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着力构建“五星争辉”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点亮区域发展之星

南方日报 2019-01-16 05:36

梅州将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为地理联结点的半小时经济圈。

图为丰顺县电声企业生产线。

大埔县要发挥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优势,打造梅州生态康养文旅融合之星。

梅江区历史文化街区加快改造,嘉应古城呈现新时代新面貌;梅县区广铁物流园、雁洋特色小镇、“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中;兴宁市南部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加快布局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动工,足球特色小镇加紧建设中……

一系列“进行时”的背后,呈现出梅州县域发展的良好态势。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推进“1+1+9”工作部署,实施差异化区域政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对于梅州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站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梅州如何乘势而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月10日,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开幕,全会报告提出要构建“五星争辉”格局,打造一个大的经济增长之星和四个县域经济发展之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集聚优势资源强化“大梅州”意识

在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广梅园”),广梅共建大数据产业园内的梅州市广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埋头电脑前,安静的环境中,手敲打键盘发出的声响在办公室里回旋。

该公司通过承接腾讯、百度、去哪儿网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外包业务,欲在梅州打造大数据服务外包的全球运营中心。“便捷的通讯技术,让数据外包服务可以在任意城市布点。”广梅信息技术副总经理马运珍表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公司已在梅州发展壮大起来。

广梅园占据了极为有利的地理位置。它地处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丰顺县和五华县的几何中心。206国道和梅江河穿园而过,梅揭、兴畲两条高速公路及广梅汕、梅坎两条铁路和即将修建完成的梅汕高铁在园区交汇,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沟通闽赣江浙的交通枢纽。

近年来,在产业共建政策撬动下,广梅园吸引了广汽集团、广药集团、广州轻工集团、广州万宝集团、珠江啤酒等一批广州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知名企业落户。

“极佳的地理位置,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给广梅园自身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丘东涛说。

梅州此次全会提出,在深化建设“一区两带六组团”的基础上,按照交通条件、园区建设和县域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以深度一体化为牵引,强化“大梅州”意识,打破行政区划,拉开城市框架,推动五华组团、兴宁组团与“一区”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一颗“大星”,打造以广梅园为地理联结点的半小时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连成一片的新城区,辐射带动其他四个组团即四颗“小星”发展,着力构建“五星争辉”的区域发展格局。

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和梅州高新区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之星,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深度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极。报告认为,这几个区域劳动力丰富,高铁高速互联互通,产业用地空间大,消费市场广阔,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较为完善,是梅州最有基础、最有条件发展新型工业的地方,也是梅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于广梅园而言,要大力推进广汽零部件、广药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制造业、食品饮料、大数据等“园中园”建设,加快建成国家级高新区。

于梅江区而言,要大力推动东升园区向西阳镇拓展延伸,加快扩容增效步伐,加快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梅县区则要加快畲江现代产业孵化园开发,抓紧建成广铁物流园,扎实推进梅县产业集聚地提质增效,加快雁洋特色小镇和“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建设。

兴宁市要向梅城和畲江园区方向发展,巩固现有园区成效,全力推进广州(天河)产业转移园和水口工业园建设,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园,启动互联网产业园规划建设。

五华县要向畲江园区和华城、兴宁方向发展,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巩固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园建设成效,把工业发展重心逐步转向河东工业园,重点发展五金机电、先进装备制造和医药制造,实现与广梅园联动发展。

“"五星争辉"里最为核心的是广梅产业园,广梅园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它存在着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一颗大"星"的建设,把梅江、梅县、兴宁、五华纳入统筹考虑,打破行政区划,把战略空间、发展空间也大大扩展。”广东省社科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谷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区域发展来看,新的经济增长之星的建设,突破了以前各县(市、区)各自为政,甚至在产业、扶贫等工作存在竞争的状态,要求区域合作发展。“相较以前的发展战略而言,更加强调集聚优势资源,符合梅州生态发展区的定位,减少资源浪费。”

转变发展理念着力特色化发展

进入平远县石正镇,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南药梅片树种植遍山皆是,一路绿树夹道,散发着独特的淡香。“目前天然冰片(南药梅片)每公斤约4800元,合成冰片每公斤约300元。”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至2018年,公司建立了8674亩南药梅片树示范种植基地,南药梅片树产业链打造完成,带动农户种植2万多亩。“当前国内市场年需求10000吨、国际市场需求5000吨,且每年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

这是梅州各县(市、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

发展新兴产业、企业加入技改行列、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承接珠三角高质量项目……梅州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势在必行。

“五星争辉”发展格局中,对平远、蕉岭、大埔、丰顺这“四星”,要求要深化组团建设内涵,更加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平远县将打造梅州优山美水生态之星。围绕建设精致休闲山水城镇,谋划五指石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全力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推进南沙(平远)工业园建设,发展稀土新材料、绿色家居建材等产业,建设“精致小城、大美平远”。

