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80后青年迷恋家乡“茶与瓷” 辞职返乡开茶室 “我希望将爱好当作事业来干”
●昆之子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大埔县城的一间茶室内,让笔者眼前这位戴着眼镜的斯文小伙显得宁静秀气,他手中的茶具在光线折射下散发出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温杯、醒茶、冲泡、奉茶……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一杯汤色清翠、芳香宜人的奇兰便出炉了。这位叫张思鹏的年轻人是茶室的主人。说起自己放弃外头的薪水,从事一般属于中老年人悠闲养老的茶室行当的初衷,张思鹏抿了一口茶,故事在淡香袅袅中娓娓道来。
走南闯北
不舍乡土“茶瓷情怀”
从小到大,张思鹏都是家长、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优秀生。在大家的印象里,他本该在大企业里有着体面的工作,然而,他却忽然辞去悠闲的工作,选择回老家当“茶夫”,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这其中的原因,唯有张思鹏自己最清楚。
张思鹏是大埔县高陂镇人,自幼在老家长大。大埔县高陂镇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素有“白玉城”“南国瓷都”的美称,生产的陶瓷工艺精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山之子,张思鹏对家乡的陶瓷深怀眷恋之情。
成年后,张思鹏渐渐喜欢周游家乡各地。一次,他只身前往西岩山住宿游览。高山云雾中的万亩茶园和身背茶篓的采茶女构成的一幅美景让他久久不能释怀;西竺、康达等好茶的芳香浓郁、甘冽爽口,尽洗他连日游玩的劳累疲惫,令他安享茶乡静逸之美后酣然入梦。
从此,不论身处何方,张思鹏对家乡的茶文化亦痴迷入骨,念念不忘:“打小我就非常喜欢喝茶,外婆在老家管理茶园,我经常漫山遍野跑累了,就喝她摘的单枞茶。在外工作的日子里,终日喝的都是咖啡、速溶茶,我越发怀念家乡的好茶。自西岩山回来后,更是犯了茶瘾。”
2016年,挚爱家乡热土、牵挂乡土文化的张思鹏毅然放弃自在舒适、待遇优厚的收藏工作,尽倾所蓄,“下海”到大埔县城最为繁华的地方投资创办茶室,从此与茶艺茶道结下不解之缘。
在创业的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收入锐减的张思鹏既亲自设计装潢又充当“泥水师傅”,还四处淘来古旧陶瓷品美化环境,双手磨得起了茧,整个人也晒得黑黢黢的。
被斥“傻子”
闲言碎语难阻初心
“我爱品茶,也爱瓷器,希望将两者糅合起来,并将自己的爱好当成事业来干,而思来想去,唯有茶室能实现我的理想。”张思鹏说。问题是茶室五花八门,遍地开花,如何才能在众多茶室中脱颖而出?“我的茶室追求简约风,不是传统元素的堆砌,而是力争通过解读传统文化,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茶文化和空间美。让人在品茶中感受人文,怡情养性。”对于如何装点茶室,提升品位,张思鹏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张思鹏克服了资金周转、资源整合等困难,顶着旁人斥其为“傻子”“不懂人生”的骂语,吃苦受累,起早摸黑,埋头苦干。在大伙一窝蜂出外“淘金”的时代,他独守青山树一帜,结识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将山里的茶室搞得红红旺旺、热火朝天,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眼球。
DIY 茶室
“匠人”另辟蹊径
步入张思鹏的茶室,一股清新风扑面而来,传统的中式茶具、瓷器与现代元素在不大的空间布局内完美结合,与窗棂、布艺品交相辉映。室内陈列天然素雅、整洁大气,与桌上灵巧秀气、细滑润泽的茶具相映成趣,让人心旷神怡,轻松惬意。整个场所装修既有客家经典,亦具现代审美,每个茶间都是移步变景的精妙小品。“开茶室不仅淬炼心性,而且修身养性,要有执着的"匠心",毛躁急切等年轻人常有的弊病绝不可有。”张思鹏边品茶边答道。他费了不少精力,从零开始自学,自己设计茶室Logo、名片、茶单、形成以高陂古瓷为主装饰的茶室装修风格,茶室的茶具、摆件等每一件细致物品他都亲寻亲摆,力求完美。为了给顾客提供口感最佳的茶,他广拜名师,虚心求教知识,浸染茶文化,品评色香味,甄选优劣,精益求精,不厌其烦。
以茶会友
演绎茶道翻新文化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张思鹏希望以茶会友,让朋友们在此放下手机、端起茶杯,放下身心,欢快畅谈。在他的茶室里,不仅可以通过木炭原生态地煮茶喝茶,还可以焚香、下棋、赏花、品瓷、听曲、吟咏……他的每个茶台都各具特色,生机盎然,绝无雷同处。即便如此,张思鹏仍不满于眼前状况,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希望借助“互联网+”平台将自己的茶室做成品牌,将家乡的茶道演绎成新文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留住乡愁,挖掘乡土茶文化和瓷文化的价值,在年轻人中繁衍传播下去。
新闻推荐
传承千年古韵 绽放瓷都魅力 梅州大埔县博物馆现有藏品5735件(套),为全市首个国家“三级博物馆”
图为大埔县博物馆全貌。位于大埔县博物馆的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送“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首次访港纪念”釉下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