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好人精神” 传社会正能量
日前, 2018年第三季度“梅州好人”评选结果揭晓。黄云光、吴清兰、钟汉清获评“助人为乐好人”,熊何方、张金辉、黄敏文、李刚、徐小琳、黄碧兰获评“敬业奉献好人”,罗丽莉获评“孝老爱亲好人”。本报今日推出特别报道,集中展示“梅州好人”的感人事迹。敬请垂注。
黄云光怀大爱心 办“小事情”
【人物名片】
黄云光,《民生820》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梅州市广电民生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自2015年加入服务队以来,他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2600小时,志愿服务里程超10万公里。
【感人事迹】
“上世纪80年代时,我还是个在外地学厨艺的小伙子,从那时开始接触并参加"文明交通"、献血等志愿活动。” 黄云光今年48岁,依然奔走在梅州市各县(市、区)志愿服务一线。近年来,他服务的对象涵盖山区留守儿童、抗战老兵、贫困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考虑到抗战老兵的行动不便,黄云光自行开车一年两次从梅州到金门往返,帮家住梅县区的老兵领取生活金。“早晨6点我从梅州出发到厦门,再乘船到金门领取老兵的生活金,回到梅州大概晚上8点多,只需14个小时就可以帮助老兵节省来回奔波的交通费用和精力。我希望做一些"小事"帮老兵排忧解难,让他们得到大实惠。”
黄云光还常用自己的皮卡车帮邻居做事;每次听闻血库告急,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撸起袖子,在近30场献血活动中无偿献血共计5000ml。受到黄云光的影响,妻儿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江婵/文)
吴清兰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人物名片】
吴清兰,蕉岭县阳光爱心协会副会长。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6000多小时,先后荣获蕉岭县优秀志愿者、2015年度“感动蕉岭”十大人物、梅州市2016年度“最美志愿者”、广东省“五星志愿者”等称号。
【感人事迹】
吴清兰是一名普通工人,在2013年蕉岭县阳光爱心协会创建之初,就加入了这个爱心大家庭,先后担任协会理事、副会长等职务。协会开展的助学、敬老、扶幼、助残、赈灾、关爱抗战老兵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她都积极组织,认真带好队伍,不断创新方法,把各个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她长期为社会各类弱势群体提供爱心服务,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来参加公益活动,成为病困老人的贴心人,贫困学子的大姐姐。她自己也记不清参与了多少公益活动,帮助过多少人……她说:“我的快乐来自于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我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叶子通/文)
钟汉清扎根山区守护村民健康
【人物名片】
钟汉清,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卫生站医生。1984年他从部队医院退伍回乡后,毅然选择扎根山区守护村民健康,曾于2007年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感人事迹】
“我生长在农村,深知山区百姓缺医少药之苦。”钟汉清介绍,以前村里没有医生,看个小病都要到镇里或县里,加上交通不便,有些患者在送医途中就死了。退伍回乡后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岗位,自己投资开了一间卫生站。
“钟医生不仅医术高明,还非常热心,碰上家庭困难的患者,他会"垫资"先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救治。”患者古阿姨告诉记者。为村里的五保户、残疾人看一般性疾病,从不收钱是钟汉清的原则。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他的卫生站服务范围越扩越大,现在每天接诊的患者都有几十上百人,晚上出诊也是家常便饭,用他的话说“有时候一顿饭都要吃好几次才能吃完”。
34年来,经钟汉清治疗、救助的患者不计其数。2008年,他还把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颁发的5000元奖金捐献给五华县无偿献血奖励基金会,用它来帮助更多的人。(赖锋文/图)
熊何方坚守岗位当好“守夜人”
【人物名片】
熊何方,梅州市政府总值班室值班员。自2006年进入市政府总值班室以来,12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工作勤恳,在值班室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显著成绩,连续8年在向省信息报送中获得优秀成绩。
【感人事迹】
在市政府总值班室里看见熊何方时,他正熟练地使用信息处理平台等各种网络设备。“总值班室主要负责信息报送等工作,还是"8小时以外的市政府办",需要24小时确保有人,工作三班倒,别人都说苦,我想只要习惯了就还好。”熊何方说。