蕉岭县将打造梅州寿乡品牌之星。依托世界长寿乡品牌,统筹桂岭新区、蕉华园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加快建材产业绿色转型,以长寿文化驱动县域绿色发展,建设“世界寿乡、富美蕉岭”。

大埔县将打造梅州生态康养文旅融合之星。发挥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优势,依托红色文化、陶瓷文化、小吃文化等资源,统筹县城和高陂、大麻、茶阳三个中心镇建设,构建韩江(大埔)特色旅游产业带,发展绿色健康产业,建设“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丰顺县将打造梅州融入沿海经济带建设之星。推进海珠(丰顺)产业园建设,创建电声科技小镇,打造国际“声谷”,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温泉旅游产业,对接汕潮揭一体化发展,建设梅州“南大门”,打造潮汕“后花园”,努力实现“财丰人顺”。

与此同时,每个县(市、区)要选择一个中心镇,按照县城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体制,着力把雁洋、华城、留隍、高陂等大镇打造成绿色发展先导区。

“在强调区域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市委全会报告对各县提出了转型发展、创新引领方面的更高要求。”丘东涛说,省委对梅州提出了生态发展区的定位,围绕这个定位,梅州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格局。对围绕一颗大“星”的另外四颗“星”的打造主要是生态旅游、长寿养生等对生态破坏较低的绿色产业。

扩大对外开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格局,是梅州构建“五星争辉”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梅州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要在现代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上硬对接,又要在好机制好政策上软对接,参与大湾区的产业分工,创新提供生态绿色产品供给。要加强与赣南闽西的交流合作,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绿色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区域的协同发展。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一类航空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发挥海外经贸文化联络处、客商社团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客属地区交流合作,增强海外侨胞对祖国的情感认同。

“梅州要找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位置,找到梅州对国家发展应做的贡献。”谷雨说,梅州可以参考在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等世界大型湾区中,找到与自身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较为相似的城市,学习该城市的发展模式,不断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我认为梅州可以从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两方面发力。”

目前,梅州较多承接广州的产业转移,谷雨认为,在这个基础上,梅州还需考虑积极对接深圳、香港和澳门的专业转移。

深圳处于传统优势产业较为饱和的状态,但其土地资源紧张,正向着更高端的产业转型,此前已成熟的服装、钟表、眼镜、消费电子等产业急需向外转移。“这些高端产业符合梅州生态发展区的定位,梅州应积极对接深圳,不仅能得到深圳高端产业转移,还可获得国际产业转移的讯息和内容。”谷雨说,深圳有众多梅州乡贤,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可以利用乡贤关系,对接产业转移资源。

谷雨认为,梅州可以仿照中山模式,打造一个粤港澳研发机构集聚平台,积极将香港和澳门的学、研资源,集聚到这个平台上,对接梅州自身产业资源和深穗产业转移资源,开展产业转化和产业应用场景的开发,推动梅州本地成为新兴产业的发展。

除了积极引进来外,梅州还应将自身极好的农业、生态、文化资源带出去。“梅州生态环境好,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应积极争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承担生态绿色产品供给的角色。”谷雨说。

■连线专家

广东省社科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谷雨: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梅州有基础有条件

梅州正处于产业调整、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构建“五星争辉”格局,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对梅州未来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此,南方日报采访了广东省社科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谷雨。

南方日报:您认为“五星争辉”格局对于梅州的发展有何意义?

谷雨:“五星争辉”的发展格局,在延续以往梅州区域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更为精炼,主题更为明确。

省委对梅州的定位是生态发展区,明确了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约束。在这样一个强约束的情况下,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时候,就需要突出重点。而梅州“五星争辉”的发展格局以广梅园为核心,把周边临近地区纳入到一个大“星”中协调发展,打破区域行政限制,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

“五星争辉”格局中对于其他“四星”,也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发展区的定位,重点发展文旅、长寿养生等产业,符合梅州实际情况。

同时,从区域发展来看,将各县(市、区)融合发展,打破以往各区域各自为政,甚至在招商、脱贫等工作上处于竞争的状态,协同发展后,可以集聚优势资源,减少资源浪费,符合生态发展要求。

南方日报:梅州构建“五星争辉”的格局,如何与生态发展区的定位结合起来?

