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鸡炒酒
□陈彦儒
临近春节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鸡炒酒”。
“鸡炒酒”是一道流传在广东兴宁的美食。吃货聊起粤菜,往往对粤菜组成部分之一的客家菜不以为然,以为以“酿豆腐”、“盐焗鸡”为招牌的客家菜都是一些家常菜肴,远远不能与讲究清鲜的广府菜系、及取材海鲜的潮汕菜系相提并论。
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说出这种略显偏颇的言论的老饕,绝对没有尝过“鸡炒酒”。
时间倒回三十年前,那时的客家百姓穷,“鸡炒酒”一般都是供哺乳产妇滋补的食物;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鸡炒酒”已成为客家民众春节假期端上饭桌的佳肴了。
做“鸡炒酒”并不难,但是要做好却有几点考究:首先选材很重要,要找农家养了一年左右的走地阉鸡,没有的话,也可选还没有生过鸡蛋的小母鸡。小母鸡和养了一年左右的大阉鸡相比,肉是嫩一些,但远远没有那么香。选用吃谷糠、蔬菜、草叶和昆虫长大的走地鸡做食材,口感更是比养鸡场饲养的饲料鸡好上数倍。
在烹制过程中,还有几个细节,姜切丝在油锅里要炸黄,然后将鸡块倒进煸炒。煸炒时的火候比较关键,鸡肉翻炒要勤,炒至色泽转金黄色之时,再将客家娘酒倒进锅里,用文火煮熟。
说起客家娘酒,有人认为也可以用黄酒花雕或状元红之类替代。但这不是一回事,兴宁的客家娘酒做法不同,在蒸熟的糯米饭装入瓦埕糖化发酵过程中,还加入了剖成四截的蔗节,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放入炒制的黑豆、蜂蛹等材料。最独特的是,广东客家娘酒跟外省的黄酒在酿造过程中完全不同,当地还采用了独特的炙酒工艺,即将糖化发酵之后的“酒娘”过滤后装入瓦埕,然后在瓦埕外堆上谷壳稻草。点燃稻草后花几个小时去“逼酒”。“逼酒”是客家土语,意即将酒从糯米里“逼”出来。
之所以选用细碎的谷壳去酿造,一些研究客家民俗的学者指出,用谷壳能保持文火慢炖状态。sorry,说错了,应该是“炙”不是“炖”!这么做一来可以防止稻草过快燃烧,二能保护瓮盖不在猛火炙烤中因受热不均而出现破裂,三是文火炙酒,口感更加醇厚清甜。
窃以为,客家娘酒以广东兴宁市及平远县八尺镇酿造出来的为最佳。
啰嗦了半天,还是转回“鸡炒酒”话题吧,“鸡炒酒”煮好后还不能马上就吃,而是要先倒进瓦罐。瓦罐煲开后熄火冷切,连续三天每天采用开火、沸腾、熄火冷切,让鸡肉和娘酒在冷热之间充分发酵一下;冬季气温高的话,还要记得在煲开冷切之后,蒙上保鲜膜,放进冰箱冻起来,次日再拿出来煲开。换句话说,做一道“鸡炒酒”,要让时间像子弹一样飞一会,让大块朵颐的欲望在心底,在焦急的等待中沸腾一天又一天。
待到第三天,当“鸡炒酒”端上饭桌,开盖的那一瞬,鲜甜香浓的香味弥漫在整个房间……轻轻啜一口,你会发现“鸡炒酒”的汁比蜂蜜甜了十倍百倍,而且那股鲜甜和醇厚还呈现出众多层次的香醇口感,喝口汁嚼一块鸡肉,简直能达到“不知今夕何夕”的微醺状态!一些经常出国见识过世界美食的美食家们,这时才晓得别提什么中国美食了,就连法国鹅肝、俄罗斯鱼子酱、意大利松露这三大世界美食,在兴宁“鸡炒酒”面前,都得先靠边站了。
当然,也有人会认为笔者言过其实,称自己在一些客家酒楼和餐馆吃过“鸡炒酒”,“味道是鲜美,但没有你说过那么鲜美。”对,我相信你吃过,但是,一些客家酒楼和餐馆烹制的“鸡炒酒”,首先食材没有选对,不是选用养了一年的走地鸡,而是几十天就上市的饲料鸡,还有买的客家娘酒在酿造过程中不规范,甚至还有用黄酒去替代,毕竟,超市卖的黄酒比客家娘酒便宜很多。最关键的一点是人家赚的是快钱,现点现炒现上,鸡肉和娘酒之间缺了三天时间的开火、沸腾、熄火冷切的充分发酵时间!一道美食,质变和量变,就在于食材选择、时间及火候的把握之间。
其实,何止是“鸡炒酒”呢?人间的事物,不也是这样吗,都是需要一个等待,或者说是充分“发酵”的过程吗?
“鸡炒酒”,一道令客家游子难以忘怀的美食。
新闻推荐
读者邱先生:福兴安置区锦绣新城施工时发出巨大噪音,中午一直到晚上1点左右,凌晨5点又发出噪音,严重影响住户休息。兴宁市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