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村”变“后劲村” 贫困户变致富领头人 蕉岭县深入推进省定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南方日报 2019-01-15 06:40

羊岃自然村俯瞰图。蕉岭县委新闻组供图

三圳镇东岭村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菌种厂内工人正在将木材堆叠好准备高温杀菌。

汪敬淼摄

蕉岭县广福镇洪才村贫困户罗时来在金桔苗园查看生长情况。林剑湧摄

脱贫户邓崇广与扶贫干部黄自军一边放羊一边拉家常。汪敬淼摄

清澈的洪才小溪旁,一棵古树上结满红色的果实。林剑湧摄

清澈的洪才小溪,缓缓地流淌在彩色的鹅卵石上方。溪边的小花园里,村民们正兴奋地讨论着村庄的美丽变化。蕉岭县广福镇洪才村的华丽蝶变,让这个贫困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村民纷纷支持村里的各项建设,热情高涨。

今年以来,蕉岭县省定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正火热进行中。目前该县19个省定贫困村大部分已开展了整治工作,从党建入手,凝心聚力,以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为抓手,让贫困村从一穷二白的“后进村”摇身一变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后劲村”。

●陈萍邱珂娜林剑湧祝银清

1抓环境

村民进言献策

踊跃参与乡村建设

“一开始我很担心自己这样的家庭到底能不能真正脱贫,但是在扶贫干部精准的脱贫帮扶计划下,我已经实现预脱贫,全家对奔康致富充满希望和信心。”蕉岭县广福镇洪才村村民罗时来说。

2016年洪才村被确定为省定蕉岭县19个贫困村之一,罗时来就是洪才村18户贫困户中的一员。因为自身残疾,加上缺乏农业种植技术,一家四口人生活较为困难。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让罗时来一家看到了希望。

在“一户一策”的帮扶计划下,罗时来在免费领到种苗和肥料的基础上,又开始种植金桔、西瓜和水稻等农作物,还养蜂和饲养了鸡鸭。通过精准帮扶,他每年已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远远超过全省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成为洪才村勤劳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走进罗时来的家中,可以看到两层楼高的房屋,素白的墙面平整光洁,青黑色屋瓦整齐铺就,庭院里摆放着一盆盆金桔树。这样具有客家元素的房屋在洪才村随处可见。近年来,为全力提升村容村貌,该村对村里的房屋屋顶进行“平改坡”改造,引导各家房屋统一规划升级。

洪才村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市纪委监委的帮助下,筹集了700多万元扶贫资金,用于新建村标准化安全饮水工程、村周边环境提升工程、村文化广场、村办公楼修缮及后山护坡、村公厕、村电商平台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全力打造了长达600米的“溪流整治”环境工程,并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全面实施村内道路净化绿化亮化工程,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共完成清理违建拆除面积1万平方米,拆除废旧房屋5000平方米。

“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政策,让我们的家乡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老百姓都很支持这项工程。”洪才村村民代表罗时忠说。为了支持家乡乡村建设,常为家乡建设“进言献策”的罗时忠主动带头,无偿拆除了自家40平方米的小杂间,让出土地方便村里的道路通行,同时还在自家庭院周边种植了花草树木,美化环境。通过示范引领、激发内生动力,附近的群众也积极参与本村的拆旧房建小公园、拆旧学校建设综合性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中来。

通过招标竞聘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收取垃圾处理费等措施,洪才村实现了生活垃圾“日清日运”,极大改善了宜居生活环境。同时,在梅州市纪委监委驻洪才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罗标明的支持下,该村采取全面拆除禁养区猪舍,有效整治了生猪养殖污染。2017以来,全村共拆除养殖场5户,关闭养殖场2户。

另外,市纪委监委驻村扶贫以来,积极探索打造“万亩林、千亩果、千箱蜂、百亩薯、一群鸭一窝鸡”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示范带动,多措并举”的产业扶贫新思路。以红薯、金桔种植为村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和大力扶持,实现整村脱贫。通过三年努力,形成“洪才富硒金桔人人争口相夸”的美誉。去年上半年全村新增金桔种植110多亩,全村共达到500多亩。

2018年来,洪才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不足4000元增加到10000元左右,实现全面预脱贫,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全县平均水平,公共服务达到甚至超过了全县平均水平。精准帮扶的实际行动赢得全村百姓的肯定。

2抓产业

以项目为龙头送贫困户坐上致富快车

走进三圳镇东岭村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菌种厂,可以看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有的将原块木材进行加工,有的负责包装菌包,还有的将菌包高温处理。这些菌包均用于栽培灵芝,而灵芝是东岭村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其中一种特色农产品。