谷雨:梅州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是广东绿色生态屏障。在构建“五星争辉”格局时,一方面在产业建设和招商引资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红线,坚守生态底线,一些高污染的产业不能引进。

另一方面,定位为生态发展区并不意味着不要从事工业生产了,梅州仍然有许多接受产业转移的机会,应与广州、深圳建立更为紧密的产业联系。

广州作为一个发展比较快的城市,一些已经比较成熟的产业,如生物医药、机械等产业,在不断向外转移,梅州应该抓住对口帮扶的机会,主动对接广州低污染的产业转移。

目前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处于饱和状态,同时深圳土地资源紧张,逼迫着深圳向更为高端的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转型,特别是5G时代来临,深圳将会向着智慧产业、互联网与物联网产业等方面发展。而此前已成熟的服装、钟表眼镜、家具、消费电子等产业将进一步释放到周边地区,这对于梅州来说是极佳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好“乡贤牌”,通过乡贤对接深圳的高端产业转移是梅州可行、可靠的产业提升路径。

农业、旅游和特色小镇的建设也是“五星争辉”格局中的重要方面。我在多次调研中发现,梅州有极好的农业基础,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但并没有形成好的品牌,而是处于低端、散乱的状态,并和周边地区打“价格战”,这对于梅州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接下来,梅州应该走品牌化、体系化、精品化的发展模式,建立高标准的评级体系和品牌系统。比如酒类可以参照法国的酒类评级体系,推动酒类向品牌化发展。茶叶可以定位为精品,往更高层次发展。

而旅游和特色小镇的建设上,应多考虑引入文创的概念,将文化创意融入到旅游业和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我注意到一个问题,梅州虽然是文化之乡,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但文化的挖掘仍处于比较表面的状态,像客家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筑物的展示和生活方式的感受上,应该有更多有创造性的方式。如惠州龙华,是一个温泉小镇,同时也有丰富的客家文化,他们利用温泉把人流集中起来后,就将自身的版画作为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支点进行嫁接,他们的版画从最初几十块到现在上千元,他们就是把传统文化当做艺术品来打造。

红色文化也需要深入挖掘。梅州全域属原中央苏区,有叶剑英故居、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红色交通线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但挖掘和开发的程度,目前看来,远远比不上周边的福建和江西部分地区。比如福建龙岩,它同样是打造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因为拥有更优质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强大的文化“讲述”能力,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去旅游。一方面反映梅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在资源整合上做得还不够好。

南方日报:在“五星争辉”的新格局中提到,梅州各县(市、区)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您有哪些建议?

谷雨:广东正举全省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对于梅州来说,有基础有条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梅州首先要找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位置,找到梅州对国家发展应做的贡献。同时,梅州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一带一路”中,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引进来,二是走出去。

引进来方面,除了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外,还要更多关注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产业转移。香港和澳门都有比较深厚的研发基础,但在产业应用和产业转化等方面,相对弱势。而梅州在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应用转化上是有相对优势的。梅州可以与香港和澳门的大学及研发机构对接,把他们研发团队引入进来,借智发展。

比如,梅州可以仿照中山模式,打造一个粤港澳研发机构集聚平台,将香港和澳门的学、研资源,集聚到这个平台上,对接梅州自身产业资源和深穗产业转移资源,开展产业转化和产业应用场景的开发,推动梅州本地新兴产业的发展。

走出去这方面,主要是把梅州良好的农业、文化、生态等资源对外输出,比如成为输港农产品、客家文化产品的供应地。并通过港澳市场,打开东南亚市场,使梅州的产品接触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

■一线实践

广梅园:

加快“园中园”建设

培育绿色产业集群

在构建“五星争辉”格局中,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广梅园”)处于新的经济增长之星中的核心位置。

在广州出台诱人的产业共建政策撬动下,近年来,广梅园吸引了广汽集团、广药集团、广州轻工集团、广州万宝集团、珠江啤酒、广州酒家等一批广州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知名企业落户。

“龙头企业带动下,安闻、华悦、宏原、金海康等一批产业链相关的省内外民营企业纷至沓来。”广梅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梅园正在大力推进广汽零部件产业园、广药大健康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制造业产业园、食品饮料产业园、广梅共建大数据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大力培育绿色产业集群。

随着广州著名医院、小学及幼儿园等优质教育医疗服务纷纷进驻,对产业和人才落户,广梅园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园区中归属大健康产业类的金柚康和中达生物,则是园区重点培育的绿色高科技企业。金柚康常务副总经理李少华介绍,该公司充分利用梅州本地的金柚资源(包括人工疏果、自然落果、残次果以及滞销果等)进行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生产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应用到食品、化妆品以及特殊医学食品等领域。

“我们生产的这些纯天然食品添加剂,已使用到多个知名食品企业中,一年的产量约50-60吨,但每年的产值已达数千万元。”李少华表示。落户园区的中达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药用天然植物提取的绿色科技企业,它从红豆杉中成功提取的紫杉醇类药物,是目前业界应用广泛优质抗肿瘤原料药。

“目前,广梅园的基础设施、园区建设等已日趋成熟。"五星争辉"格局的推进中,将进一步推动优势资源集聚,加快建成国家级高新区。”广梅园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让“好人”成为梅州文明新名片

■孙维国据《梅州日报》报道,中央文明办日前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发布2018年12月“中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