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险演练应成常规做法
■ 木 禾
26日7∶57,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梅州市震感明显。地震发生后,兴宁市第一小学迅速组织6000多名正在早读的学生按照以往演练的避险路线,快速、有序、安全地撤离到操场。确认安全回到教室后,再为全体同学普及了防震减灾疏散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有效的逃生策略等。当日地震时,梅州市其他多所学校也进行了类似的紧急疏散。有网友称,地震发生后不少市民穿着睡衣就直冲下楼去避险。
面对突发地震险情,梅州市多个学校紧急疏散师生、普通民众直冲楼下避险,充分体现了广大市民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扎实的应急避险能力,值得点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机往往只给有准备的人。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与灾情最惨烈的北川县毗邻的安县桑枣中学24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创造了“桑枣奇迹”。这一奇迹正是归功于该校平时多次的应急避险演习,以及“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的安全教育,从而确保了发生地震时学校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进行。可见,平时的演练是应对突发灾情、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的不二法宝。
可喜的是,自汶川大地震以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单位认识到了紧急避险的意义并举行了相关的演练,应急自救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就拿兴宁市第一小学来说,该校每学期都组织师生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知识宣传活动。26日地震事件中,该校仅用6分钟就安全有序地疏散了6000多名师生,正是得益于平时的教育和演练。
实践出真知。掌握应急应变技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组织“从实战出发”的应急演练。兴宁市第一小学常态化普及应急避险知识技能,关键时刻能祭出“教科书式”的安全疏散,做法值得其他学校、单位学习。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妨多举办应急知识普及活动,将各种自救知识送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和田间地头,营造“人人会应急,遇事能互救”的社会氛围,确保高质量发展。
当然,应急知识涵盖火灾、地震自救逃生,交通、旅游意外自救,食物中毒、传染性疫情防治等方面,相关知识学不胜学。或许有人会问:那么多知识怎么学得完?其实,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大家与其把时间用于玩手游、浏览无聊娱乐网页,还不如去学两招危急关头能保命的“凌波微步”来得实在。
新闻推荐
木雕大师何汉林从艺40余年屡夺国家级大奖 以木为伴以刀为笔的“雕刻人生”
何汉林(左一)教儿子何东凯手工雕刻何汉林在认真创作作品《花篮》《松龄鹤寿》《花开富贵》《岁寒...