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绿色发展模范生 答好新时代发展新答卷 梅州以功能区为引领,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速公路穿过泮坑旅游风景区,一路上的风景美如画。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梅州市平远县五指石风景区汇聚了“丹霞地貌、森林生态、人文古迹”三大景观,成为粤东著名的丹霞地貌旅游胜地。
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全市空气、水质达标率稳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2016年梅州绿色发展指数全省排名第二……“梅州蓝”“生态美”成就了梅州这座生态名城,今年更是收获了“2018美丽山水城市”殊荣,全国仅12个城市入选。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近日,中共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在梅城召开,为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的施工图,梅州市委提出了“123456”的思路和举措,打好“绿色牌”被放在了最突出位置。
站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梅州面临“二次创业”的大好形势。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如何更好地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之路,当好绿色发展引领者,推动经济“换道超车”?梅州正在加快探索实践。
●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通讯员杨龙波
厚植绿色优势
当好生态功能区引领者
时而“一”,时而“人”,一群鸟儿在梅州上空振翅高飞,不时还“钻进”鱼塘里觅食。去年10月前后,林业工作者在梅州境内发现了一群南飞的豆雁,这是梅州近年来首次发现豆雁逗留。据林业工作者介绍,豆雁属大型雁类,属于广东省重点保护动物,外形大小和形状似家鹅。
当前,梅州正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大力实施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候鸟每年前来梅州驻留。
近年来,梅州立足生态发展区的定位,不断厚植绿色优势、改善环境质量,绿色发展基础有效夯实,山水自然之美、人文精神之美、城乡特色之美得到了提升。
全市森林覆盖率75.06%,位居全省第一,建立自然保护区50个,创建森林公园158个,全市有7个全国绿化模范县(单位)、7个省林业生态县,4个省级森林小镇。2017年,梅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2%,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水环境质量情况保持良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保持或优于Ⅲ类标准,达标率100%;地表水主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以上;韩江成为广东省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2017年获得“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称号。在广东省2016年度绿色发展指数计算结果中,梅州名列全省第二。
在中央“十三五”规划纲要里,五大新发展理念得到正式确立,绿色发展正式成为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进入新时代,省委对梅州等粤北山区也提出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梅州被定位为生态发展区,必须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为完成时代赋予梅州的使命,围绕梅州今后发展“123456”的思路和举措,日前召开的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上,打好“绿色牌”被放在了最突出位置。“不做"唯GDP论"的跟随者,要做绿色发展的引领者”“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这些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论断,展现了梅州要由原来单一发展模式的“跟随者”转变为生态功能的“引领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严守生态红线
让市民共享“绿色福利”
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蜿蜒的绿道两旁还有朵朵格桑花迎风绽放,冬日的大埔县西河镇黄堂村,仍然让人感到生机盎然。自2016年大埔西河镇启动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项目以来,黄堂村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掀起了一股乡村旅游热潮,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离开家乡的村民也逐渐返乡发展,村民张玄亮就是其中的一员。
“现在家乡环境变化很大,又开发了乡村旅游,在家里开农家乐有盼头。”2017年,张玄亮回到家乡黄堂村开起了农家乐,一年多时间,农家乐已回本,生意越做越好。张玄亮在村里原生态种养的鸡鸭、柚子等农特产品也十分畅销,在微信朋友圈收到了很多订单,时常供不应求。
绿水青山,正在向金山银山转换。走访梅州各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梅州的亮丽名片,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让梅州很多像张玄亮一样的人享受到了“绿色福利”。
在广东省2016年度绿色发展指数中,梅州拿下了“亚军”,成绩固然可喜,但不可忽视的是,增长质量指数、绿色生活指数等指数排名仍在全省中后。“梅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依然有着较大完善空间,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应该在绿色发展上更有担当。”梅州市相关人士指出。
对标对表更高更严要求,面对环保基础设施欠账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形成等短板,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梅州仍需坚定不移地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毫不动摇推进以“截污控源、清除污物、生态恢复、水清达标”为主要目标的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根据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部署,梅州要不断厚植生态优势,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进一步优化空间格局、产业布局,形成点上高效开发、面上共抓保护的发展格局。
为做好“生态+”的文章,优化要素保障,强化生态产出,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梅州围绕“三年总体改善、五年明显改善”的要求,要坚决打好污染治理“三大战役”,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环保督察,严格环境监管和执法,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环境。
同时,引导全民努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行动,力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梅州的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地更绿、花更艳、树更多。
