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溪山意境深

深圳特区报 2019-01-17 06:47

宋·高克明《溪山雪意图》绢本设色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 李笙清

宋代十分重视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建国之初,就在宫廷中设立“翰林图画院”,除了中原之地的画家外,还招纳了西蜀、南唐等臣服王朝的大批画家,其中不乏黄荃、赵元长、王齐翰、周文矩等知名画家,也就融合了全国各地的各种绘画风格。到了宋徽宗时期,画学被纳入科举考试之列,分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广揽天下画家。据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和邓椿《画继》统计,北宋时期有记载的画家就有386人,形成了宋画的繁荣鼎盛局面。在我国源远流长的绘画史上,宋代山水画的创作最为突出,不但名家辈出,而且以不同的笔法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山石树木,形成“宋人格法”的各自独特的风格面貌,影响后世多年。山西绛州(今山西新绛)人高克明就是其中名擅一时、较有成就的一位山水画名家。

高克明,生卒年不详,多才多艺,佛道、人物、花竹、鸟兽、鬼神、屋宇无所不能,山水画有大气疏阔超逸出尘的艺术旨趣。据刘道醇所著《圣朝名画评》记载,高克明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中(1008—1016年)入图画院,宋仁宗时诏作壁画,升为翰林待诏”。宋若虚《图画见闻志》亦载有他于“皇佑元年(1023年)创作《三朝训鉴图》,画三朝盛德,凡一百事,共为十卷”的记述,可见其在北宋宫廷画院以及宋代画坛的地位。近日,武汉一连下了几场大雪,让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河流结冰,林木托雪,面对这片充满诗意的冬日雪情,我的脑海立时浮现出高克明的一幅山水长卷,那片雪后山林、溪畔人居的曼妙意境一点点在我眼眸上展开,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

《溪山雪意图》卷,纵41厘米,横241.3厘米,绢本设色。采用全景式的构图,着重表现自然山水的和谐安然。画面自右至左,依次安排了岗地、小桥、河水、溪流、村居、树木、竹林、山岩、行人等多种自然景观,结构和谐,层次分明,好一幅雪后溪山美景尽收眼底。作者没有描绘寒风凛冽雪花飞舞的冬日特有景象,而是选取皑皑积雪覆盖山林、坡冈、屋宇、乱石、小船的场景,来塑造雪后山野的一种宁静安然的美。只见雪后连绵起伏的群山堆满积雪,平整的小山坡上,松林劲拔苍翠,竹林郁郁苍苍,与皑皑白雪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一条溪流从山涧流淌而下,水势湍急,注入一湾河流之后,水势趋缓,显得温柔许多。穿过一条小木桥,几间房顶堆满积雪的村居房舍掩映在枯木、青松之下,一人坐于草堂中,似乎刚从外面回来,头上巾毡未摘;一个仆人正捧上热茶,脸略扭向门口,似乎感受到了户外传进来的缕缕寒意,二人举止神态各异,刻画得惟妙惟肖。坡下河边,泊着几条小船,船蓬、船身上落满积雪。一条上有顶棚遮护的蓬船上,一人坐于舱前船头,若有所思,似在欣赏眼前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溪水对岸,一座简易的小木桥横跨于溪水之上,山林下的山路上,一挑担人正迎着凛冽的朔风踏着松软的积雪匆匆赶路,与四野宁静安详的景物交融,赋予画面一种强烈的动感。巨大的山石之间,松荫之下亦有二处房舍,与溪流这边忙碌的景象不同的是,均门扉紧闭,主人仿佛尚高卧未起,这也体现出作者处理景物的匠心。笔法疏朗简放,用色古朴雅致,刻画细致,一笔不苟,只见松根劲张遒劲,屋舍工笔入微,淡墨渲染,意境幽深。对画面的结构处理繁琐而不芜杂,平远、高远、深远兼具,平滩远渚,山、水、树、石、人、船、屋、桥等一应布置井然有序,小桥、流水、人家一样不缺。“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观整幅画面,可以发现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细致入微,采用动静结合的处理方式,将雪后的山林村居于清冷寒寂中蕴涵的无限生机的画意很好地表现了出来,皴法细腻,画风严谨,苍秀疏旷,格调高雅。清书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说:“善师者师造化,不善师者抚缣素”,主张画家在摹仿前人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高克明的山水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并不一味模仿前人,而是在博采众家所长的基础上,参以自己的风格,形成具有自家面貌的山水画境。

高克明绘山水画,从不轻易下笔,他经常穿行于山林旷野实地观察,“箕坐终日”而不倦,回家后独坐静室,构思成熟始下笔,体现了作者对待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宋朝名画评》录入北宋初画家90余人,分人物、山水林木、畜兽、竹翎毛、鬼神、屋木六门,每门分神、妙、能三品,高克明的作品被列为妙品第一,给予了“铺成景物,自成一家,当代少有”的高度评介。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严寒冬日,瑞雪纷纷,观溪山雪意,赏如斯佳景,不禁让我想起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山中雪后》,顿时令人眼界肃清,心旷神怡,一股置身画中、体验画境的美好向往油然而生。

新闻推荐

辋川的诗与画

王维◎安杰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文学史上有名的辋川,位于蓝田县南十余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