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获30.145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扶持 注入“苏区动力” 撬动梅州振兴
关键词:原苏区扶持政策
旧闻今述
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正式实施。全境为原中央苏区的梅州成为广东唯一全域纳入《规划》范围的地级市,结合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梅州市抓住机遇,多方努力争取,全力抓好两大振兴发展政策的对接落实,争取中央、省为梅州发展注入“苏区动力”,推动原中央苏区加快振兴发展。
通过“一事一议”方式,2015年,争取到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30.145亿元,成为广东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单项水利工程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最多的项目,也是梅州市利用原苏区扶持政策打好“苏区牌”加快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
多方努力对接落实优惠政策
“梅州争取享受苏区优惠政策,自2009年就已开始。《规划》的出台,只是争取国家各部委具体政策的"入场券"和"敲门砖"。如何才能换来"真金白银",还需省市进一步努力。”市发改局副局长、市粮食局局长张劲龙回忆,《规划》从国家层面把梅州定位为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梅州市共有10个现代产业基地、12个重大平台和25个重点项目被纳入《规划》。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复函,梅州市8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等资金时,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得以明确,梅州加快振兴发展迎来了大好机遇。
为了让这一最具“含金量”的国家扶持政策尽快落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市领导亲自带队多次向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省直部门汇报,积极反映诉求。同时,梅州市还设立振兴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市振兴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县(市、区)也成立相应机构,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此外,编制《梅州市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2014-2020年)》,并积极争取将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通过科学谋划,梅州市积极对接落实了一批对梅州经济社会有长远影响的重大项目,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是其中之一。“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30.145亿元。”张劲龙介绍,该项目是梅州市按照“《规划》涉及的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按照权限和程序报批”这一“一事一议”原则争取国家、省支持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用好资金如期推进项目建设
“2015年10月,第一批3亿元资金到位。10月13日,工程举行开工动员;12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9月16日,主体工程全面实施。”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央扶持资金及时到位后,他们如期推进“三通一平”、征地移民等准备工作。除了第一批3亿元外, 2016年、2017年、2018年还分别下达7亿元、5亿元和4亿元,这些资金已按投资计划用于征地移民、设计、监理、工程等支出。
按原计划66个月的建设周期来算,如今时间已过半,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也渐露“面容”。记者看到,一期工程的左岸重力坝、船闸和10.5孔泄水闸等主要建筑物已完成,船闸具备施工期通航条件,滚滚韩江水经一期工程泄水闸向下游奔流;右岸二期一段围堰已闭气,正在实施基坑内施工作业,多辆工程车来回穿梭,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忙个不停……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相关单位克服了开挖量大、施工准备期短、场地交叉作业影响等困难,工程建设如期推进。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施工管理,加大技术力量投入,在抓好进度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廉洁,切实把工程建设成为一流的水利工程,早日造福梅州、造福原苏区群众。
链 接
梅州全境均属原中央苏区范围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
2009年大埔县被确认为广东省首个 “原中央苏区县”后,梅州市全面行动,平远县、兴宁市、梅县相继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
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梅州全市8县(市、区)均纳入规划范围,成为广东唯一全境纳入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
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复函广东省政府办公厅,明确包括梅州8县(市、区)在内的广东13个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等资金时,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
燃情故事
打破传统换方案
“先纵后横”保进度
实施韩江高陂水利枢纽一期一段围堰工程是项目进入主体施工前的关键节点,只有一期一段围堰实现合龙,才能推进主体工程的基础施工。然而,工程用地审批却比项目施工安排滞后,大家对此非常焦急。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者而言,更要分秒必争。“用地批复不下来,地方政府就无法进行征地。水利项目等不起,推迟一个月施工,整个工期可能就要多花一年时间。”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管处主任刘震涛介绍,在66个月的总工期内,每一项工程建设、每个环节衔接都有严格的时间安排表。按照原施工方案,2016年8月就要进行围堰施工,但土地腾不出来,围堰填筑所需大量土方也就没有来源。在等与变之间,高陂枢纽工程建设者选择了后者。
2016年5月,建设者们开始思索解决的方案。一次次的会议,一次次的探讨,一个个思路被提出又被推翻……大家在争论探讨中寻找方向。经过2个月的准备,一份新围堰施工方案最终出炉。
“我们改变传统的"先横向后纵向"的围堰填筑思路,利用右岸先行用地和原河床丁坝,从右岸运送土石先行填筑一期一段纵向围堰,为主体工程顺利开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刘震涛说,当年8月,该方案经过广东省专家评审、市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当时,土地批文刚刚下达,左岸土地征收工作刚刚起步。
除了啃下新围堰施工这块“硬骨头”,两年多来,相关单位还通过优化相关结构,在工程中实际应用的“一种弧形闸门闸墩优化”方案已获得实用型专利证书。同时,创新设计出“新型水闸纵向全贯通检修通道”的设计方案,目前该设计已申请发明专利。
还看今朝
2014年以来全市有230多个项目(次)获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政策红利纷纷落地,绿色发展提速
近年来,国家和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一个个政策“红利”在梅州逐步落地。据统计,近五年来,梅州市共有230多个项目(次)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40多亿元;2012年至今,中央财政共下达梅州市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和原中央苏区财力补助近15亿元。同时,梅州市享受省财政苏区专项财力补助,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医疗卫生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资金由省全额负担……
沐浴着政策春风,梅州提速发展。2017年底,梅州实现生产总值1125.82亿元,增长6.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6.77亿元,同比增长24.0%,增幅居全省第2位。