聚集绿色动能
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绿色发展是改革发展路上的必然风景,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去年11月,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展——广州(梅州)产业园专展在广梅产业园开幕。本届绿创展活动上,国内外知名企业走进梅州、走进广梅园、对接贫困村,促成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借此契机,梅州把生态资源、绿色产品与大湾区的产业、资本、科技、市场、品牌优势更好结合起来,促进绿色技术和产业发展,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广梅园已成为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实现产业共建的主战场。”广梅园管委会副主任张伟杰表示,园区将打造成梅州绿色产业的转化平台,建设成为梅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近年来,得益于广州方面出台了诱人的产业共建政策,广梅园已吸引了广汽集团、广药集团、珠江啤酒、广州酒家等知名企业来梅州落户。企业将发展需要同梅州资源禀赋结合起来,促成了一批绿色生产制造项目布局在共建产业园。
归属大健康产业类的金柚康和中达生物,是园区重点培育的绿色高科技企业。“我们从柚子中提取出来的这些纯天然食品添加剂,已被多个知名食品品牌使用,一年的产量约50至60吨,但产值已达数千万元。”金柚康常务副总经理李少华表示。
为增加发展的绿色动能,在绿色的基础上实现较快发展,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行绿色生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重大技术革新;严格产业发展环境准入,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加快构建与生态环境相适宜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生态化水平和质量效益。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显现。根据全会部署,梅州将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既要推动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该产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和多元化发展;还要加快培育文旅产业、体育产业、互联网产业三个新兴产业;同时,依托梅州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壮大特色现代农业。
■连线专家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金融创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永章:
绿色发展关键要找准兑现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路子
改革开放不停顿,绿色发展正当时。中共梅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换道超车"”,具体应该如何推进?南方日报就此采访了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金融创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永章。
南方日报:此次梅州全会报告,把“走绿色发展之路,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思路和举措,您怎么看?
周永章:绿色发展是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中国方案,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现实要求。中共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央“十三五”规划纲要里,五大新发展理念得到正式确立,绿色发展正式成为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态文明框架下,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基本制度。一个地方被规划纳入生态发展区,主体功能将会定位在限制开发、甚至是禁止开发上,梅州被纳入生态发展区,所有开发必须符合其“主体功能”。
但生态发展区同样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发展途径的选择,正确认识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正确认识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资产化、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
承认自然价值就是要承认自然在价值和财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承认自然资本就是要承认自然财富可以创造出一个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承认和确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可以为资源定价、环境赔偿、生态补偿等生态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当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充分体现了资产性时,自然资源被作为资产来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就转化成自然资源资产。不断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将会既保证国家的利益,保障资源利益,同时也保护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开发和高效利用的广阔市场前景。
所以,我认为,梅州全会报告提出“走绿色发展之路,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战略思路,是一种现实的态度,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举措。
南方日报:2016年梅州绿色发展指数排在全省第二位。立足新定位,结合实际,梅州应如何发力,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周永章:2016年梅州绿色发展指数排在全省第二位,说明梅州生态基础很好,生态优势是长项。
在过去40年的发展中,中国一些地方在对发展目标及发展内涵的定位与界定中,往往存在严重的错误,即单纯地追求GDP的增长。结果生产力上去了,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越来越突出,发展的目的和手段被颠倒。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深化,生态环境的产品属性越来越明显地展现出来。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安全的食品、丰富的物产、优美的景观等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是人们愿意支付而获得的产品。中央提出,要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同时还强调,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就是重要的机会,是梅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
南方日报:为推动梅州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您觉得梅州应该补好哪些短板?
