨江华的鼎力支持下,当时签约,村委会与工作队的合作条件只有两点,第一是保价收购,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村民的柚子不能低于成本售卖;第二,贫困户种植的蜜柚,即使市场价走低,也要高于成本价收购。正因此如此,加工厂两年内按保底价向入社贫困户收购了75万斤蜜柚,货值95万元,贫困户增收约20万元。
经过两年的探索,扶贫工作队心中有数。考虑到此前租借厂房的不稳定性和贫困户稳定蜜柚销售的实际需求,三河镇党委决定统筹全镇三个贫困村的扶贫资金约344万元,以梓里村为主打造产业扶贫项目,联合“投桃”企业建立大型蜜柚加工厂,覆盖三河镇的蜜柚产业。
消息不胫而走,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范庆丰说,自己家的柚园虽然不大,但简单算一笔账,增收也不是小数目。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新闻推荐
堵门的石头等障碍物已被清理掉。(梁志航摄)本报讯(记者洪国栋)近日,家住大埔县高陂镇三洲村的村民曾先生向本报《民生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