“红利”释放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走马梅州大地,粤电大埔电厂已建成投产运营,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二期正在实施基坑内施工作业,梅州抽水蓄能电站正加紧建设步伐,梅汕高铁梅州西站项目施工紧张进行,嘉应新区江南新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稳步推进……
借助政策,梅州在对接好“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等资金时,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的同时,还以“一事一议”方式为突破口,围绕重大交通、水利、生态环保、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项目、事项提出诉求,争取国家层面更多支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据统计,2014-2018年,梅州市共有230多个项目(次)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40多亿元。其中,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县级以上政法基础设施、红色旅游以及社会民生项目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如叶剑英纪念园、“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基础建设项目获中央红色旅游专项资金支持,成为“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此外,梅州市享受中央财政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和原中央苏区财力补助政策,2012年至今,中央财政下达梅州市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和原中央苏区财力补助近15亿元。
省财政补助增加促进原中央苏区发展
如今的梅州,道路四通八达,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66公里,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这一变化离不开广东省对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省财政对梅州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对原中央苏区辖区内2017-2020年规划建设(含在建)的省管高速公路及国铁干线项目资本金省市出资比例从8.5:1.5调整为由省全额负担。对普通公路(桥梁)建设省投资补助享受扶贫重点县标准,为省内最高标准。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省补助标准提高,县配套减半。
医疗卫生重点建设项目方面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大,对原中央苏区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项目、县级中医院(40万人口以下县)升级建设项目,2018年起从原来补助80%变为省全额补助,梅州市5个中心卫生院和3个县级中医院增加省补助资金2.4亿元。对革命老区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免费教科书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两免一补”资金由省全额负担。
此外,从2010年起,省财政陆续对梅州市原中央苏区县给予每年1000万元的专项补助,并从2018年起将补助资金从每县每年10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据统计,2010年至今,省财政共下达梅州市原中央苏区财力补助6.2亿元,有力促进了梅州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了梅州人民生活条件。
浪 花
主动配合争优惠
对接政策赢发展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福建省龙岩市、江西省赣州市的原中央苏区分别获得参照执行国家西部政策和执行国家西部政策相关优惠,广东的原中央苏区却因多种原因暂时不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了解到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后,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千方百计争取省委省政府及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推动规划尽快出台。”张劲龙回忆,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仔细研究江西、福建实施原中央苏区政策的文件并以此为参考提出相关诉求,主动梳理大交通、大产业、大生态、大文化等建设项目,努力争取省委省政府及省发改委、省老促会等部门的支持。经过多方努力,国家发改委最终将梅州的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纳入国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同时明确梅州市8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外优惠贷款等资金时,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
虽然《规划》已出台实施四年多,但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相关领导一刻都没停止争取优惠政策的脚步:在一年一度的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上,每年都能找到梅州提交的若干相关请求支持事项;在省、市人大代表的议案中,年年都能看到“用好"苏区政策"”的相关建议;在省、市政协委员的提案中,也年年都能发现“促进原中央苏区绿色发展”的相关提案……“我们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做的也做了,希望能争取获得国家和省更多的支持,助推梅州更好更快发展。”张劲龙说。
延 伸
“金融芯片”点亮原苏区未来
2017年11月14日,广东原苏区绿色发展投资基金正式启动,为广大客商参与投资搭建了金融新平台,助推广东原中央苏区绿色发展。
该基金由梅州市政府倡议设立,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和韶关、河源、潮州等市的积极响应。基金是注册在广东省唯一全境属原中央苏区地级市、以“原苏区”命名的首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梅州、韶关、河源、潮州等4个市的13个原中央苏区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基金总规模拟为100亿元,已募集资金60亿元,挂牌后将继续吸收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基金由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负责投资管理,梅州客商银行作为专项财务顾问和总协调人,将主要对基础设施、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项目进行股权投资,以IPO、并购作为主要退出方式,以期为基金投资人提供良好业绩回报。
目前,围绕“放大广东苏区绿色发展基金规模及效应”,基金管理人正重点跟进基金参与梅州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及其实施主体,持续跟踪兴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做好项目投资的跟进和衔接工作。募资方面,持续跟进有出资意向的优秀公司,择机推动社会资本对基金的出资。此外,基金管理人将联合客商银行、市财政、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等相关单位,积极对接省四大基金,做大苏区基金规模,将基金打造成为推动梅州等广东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带动广东原中央苏区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广东原中央苏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策划和统筹:王伟金
文字采写:严海苑
胡政韵、陈金龙对本专题采写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严海苑
版式设计:黄 艳
校对:吴小文
新闻推荐
省专家组来梅论证申报项目 建议批准梅州筹建省印制电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本报讯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派的专家组日前来梅,对梅州市申报筹建的“广东省印制电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项目进行现场审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