周永章:我认为无所谓短板。关键是提高认识,找到兑现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路子,做到“环境与经济双赢”,切实转变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矛盾。这需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恢复自然的自我循环及自我修复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过去,受机械发展观的影响,人们往往认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发展就不能保护,要保护就不能发展,在二元对立中冲撞和碰壁。其实,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发展和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一线实践
废弃煤矿山的“绿色蝶变”
冬季,驱车进入平远县石正镇下丰村的园山湖茶场,清风吹拂,碧绿的水库波光粼粼,连片青翠的茶田从山顶绵延到山脚。
谁曾想到,这里曾是煤矿区?因一度过度开发而满目疮痍,十多年前煤矿厂区关闭后一直丢荒。2009年,当地乡贤将其开发种植茶叶和油茶树。数年之后,废弃的煤矿区华丽转身,变成绿色茶园。
园山湖周边村的村民之前多在煤矿企业工作,大部分村民的主要家庭收入来源于此。“那时候这里方圆十里内全是煤矿企业,空气中飘散着粉尘,黑石遍布,环境比较恶劣。”黎苑平居住在距离园山湖不远的下丰村,她曾是煤矿企业的工人。回忆起当时“煤飞色舞”的生活环境,她仍感触目惊心。
2009年,曾在园山湖开挖煤矿的原双丰煤矿企业负责人凌健回到园山湖,见此处海拔高,常年云雾缭绕。从小在下丰村长大的他知道,这里土壤肥沃、土层厚,适宜农业种植。便决定对园山湖进行开发,种植绿色经济作物。
在平远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凌健成立了平远县园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向当地村民租用了3000多亩林地,规划种植油茶和茶叶。“考虑到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特点,我们选择了绿色经济作物,既可美化环境,也可实现经济效益。”凌健说。
经过几年的栽培,园山湖的山头已郁郁葱葱。“本来煤矿关闭后,我已经跑到珠三角打工了,但是开了茶场后,我又回到家乡工作。”刘明忠是石正镇人,自从园山湖煤矿区的煤矿企业关闭后,许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如今昔日煤矿区绿色转型,开办茶场,村民们纷纷回到家乡,在农忙时节还可放下茶场的工作回家帮忙。“还有一些村中的留守老人和妇女也都来到了茶场工作。”
从煤矿废弃地到绿色经济作物遍布的转变,周边的居民得到真正的实惠。空气中飘浮的煤尘已不见踪影,鱼儿在山脚下新挖的池塘里畅游,碧绿的池塘水中映照着蓝天白云,山中劳作的村民与这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形成一幅林中耕作图。“以前从来不敢想象园山湖也能是这番风景,我们已见惯了黑山黑土地,如果没有转型种植绿色作物,哪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景色。”黎苑平说,自从煤矿企业关闭后,上丰村已无需外部引水,这几年逐渐变好的山林环境,也让园山湖群山的山泉水越来越干净,村里直接将山泉水引入村中作自来水使用。
■会场声音
梅州市发改局局长张劲龙:
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出台绿色产业发展意见
梅州市发改局将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主动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研究,出台绿色产业发展意见。突出绿色发展,使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奔康有机统一;突出重点突破,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推进研发平台建设、技术提升和人才集聚,实现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突出全链联动,加快产业向上中下游全链发展,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突出区域合作,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推动多层次区域合作,实现“三进一出”(人进来、新产业进来、龙头企业进来、货出去)。
梅州市林业局局长詹庆东:
力争2019年成功创建
国家森林城市
梅州是广东省生态发展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广东绿色生态屏障的重任。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奋力实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等走在全省前列。詹庆东表示,林业部门要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努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接下来,林业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抓好四大林业重点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着力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培育森林大径材;全力打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攻坚战,力争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努力为大湾区地区和全国各地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严格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深化林业改革,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厚植梅州林业生态优势,筑牢生态屏障,助推梅州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编者按2019年中国之队·梅州五华国际女足锦标赛将于17日至20日在五华县举行。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韩国国家女子足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