自2006年以来,熊何方坚守值班岗位,当好“守夜人”,期间没有出现影响较大的工作差错。他熟悉业务,通过将自己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所学知识总结提炼,为市政府总值班室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他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新成员和跟班学习人员尽快融入到工作中,成为了大家公认的“业务通”和“多面手”。
“值班工作无小事。”为了担负起应急值守这份重任,他几乎三分之一的休息时间都在总值班室度过。他还是梅州市应急志愿者协会注册志愿者,几乎每个节假日都积极参与各类应急志愿服务。(王玉婷文/图)
黄敏文潜心教研 乐享育人
【人物名片】
黄敏文,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教授、化学专业负责人。从1983年大学毕业至今连续35年从事高等教育,她将教书育人当成乐趣,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师范毕业生。
【感人事迹】
近年来,黄敏文主持完成了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教育厅教改项目,指导学生在全国师范技能大赛获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26名、三等奖21名;指导学生获1项国家级、3项广东省创新创业项目;先后在2014年、2016年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黄敏文还热心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是广东省首批韩江流域的“民间河长”、梅州市“客都文化公益讲堂”讲师、梅州市应急志愿者协会专家等。今年,黄敏文共完成了5个半程马拉松赛,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向身边人传递社会正能量。(江婵文/图)
张金辉冲在救灾一线的“逆行者”
【人物名片】
张金辉,梅州市消防支队丰顺中队中队长。入伍以来忠诚履职,矢志红门,战斗在灭火抢险救援第一线,他曾荣立一次二等功,三次受到上级嘉奖。
【感人事迹】
今年8月30日前后,汕头市雨讯不断,该市潮南区、潮阳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积水内涝,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接到支队调派命令,张金辉主动向上级请缨:“我水性好,从小就会游泳,让我去。”他第一时间带领参战官兵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战斗中。
自8月30日起,张金辉高强度连续战斗120多个小时,营救被困群众67人,累计为群众输送物资80余户。嗓子喊哑了,手掌磨破了,脚刮伤了,战斗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全身因水质过敏长出了红疹。此外,张金辉患有腰椎疾病,因连日浸泡在洪水中,导致病情不断发作,在涉水救援期间更是隐隐刺痛。为了不影响整个救援进度,张金辉咬紧牙关,始终坚持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相比受灾受难的人民群众,这点伤痛不算什么。”张金辉说。
近年来,张金辉参加处置了“4·23”梅江区月梅路天然气泄漏、“7·12”梅江区城北镇迈特电子厂火灾、“8·30汕头洪涝灾害”等灭火抢险战斗500余起,营救疏散人民群众200余人。(林玉莹文/图)
李刚 每周往返广梅为家乡群众诊病
【人物名片】
李刚,梅县区政协副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管理顾问,中山大学名师、名医。曾获“首届广东省十大杰出留学青年回国创业之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抗击非典二等功臣”“广州市抗击非典标兵”等称号。
【感人事迹】
李刚是肝脏疾病、传染病领域内的知名专家,为了让家乡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城名医的高水平诊疗,他选择每周往返八百公里,奔波在广州、梅州两地工作,发挥自身名医的作用。“家乡人民需要我,那我就回来了,虽然辛苦点,能帮助提高梅州的医疗水平,一切都是值得的。” 李刚说。
慕名前来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李刚坚持“不限制号源,看完为止”的原则,经常加班加点接诊病人,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诊室。“李院长对病人十分好,每次查房都很仔细,交待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患者潘伯告诉记者。无论多忙,在专属医生的微信平台上,只要有患者找李刚,即使是晚上十点十一点,他都耐心为患者解释病情、讲解治疗,而这些诊疗全部是免费的。
李刚还筹建成立了梅州市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粤东医院肝脏疾病联合诊治中心和乙肝母婴传播防治中心,在梅州市率先开展肝癌MDT(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造福家乡人民。(吴丽伶文/图)