“通过电商技术培训,我们集约化发展养蜂业等传统产业和串联紫灵芝、金线莲、香菇等基地,形成集群规模产业带。”东岭村党支部书记吴仕兴说。根据东岭村贫困的具体情况,该村制订了2018年的贫困村、贫困户帮扶规划方案,对有劳动能力的10户贫困户通过养蜂、养牛、种水稻等项目,以造血型方式达到脱贫的目的。在产业园内,贫困户采用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的同时培植稳定的产业。

“不用担心农产品卖不出去,老板会收购。”香菇种植户吴碧秀说,东岭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回乡创业的蕉岭县五福之乡长寿之乡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带动全村农户通过种植紫灵芝、金线莲和香菇等特色农产品,推进东岭村扶贫产业发展。

据悉,项目总投入资金约300万元,规划建有3个基地,分别是3亩食用香菇菌棒生产基地、7亩大棚种植紫灵芝基地及200亩林下金线莲种植基地,年产值可达800万元。该项目可为本村约50位农户(含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务工问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增收2500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4万元。

同时,东岭村还稳步推进了光伏扶贫项目。光伏项目于2017年9月开始并网发电,一年来已开始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所得3万元收益统筹分红给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均每年收入可增加约1100元。

东岭村是传统的蜂蜜产地,但长期以来蜂农各自为政,销路单一。当地党组织通过引导电商企业对接农户和专业蜂业合作社,拓宽了销售渠道,产生最大效益。投入帮扶资金约15万元,种植百亩油菜花,为蜂蜜养殖提供充足的蜜源,增加蜜蜂的繁殖速度,提高蜂蜜产量。同时采取“成立蜂业合作社+贫困户+打造电商平台”的模式,积极构筑政策、资金、技术、销售等扶持平台,帮助蜂农销售原生态蜂蜜。按现有养蜂户测算,每箱蜂每年增收在300元以上,贫困户每年每户可增收3000—5000元。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很满意。”蜂农吴广兴说。通过合作社和网络平台,吴广兴2018年销售了200斤蜂蜜,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在产业园的入股分红中领到了1200元。他表示,接下来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继续发展养蜂业,成为致富带头人,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共同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东岭村作为蕉岭县唯一的“红色村”代表,该村将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筑实筑牢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根基。同时依托红色历史底蕴和地处山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特点,打造三山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红色历史和生态养生旅游业,打造红色旧址参观点等,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据了解,截至2018年11月29日,在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下,该村已实现全村所有相对贫困人口全面预脱贫。接下来,将密切关注贫困户的生活和生产,确保低保户和五保户的政策兜底能落到实处,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

3抓人文

后起之秀白湖村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整洁的房屋、干净的广场、精致的池塘小道……日前,笔者走进文福镇白湖村羊岃自然村,村里白墙黛瓦,花草清香,呈现着淳朴的田园之美。继卡拉比—丘理论发展40年国际会议后的该村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孩子们在村口公园边玩耍,老人们绕着耕读园散步,还有些许游客在福寿堂前合影留念。

白湖村虽然是著名的“院士之村”,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的祖居地就在这里,但他也是省定贫困村。在其中羊岃自然村这个不到300人的小村,文化底蕴深厚,曾培育出清代武举丘春秀、贡元丘桐、秀才丘集熙、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丘镇英以及明治大学的丘庆元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也不下百人。通过该县精准定位和规划指导,文福镇借助浓厚的人文气息,在新农村打造中,以羊岃自然村为环境整治示范,将白湖村进行整体升级打造,贫困村摇身变为了精品村。这干净整洁的“妆容”、便利的基础设施和特色的人文节点,让当地村民感叹“一天一变样,三天大提升”,幸福感满满。

村口公园不仅是羊岃村观光的起点,也是干群同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的有力见证。“拓宽后的村道有6米宽,这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特别是公园这块地原来是农户的自留地,无偿拿出来改造成公园了,群众的大力配合让村里的建设工作更加顺利。”白湖村村委干部丘文干告诉笔者。

据了解,在蕉岭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的有效推进下,省定贫困村白湖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契机,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乡贤文化传承三个方面入手,累计省定贫困村统筹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改造村口公园、池塘、耕读园和力田草庐四大方面的建设工程,新建了道路硬底化、饮水安全工程、网络、路灯亮化工程、垃圾储运设施、文化广场、卫生室、移民安置新区等,落实了环境卫生保洁员和监督员,达到了环境提档升级、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在白湖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40户共161人,在环境建设工程中,贫困户也积极参与进来。“扶贫干部十分关心我,有什么工作都会通知我去做。”家住羊岃自然村的47岁贫困村民丘志耿说。在国际会议举办前,和丘志耿一样的贫困户都参与了羊岃村的节点建设,帮忙做些小工,一天能挣上130元到140元,加上平时收购废品和种养的收入,一个月能挣近4000元。

