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剧的传承与创新

梅州日报 2019-01-13 10:35

■ 徐 青

地方戏剧作为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属于综合性的艺术品类,集文学、曲艺、歌舞、音乐、书法、美术等艺术形态于一体。千百年来它植根于民族的沃土,薪火相传,求同存异,革故鼎新,以其独特的衍播方式生存与发展,故今仍枝繁叶茂,异彩纷呈。

纵观戏剧的历史变革,有三种基本形态:一为“老瓶装新酒”,就是用传统的手法演绎新创作的剧目;二为“新瓶装老酒”则是用新的手法演绎传统剧目;三为“新瓶装新酒”,便是以全新的手法探索性的演绎与时俱进的新剧目。其次,独特品性是戏剧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我国现有地方剧种三百多个,无论是以地域和民族(含民系)文化而文言,可谓品类多样而各俱特色。因此,无论是戏剧的舞台语言、音乐、绝技及至表演风格的传统模式,必须有机保留。换句话说,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特色是生存的保障。戏剧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先进技术相当必要,但根不能变、魂不能丢。

梅州作为世界客都,是客家文化艺术的中心区域。戏剧文化主要有广东汉剧、山歌剧、采茶戏和木偶戏等地方剧种。笔者认为,它们便是这个古老民系的历史瑰宝。传承和创新这些艺术品牌,必须着重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根据剧种和现代舞台艺术的需要,完善艺术创作的人才配置。采取“送培”(挑选人员到高等艺术院校进行专业培训)“请贤”(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授课)“团带班”(以老带新,以戏带功,一对一教戏)等形式,培养各剧种的艺术创作人才。二是实施精品战略工程。从艺术作品的源头抓起,讲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以红色题材、客家题材和区域民俗、人物为主体选题,精雕细琢,从严从实把好“一剧之本”的质量关口。以唯美和笃实的艺术呈现抓好“二度创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追寻艺术高峰的锋刃上,大胆整合内部艺术骨干力量,创造条件让年轻演艺人才担纲主演;有机借助外部力量,科学地吸收和接纳姊妹剧种的先进技艺。三是激活演艺市场。地方戏剧剧种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必须牢牢抓住如下几方面的市场开发工作:要巩固传统演艺市场。闽、粤、赣三省边区、潮汕平原和珠三角地区在历史上便是“客家戏”的活动根据地,有待重拾。要在港、澳、台及东南亚客属侨居地市场介入培植的基础上,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欧美各国市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及商演活动。要拓展“文化惠民”演出市场。在确保政府采购力度不减,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上,主动拓展普法、公益宣传演出市场和盘活大小节庆市场。要加强本剧种内外资源挖掘和研发,开发与市场相适应的“戏剧衍生品”项目,长短结合,为梅州地方剧种的传承和创新而努力。

(作者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

新闻推荐

梅州市采取六大举措发展粮产经济 打造客家主食产业集聚区,粮食产业总产值年均增5%以上,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柯)近日,《梅州市贯彻落实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