徐小琳践行医者使命 诠释大爱无疆
【人物名片】
徐小琳,丰顺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第28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队员,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无私奉献,获得赤道几内亚授予的最高荣誉——国家荣誉证书。
【感人事迹】
2016年,丰顺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徐小琳参加广东省第28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工作。“刚到赤道几内亚不到3个月,就第一次"打摆子",全身酸痛、反复高热、寒颤、血尿……”徐小琳说。在援非期间,他三次被疟疾感染,有些队友甚至反复感染了五六次,几度萌生了回国的想法,但想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医生的职责,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坚持了下来。
援非18个月期间,徐小琳在巴塔地区总医院与古巴医生、当地医生密切配合,累计诊治病人达2500多人次。同时,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先进、科学的治疗方法传授给赤道几内亚巴塔的医务工作者,做好“传、帮、带、教”工作,规范诊疗操作,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和整体素质,培养一支属于赤道几内亚巴塔自己的“医疗队”。
徐小琳克服了工作和生活的重重困难,出色完成援外任务,并荣获赤道几内亚共和国政府中赤友谊荣誉证书,国家卫计委优秀援外人员、梅州市政府援赤道几内亚荣誉奖牌。(林玉莹文/图)
黄碧兰坚守山区教育27载
【人物名片】
黄碧兰,丰顺县北斗镇小学教师,27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学校,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书育人,业绩突出,为山区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感人事迹】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农村的孩子成为有知识的人,摆脱贫困落后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黄碧兰说。2009年,黄碧兰调到北斗镇拾荷学校任教,该校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多数是留守儿童。孩子们缺失家庭的温暖和教育,纪律松散,无心向学。黄碧兰利用课余时间,走访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档案,成立帮扶小组。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校风学风大为好转,后进生转化率100%。
2016年,黄碧兰发动自己的同学捐资,购置办公设备和书籍,建立“北斗助学工作室”,带领教师义工团队利用假期下乡给孩子辅导功课及接待家长咨询,并开设阅读教学及书画指导课,为许多留守家庭解决了教育孩子的难题。
由于出色的教学成果,黄碧兰近年来相继获得丰顺县“最美教师”、“叶剑英基金优秀教师”、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马云乡村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林玉莹文/图)
罗丽莉悉心照料瘫痪养母40载
【人物名片】
罗丽莉,51岁,兴宁市兴田街道大新居委会居民,40年来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养母,虽无血缘之亲,却无怨无悔,用一颗赤诚的孝心诠释着人间大爱。
【感人事迹】
“疼吗,那我再搽轻点。”罗丽莉正在小心翼翼地为养母搽药,动作非常轻柔。40年前,年幼的她被已半瘫在床10年、且未结婚的郭瑶端收养。随着养母病情不断加重,为更好地照顾她,年仅13岁的罗丽莉选择了辍学,直到年满15周岁,才进入一家五金厂上班。
1990年,生活刚有好转的罗丽莉夫妇从工厂下岗,一边照顾养母,一边以摆摊卖菜维持生计。“她从1993年开始就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我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卖菜,早饭时间回来给她喂饭、喂药,然后再赶回菜市场。”罗丽莉说,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养母,她每天只能卖半天菜,下午则在家给养母喂药、喂饭、擦身、按摩、清理屎尿盆。
“本来就是件很平常的事,几十年都过来了,也没觉得有多脏多累。”她说道,虽然不是亲生母亲,但毕竟有着一段跨越血缘的亲情,陪伴养母到她百年归寿,是自己的分内之事。(陈思杰文/图)
新闻推荐
丰顺一读者:我们夫妻有一个孩子,想领养一个亲友的孩子,不知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丰顺县民政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