谈起国际盛会后的影响,南沙区横沥镇驻村扶贫干部邹强表示,元旦期间,有180辆小车开进白湖羊岃村,仅是今年1月1日,来到羊岃村参观的游客差不多有一千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地游客,连值班的镇干部都要过来维持秩序。“新农村建设后,路面平坦了,村里面热闹起来了,连平时不方便走路的阿婆都出来活动了”,邹强说。借助这场盛会的效应,文福镇接下来打算发展羊岃村特色小吃、民宿开发等旅游产业,由村干部牵头,党员带动,贫困户做起来,拉动消费,促进整个白湖村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与白湖村相邻的鹤湖村也在进行征地拆迁,统一规划建新房。据了解,从2017年蕉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以来,鹤湖村一共拆除了近两万平方米,共拆除了47户村民旧房。“在拆除工作中,群众的贡献很大。”鹤湖村村支书兼主任丘友林表示,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很高,现有40户同意纳入统一规划建房当中。

“以往,大部分群众和领导都认为文福镇的生活环境比较差,但镇里通过两个省定贫困村以点带面的形式进一步加快"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提升工程以来,2018年我镇在县第三方每月环境卫生测评的平均分位居全县第一。”文福镇党委副书记张学文说,通过乡村道路硬底化、净化生活用水、处理生活垃圾等基础设施的整治,鹤湖村受益人口达600户,共2000人。

█心声

脱贫户邓崇广:

只要肯干,就不会穷

冬日的斜阳暖暖地照射在身上,身材瘦小的邓崇广正在田地里拨弄着刚育苗的玉米,不远处是这两年通过扶贫项目搭建起来的百香果园,果园里还放养着7头刚从驻村扶贫队申请过来养殖的山羊……通过两年多的扶贫,贫困户邓崇广一家顺利地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48岁的邓崇广是蕉岭县新铺镇潘田村村民,早年因为需要供养老人和供两个女儿上学,加上基础条件差,日子过得较为艰难。“当时家里条件差,上有七十多岁老母亲需要照顾,下有两个女儿需要供读,一家五口生活就靠自己在家务农和妻子打零工维系,一年到头经常要为钱发愁。”邓崇广回忆道。

潘田村是蕉岭县19个省定贫困村当中的一个。2016年5月,广州南沙围垦公司对潘田村进行驻村扶贫,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这个贫困家庭。驻村工作队队长黄自军多次深入邓崇广家中,鼓励他们要克服困难、靠自己勤劳双手脱贫致富。在驻村干部的鼓励和帮扶下,邓崇广一家也是信心满满,第一个报名种植了两亩地的百香果,立志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不到一年时间,邓崇广的百香果园里就结出了一万多元的“甜蜜”果实。“2017年通过村里产业帮扶种植百香果取得一万多元效益,加上自己和妻子务工,家里年收入达到了五万多,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邓崇广笑着对笔者说。

在邓崇广家里了解情况时,记者见到了驻村干部黄自军。在谈及邓崇广家脱贫致富中,黄自军一度称赞邓崇广勤劳肯干,脱贫意愿强烈,内生动力很强。“贫困户自身要有较强的脱贫意愿,要勤快肯干,在我们的帮助下才能真正稳步脱贫,而邓崇广就是这样的贫困户,所以脱贫也较快。”

据了解,广州南沙围垦开发公司工作队进驻潘田村后,结合该村具体情况制订了一系列方案帮助贫困户脱贫。根据潘田村自然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该村选定了百香果、灵芝2个农业产业合作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开展合作,并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支持、保价收购等。针对不同条件贫困户,该村因人制宜制订不同方案。针对劳力弱或无劳力的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年底获取合作社分红;针对有劳力、内生动力强的贫困户,可自己发展种植,由合作社保价收购。目前,该村贫困户入股百香果基地共14户42股,每股一年可分红1500多元;灵芝种植11户,其中4户自行销售,平均收益为2500元,7户由合作社统一回购,收益为1200多元。

除了发展百香果种植外,邓崇广还租用其他村民的“闲田”种植起了水稻、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向驻村工作队申请养起了山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走好脱贫致富路。

两年多的帮扶,邓崇广一家通过勤劳努力,建造了一栋两层高新房子,再也不用住在一下雨就满屋都是水的瓦房里;添置齐了新家的家具,不会客人来都没地方喝茶;购买了新摩托车,出行载货方便省事了,年收入由以前不足万元到现在将近9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只要肯干,就不会穷。”邓崇广由衷感叹道。

新闻推荐

铁皮房里攻克科研难题 访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蕉岭籍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黄瑞森

黄瑞森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本报记者黄焱昨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共285个(名)项目(专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